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太宗篇5 雍熙

  暗淡天光之下,邙山各處,轟鳴陣陣,初時或以為冬雷作響,但很快便能發現并不是,聲音不對,過于密集、雜亂,那是大規模炸藥引爆的動靜。

  邙山深處,一切通往或有可能通往高陵的山道、幽谷、路徑,盡數被摧毀,目的簡單而明確,保護世祖皇帝陵寢安全。這一方面,是世祖皇帝生明確指示過的,只不過被臣子們執行出了各種花樣。

  在相關山嶺,朝廷使用了三十多萬斤火藥,分置于各個山體、坡地、豁口,務使一切面目全非,地形地貌大幅改變。

  這樣的火藥用量,在當前帝國軍隊的戰爭模式下,已經完全能滿足一場大型戰爭的需要了,洛陽周遭數座火藥庫都被搬空了。

  因此,火藥集中引爆之后,只見到邙山深處,地動山搖,鳥驚獸走,塵土飛揚,黑煙漫天,就仿佛天發雷霆,又好似末日降臨.

  邙山南麓,設立著送殯大營,數萬嬪妃、皇親、貴族、官僚、將士、宮人聚集于此,他們只能陪同梓宮至此,然后遙拜入陵。

  此時,面對那來自邙山深處的“咆哮”,大營之中眾人反應很大抵或驚奇,或畏懼,還有被嚇得號啕大哭的年幼貴族子弟,怎么都安撫不住。

  火藥這種東西在大漢已經不是什么神秘物什了,但只聽得在戰爭以及開山挖礦中有不小的應用,對其威力很難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當然平日里貴人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

  大漢的上層權貴們,第一次如此仔細直面如此規模爆炸場面,很多人都不禁聯想到當年的“東京大爆炸”,不過那一次的爆炸被后續恐怖的火災給掩蓋了許多。

  若非這是個極其嚴肅隆重的場合,恐怕早就議論開了,但即便有所克制,也難免出現閑言碎語的嘈雜,更有人不斷踮腳昂頭,仿佛這樣就能看清濃煙背后的邙山一般。

  大漢的權貴們,并不關注幾十萬斤火藥需要花費的代價,只是沉浸于這浩大聲勢帶來的沖擊,甚至感慨,凡人竟也能創造出如此事物,產生如此偉力,造成如此驚天動地的效果.

  相比于臣下們的稀奇,皇帝劉旸心情就不那么得愉快了,原因在于,動靜鬧得太大了,也太鋪排浪費了。

  即便不算這些火藥的花費,這幾個月來,投入在喪葬上的各項花費,也已超過三百萬貫,劉旸實在無法想象,一場葬禮,怎么能花掉這么多錢?

  大漢的忠臣賢良們,想法太多,顧慮太全,似乎要把一切崇高與美好都加諸于世祖皇帝身上,然而,統觀帝崩之后這幾個月的是是非非,劉旸并不能感受到有多少人對世祖皇帝是全心全意的愛護,有太多的悼念推崇,實質上只是一場政治秀。

  便是毀道滅跡之后,事情仍不算結束,護送操作梓宮入陵的上千宮人、衛士、工匠,還要經過一輪身份驗證,確認沒有遺漏了,再重新打散,發配到諸封國去。

  可以攜帶家人、財產,到了封國,還能獲得封國的官職、土地甚至奴仆,在封國當人上人,前提是永世不得回國。

  也可以選擇不去,那樣便還有另一個選擇,死。事實上,依照一些人的想法,送葬入陵的那一干人等都該盡數處死,為世祖皇帝殉葬,如此才能真正保證陵寢位置不被暴露。

  但這一受到很多人支持的建議,被劉旸強硬得否決了,理由很簡單,宮人、衛士無辜,且此舉有傷天和,絕非世祖本意,也不利于世祖皇帝威德,如此最終方出臺這么一個安置辦法。

  對于那些堅持殉葬之議的,劉旸也有辦法治他們,誰堅持,誰就帶頭殉葬,讓他追隨世祖皇帝到地下去侍奉,如此,迅速達成共識,新君的仁德也由此傳開了。

  除此之外,還要求對邙山封山三年,禁止士民百姓進山活動,在高陵所在區域外圍設卡封鎖.這一條,同樣是劉旸爭取的結果,原本是要封山十年的!

