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9章 醫政

  劉承祐嘴角帶著點笑意,回到崇政殿,腳步輕快,面容間的嚴肅都釋去幾分,讓殿中伺候的內侍們都輕松許多。

  “參見陛下!”聞皇帝回殿,趙普前來陛見。

  “免禮!”手虛抬,劉承祐一臉的溫和。

  感之,趙普陪著笑容,問道:“陛下遇到什么喜事了?”

  劉承祐也直接答之:“太后病情已然康愈,朕的賢妃也查出有孕了,可稱喜事?”

  “大喜!此為雙喜臨門啊!”趙普也眉開眼笑,向劉承祐道:“臣恭喜陛下!”

  劉承祐心情著實不錯,差點脫口而出,道出一句“同喜”。

  他方自慈明殿探視歸,太后李氏病愈,氣色良好,連食欲都漲了許多,親自侍奉李氏進食。而回殿之時,又轉道去了一趟秋華殿,賢妃折娘子那邊傳來消息,又害喜了。

  從四月到五月,于劉承祐而言,可謂喜事頻頻,家事國事,事事順利。荊湖輕松收取,太后病情好轉,四月時進宮多年的周淑妃查出有孕,而今邁入五月,賢妃又懷上了。

  不算剛懷上的兩位,劉承祐膝下,已經有六子三女,可謂丁口豐盈了。甚至于,他感覺自己幾乎成了一架播種機器,命中率極高的那種。

  事實上,算上夭亡、流產,還有更多。這幾年,在宮內,劉承祐并不只臨幸那一后四妃,像皇后身邊的女侍御、荊南、南唐、吳越進獻的美女也都有嘗一嘗。結果嘛,只有李璟獻上的孫氏,成功地給劉承祐誕下了一名公主,由此提級為美人。

  “太醫署的人,已經南下了吧!”看著趙普,劉承祐問起正事。

  趙普也斂容答之:“醫師2人,醫工12人,再兼醫生20人,共計34人,已然動身,臣與署令一同相送,傳達圣意!”

  滿意地點點頭:“醫者,懸壺濟世,湖南多疾,他們這干人南下,是要替朕救濟軍民,診疾斷癥,為朝廷宣揚德化的!傳制地方官府,要善加安置這些醫者,配合他們工作。”

  因考慮到湖南醫療條件惡劣,軍中多疾,劉承祐特意命太醫署選拔了一批人南下。拋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話,目的則為整合湖南醫療資源,研究病理,治療疾癥,尤其針對嶺南的瘴氣、疫病做些深入探索,為今后大軍南下做準備。

  “如今太醫署中,有多少人?”劉承祐問趙普。

  趙普說:“回陛下,兩部諸科及上下師生,已有近500人,醫學之盛,已邁前代啊!五日前,方舉行了一次月考!”

  “500人,可能濟整個天下?”劉承祐不禁感慨:“還需擴大規模啊!”

  漢承唐制,雖然如今的朝廷,諸多制度都有其特色了,但各處都透著大唐的影響,很多典制度都沿襲下來,有改來改去,干脆被恢復唐制。

  似醫學制度,基本照抄唐制,只是受劉承祐重視,恢復得很快,并且規模空前。開封可以說集中了天下最優良的醫療資源,不過能夠享受的,只有皇室、貴族、官僚以及軍隊,如今,基本每一支軍隊,都有一支軍醫隊伍。

  這些年來,劉承祐逐年在加大在醫療事物上的投入,每歲都有地方上的名醫,被征調入京。同時,太醫署經過考核,也會釋放出一批人,到地方任醫官。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套醫官的升級制度,提高品秩。

  劉承祐一心想要擴大太醫署的規模,惠及于民,但到如今,也是稍顯乏力。一是投入大,二是醫生的培養也需要周期,三是愿意干這一行的畢竟是少數。

  見劉承祐又陷入了思索,趙普也不打擾他,等他回過神來,方才說道:“陛下有濟世之心,這是天下子民的福分,然事事猶需量力而行。太醫署有如今的盛況,已是難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項支出甚大......”

  “你不用說了!”劉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趙普的意思很明顯,做什么都需要財力的支持。別看如今大漢朝廷財政歲歲向好,但攤子鋪得大,經不主花,劉承祐又是個有為之主,想法多,每每念頭一起,就要投入財力、物力、人力。而醫療的投入,從來都是巨大的,從醫政到醫學,涉及的方方面面,沒一樣不費錢的。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一臉偉光正的表情,嘆道:“醫者治病,君王治國,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讓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還需病有其醫啊!”

  聞之,趙普不由滿臉感慨,鄭重地應道:“陛下仁心,包攬天地啊!”

  擺了擺手,劉承祐嘴角不由掛上了點無奈的笑容。嘴里雖然這么說,但他自己都沒什么底氣,想要做到此點,何其難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盡量去提升大漢的醫療條件了。

  “你說,今后的科考,增加一門醫科如何?”看著趙普,劉承祐問道。

  眉頭稍凝,發覺皇帝那興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盤算了下,趙普還是說道:“或可一試,只怕引起上下非議!”

  “有什么可非議的?”劉承祐當即道:“這滿朝臣工,有誰遇疾了,不需尋醫問藥的?”

  “這樣,你稍后發文至政事堂、禮部及太醫署,籌議此事!”劉承祐直接吩咐著。

  “是!”

  縱使增涉醫科,想來也不會造成群起報考的效果,但有一點還是可以保證的,那邊是醫師地位的提升。

  談完此事,注意到趙普手中的奏章,劉承祐問:“何事要奏?”

  聞問,趙普將奏章呈上,將淮東的兩道急務講了一遍。

  “鄭仁誨已病重至斯?”劉承祐眉頭稍凝。

  雖然鄭仁誨身上帶著濃濃的“郭氏”印記,但劉承祐從不否認其才干,不管當初的樞密副使,還是如今的淮東按察使,都堪稱賢臣良吏。年初淮東大案時,就有耳聞鄭仁誨身體不爽,如今幾個月過去,卻又加重了。

  “淮東既然上報朝廷,那就說明鄭公的病情確實嚴重,甚至比想象中的還要重!”趙普說。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卻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劉承祐說:“應當提早放其回鄉休養的!”

  “陛下不必過于自責!”趙普勸慰道。

  “老臣漸凋零啊!”劉承祐嘆了口氣,此番感慨比起從前更加深切。

  今歲以來,朝廷的文武老臣,幾乎約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從阮、趙暉、劉詞、和凝,再到這鄭仁誨,無一例外,開封府尹景范身體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這些,劉承祐的心情,似乎沒有那么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擺在面前的問題還是得解決的,趙普問:“不知李相公所擬,如何批復?”

  “制下,鄭仁誨以本職致仕,賜太谷郡公!”劉承祐說道:“至于淮東按察司之職,就從李濤所請,以徐臺符徙任吧!說起來,徐臺符盡忠王室,也有些年頭了!”

  “是!”

  聽命的同時,趙普心中難免異樣,給鄭仁誨封公,似乎有些不妥,爵位重了。不過轉念一想,趙普又有些明白了,鄭仁誨的兒子已經死了,屬絕嗣的情況,這樣,待其亡,朝廷可直接收回爵位。

  “至于龜山運河之事,朕相信王樸,他既然主動奏請,必然已經考慮周全,詔允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