  劉旸實在是無法想象,那些平日里大談仁義德治的正人君子們,出起禍國擾民的主意來,怎么就能那般大義凜然,言辭鑿鑿。

  可以說整個喪葬過程,都讓劉旸感到別扭與難受,很多事情他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頭上那頂名為“孝”的帽子,實在過于沉重,沉重到他頂著就要禍害到百姓的程度。

  而前前后后,圍繞著喪葬禮制產生的無數紛擾,讓劉旸不得不懷疑大臣們任何建言舉措背后的用心。

  過去,常有人對世祖皇帝的多方折騰表示擔憂乃至不滿,一副憂國憂民的表現,到如今,當劉旸坐到這個位置上,卻發現,這些大臣官僚們折騰起來,可一點都不比世祖皇帝弱,還能大言炎炎,振振有詞。

  那么,究竟是誰更能折騰?又是誰被折騰?一路都抱著這樣的疑問,皇帝劉旸于冬月初一自邙山返回洛陽。

  返城,回宮,至垂拱殿,喪服還未脫,便聞內閣學士徐士廉求見。作為東宮近臣,自然很順利地得到接見,而從徐士廉嘴里,又得到一則壞消息,定安伯李儉故去了。

  “怎會如此,何故辭世?”劉旸眉頭輕蹙,面浮陰云。

  徐士廉語氣低沉,稟道:“昨日入陵儀式之后,定安伯便于行營病倒,子時過后不久,便溘然長逝!”

  “為何沒人來報?”劉旸隱隱有些慍怒。

  徐士廉道:“回陛下,據說是定安伯離世之前,曾與家人交待,言他已飽受先帝恩德,死則死矣,不當打擾朝廷,再承恩典,喪事只需一口棺槨,一方墳塋,簡單操辦即可.”

  聽徐士廉如此說,劉旸看向他,輕聲道:“這些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徐士廉趕忙解釋道:“定安伯五子李從禮曾為豐州司馬,榆林叛亂,賊匪侵襲時,臣與之相交,回朝之后,聯系也不曾斷絕。”

  聞言,劉旸沉默了,少頃,再抬頭時,有些悵然地說道:“定安伯對先帝之忠誠,令人感慨,其淡泊從容,也令人感佩。

  老臣之逝,總人唏噓惋惜,定安伯高潔,不要恩典,但朝廷怎能無所表示,否則讓天下人如何看待?”

  感慨了一番,劉旸問道:“定安伯子嗣如何,可有成器的?”

  察覺皇帝意圖,徐士廉當即道:“定安伯膝下五子,大子、二子、四子皆早逝,唯有三子從信、五子從禮長成。三子從信敦厚,一向在家主持家事,內外料理得當,至于五子從禮,臣與之有私交,實不便評斷!”

  聽其言,劉旸稍微琢磨了下,而后便吩咐道:“以李從信承定安伯爵,降一等襲之!”

  說著,又問:“李從禮現居何職?”

  “回陛下,洛陽府推官!”

  劉旸頷首,盯著徐士廉玩味地說道:“能讓你徐士廉傾心結交,必然不是凡人,必有其才,擢李從禮為洛陽府判官!”

  “陛下英明,臣汗顏!”徐士廉低頭表示道。

  事實上,從徐士廉提到李從禮開始,就等于是舉薦,劉旸又何嘗不知,只是不介意罷了,作為御前近臣,有些隱形福利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從這一刻開始,徐士廉與李從禮之間,也基本綁在一起了,李從禮將來若是出事,那么徐士廉收到牽連也是應當的。

  “傳詔去吧!”收回目光,劉旸沖殿中侍候著的一名老宦官道。

  “是!”

  老宦官名為鄭元,估摸著有五十歲往上,頭發都有些花白,乃是新任的內侍監,承擔起王約過去在劉旸身邊的角色。

  至于為什么選此人,原因也不復雜,鄭元曾伺候了孝賢仁皇后二十多年,皇后崩后,在宮中的地位待遇不可避免逐漸滑落,此前一直在負責觀稼殿的管理。

當收到新君的調令時,鄭元是老淚縱橫,當著傳諭使者的面叩拜不已,感恩戴德,直道陛下沒有忘記他們這些老人  皇城之中,各處雖然還保持著喪期的各種裝飾,但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帝國已經基本徹底告別開寶時代,歷史也將翻開新的一頁篇章。

  在開寶三十年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自皇帝以下,整個中樞朝廷,都只忙著一件事,新皇的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的重要性,用再嚴肅的詞來形容也不為過,對于劉旸來說,是正式宣告他對帝國統治的開始,也向全天下的臣民宣布,你們迎來了一個新皇帝。

  對那些公卿大臣們來說,也是不遑多讓,在開啟一個新時代之前,有太多的利益糾葛與權力斗爭,一個混亂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所有人都得為了自身的權勢、利益去做抉擇、糾纏、爭斗。

  相比于新皇的從容,帝國權貴們可就要緊張得多,此前已經試探出來了,新皇并不是那么好相與的,其仁厚也并非能讓他們輕易拿捏。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于所有大臣來說,都有人懸在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誰也不知道自己在新朝會處在怎樣一個位置,所有人又都想有一個好的位置。

  與大典之前的各種角力相比,此前發生在國喪期間的各種紛擾,只能說是開胃小菜了。而在這個新局面下,作為皇帝的劉旸則開始掌握主動權了,這是皇權賦予他的優勢,并且會越來越大,借助此勢,也只會越來越從容。

  大殿首先一件事,便是大典日期,這一點倒沒有太大的爭議,定在來年正月朔。

  廣政殿,對于這里,劉旸再熟悉不過了,過去一年的時間里,他能有三百天都在政事堂理政。然而,自世祖皇帝梓宮還都之后,便再沒踏足過此地。

  因此,當再度駕臨廣政殿時,劉旸甚至有一種物是人非之感,幾乎是習慣性地坐到那面他過去日常處置國務的大案上。接受政事堂宰相們參拜時,那種身份轉變帶來的異樣感也再度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大伙都很積極勤奮,輪值制度形同虛設,所有宰臣每日都是按時到崗,一待就是一日,除了因潘美病逝而空出的樞密使之外,就連兵部尚書高瓊也是這般。

  就是高瓊,心里也清楚,政事堂議論的,往大了說都是關乎帝國未來的大事,往小了說則關乎軍政諸部司的利益,若是不插上一手,誰知道會不會被這些面善心黑的文臣給算計了。

  劉旸則玩味地看了眼高瓊,那副大大咧咧的模樣,身處政事堂本就是一件有趣的事。環視一圈,劉旸開口問道:“年號眾卿議得如何了?”

  聞問,魯國公劉曖立刻起身,恭敬地應道:“回陛下,經臣等仔細篩選,所選年號有三,端拱、雍熙、至隆,具體選擇,還請陛下擬定。”

  劉旸將三個年號念叨了一遍,眼神中透露著若有所思的意味,輕聲問道:“眾卿傾向哪個?”

  劉曖老實地答道:“趙相公等以為,陛下莊嚴臨朝,清簡為政,宜取端拱!”

  聽劉曖這么說,劉旸還沒反應,趙匡義卻是心中暗驚,而抬眼迎著劉旸那審視的目光,只能訕訕地陪著笑了。

  劉旸保持著似笑非笑的表情,思考少許,方才幽幽說道:“端拱無為,至隆未至,就定雍熙吧!”

  此言罷,趙匡義等宰臣互相看了看,似乎頗覺遺憾的樣子,但面上還是都恭敬順從地拜道:“陛下英明!”

  年號而已,沒那么重要,吧……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