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散財童子羅蘭,業內眼中的累贅

  十一月中旬,英國。

  每年的九月到次年的二月是雨水高發季,加上氣溫下降,又濕又冷的環境,簡直就是AOE的魔法攻擊,路上的女性雖然仍舊穿著短裙打底褲,但那得瑟直抖的反應,倒是本能的將濕冷一詞直觀的呈現了出來。而在卡迪夫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里,由于是非教學期間的使用,所以這兒的暖氣并未開啟,已經環禿的柯爾尼德罕正裹著大衣,擤著通紅的鼻子,與另外三名同伴一道兒,盯著桌子上的顯示器。

  而在同樣前禿,毛發稀疏,雙手卻未被氣溫所干擾的戴夫馬歇爾博士的操作下,那個和后世相比單調至極的界面,正呈現出最新修改的功能,“柯爾,在羅伯的幫助下,我們給混亂無序的網站添加了HTML的表單功能,在我們和教授商量過后,他們同意我們借用學院的服務器空間,但在提供萬維網的同時,教授讓我們把你編寫的數據庫命名為‘卡迪夫互聯網電影數據庫’,我覺得這個名字應該不是困擾我們的重點,畢竟我們現在沒錢買服務器。”

  四名窩在一個顯示器前查看網站頁面的家伙,便是日后IMDb‘二十一金維他’組合的核心成員,除了從十三歲就開始搜集電影信息的柯爾尼德罕以外,在那操作的戴夫馬歇爾,以及一左一右盯著屏幕的羅伯哈蒂爾、羅伯特埃文斯也全都是卡迪夫大學的在讀博士。

  “沒錯,我也覺得名字并不重要。”柯爾尼德罕贊同的點了點頭,“我們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讓網站滿足更多的影迷,而在擴充服務器之后,我們……”

  “我們需要接受自動數據提交,而不是和現在一樣,讓管理員每天不停的翻閱自己的郵件。”沒等柯爾尼德罕說完,卡迪夫大學分部的總負責人羅伯哈蒂爾便直接道:“手動翻閱,實地審核,然后在讓數據人員更新信息,這種運作軌跡實在是太麻煩了,也太耗時間了,接下來我們需要給網站添加電子郵件擴展功能,讓大家自行選擇信息的核查地點,然后由后臺自動將核查信息,分配給當地的審核員,這樣就能減少一環人工操作……”

  二十年以后,很多人都會說,科技的高速發展讓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們陷入失業困境,但實際上,早在IMDb尚未商業化之前,初創期的他們就已經在想辦法精簡人手了。

  不是成本太高,因為大家都是為愛發電,而是管理混亂,流程太多。

  就拿更新電影信息來說好了,從用戶發現數據庫查無此人,到數據庫最后收錄,這其中可是得經過:發現上報、審核調查、信息搜集、真實性確認、后臺錄入、前臺呈現這六個環節,而這六個環節,最少也得要六個人去做,在根據電影的屬地不同,資料不同,語言不同,搜集一部電影信息所涉及到的人就更多了,更別說還有很多家伙是想要往已有的詞條里添加新的信息,而對于新信息的審核,則更需要大量的人力……

  沒錯,雖然這些人是真心喜歡這些東西,但為愛發電并不意味著能不停的無私奉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數據庫人流量較少時,他們每天晚上都會興奮的和那些新郵件交流,但隨著人數的激增,和不斷涌入的人群溝通,對于他們而言,就變得相當痛苦。

  正因如此,在想方設法蹭服務器的同時,他們也得精簡流程。

  若是事必躬親,那臥龍諸葛,就是他們的下場。

  “可除了編寫自動數據提交的算法外,我們也得考慮人員增速和資金問題。”

  滿頭銀發的羅伯特埃文斯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鏡,沖著柯爾尼德罕說道:“雖然我們現在用的是學校的服務器,但很快就會不夠用,根據我的計算,明年互聯網用戶的增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兩千三,雖然這其中只會有很小一部分人會注意到我們,但激增的人流量,也不是學校服務器和其他人捐贈的帶寬可以實現的,我們……終究有一天會去自行購買服務器的。”

  “對,學校的服務器堅持不了多久。”羅伯哈蒂爾非常贊同。

  “畢竟,這不是我們一家在用。”戴夫馬歇爾也松開鼠標,看向柯爾尼德罕。

  是的,除了要精簡流程外,沒錢,也是擺放在眾人面前的一個殘酷事實。

  但對于柯爾尼德罕來說,這個殘酷的現實,根本就不是問題!

  “沒事,我們先做,如果缺錢了,我再去融資。”柯爾尼德罕裹緊了身上的大衣,道:“資料庫里最火的羅蘭艾倫知道嗎?我去華盛頓參加的首映邀請函就是他給的,我和他聊過,還通過他見過斯皮爾伯格,他對我們的網站很感興趣,如果缺錢了,我們可以去找他們。”

  《侏羅紀公園》首映結束之后,柯爾尼德罕就和邁克莫哈米他們去了一趟暴雪娛樂。

  親眼瞧見那嶄新的三層小樓以及空空如也的辦公室和一堆人肆意聚居的開發組后,他這才相信暴雪三巨頭,所言非虛——羅蘭艾倫真的是一個不在乎財務報表的家伙。

  而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他喜歡電影,他愿意搜集信息,但是不知道……

  這個東西,能不能盈利。

  和那些帶有極強創業目標的家伙不同,柯爾尼德罕只是單純的喜歡一個東西,他最大的目標壓根就不是商業上的盈利,而是不停的完善自己的數據庫,滿足更多的人!

  你可以說這種家伙就是個傻子,但他更像是阿甘一樣,將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正因如此,在尋找投資時,他顯得非常謹慎,因為他的首要目標不是像杰克馬那樣不停的給孫正義畫大餅,而是希望投資人的錢,能夠讓他的夢想,更好的延續下去。

  這種所有投資人都無法理喻的做法,讓他吃了無數次閉門羹,但和邁克莫哈米深入交流之后,他便明白了,羅蘭艾倫就是自己最好的投資人。

  “你們知道嗎?我們組里的邁克,就是憑借一款游戲打動羅蘭的。”

  “在他們公司只開發了一款游戲的情況下,羅蘭不僅按照他們的開價全資收購了他們,還按照他們的要求,買來了《蜘蛛俠》的游戲版權,并且從環球那兒購買了類型授權。”

  “這種無條件的支持,就是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準備在資金短缺之時,向他求助。”

  “當然了,這種求助可能會讓網站商業化,但我想大家應該不會反對……”

  有人愿意白送錢,誰反對誰就是傻子啊!

  在聽了柯爾尼德罕的講述之后,現場的三人,全都開心的笑了起來。

  羅蘭艾倫是誰?

  這種白癡問題根本就不需要去問!

  而既然有渠道找到接盤俠,那他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更簡單了。

  “Ok,這樣最好,那我爭取在明年年初就把自動數據提交和分配寫出來。”

  “限流的想法也可以停一停,現在來多少訪問量我們都不怕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先邀請羅蘭艾倫來英國一趟嗎?我們需要提前給他介紹網站的全部功能和日后規劃,以免他被其他的家伙給拉走……”

  既然不反對商業化運營,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而柯爾尼德罕其實也想在網站實現自動化數據歸類的同時,邀請羅蘭來英國瞅一瞅。

  雖然現在他們是最大的數據網站,但以后呢?

  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可能也會有其他的家伙,和他們做同樣的事情啊!

  “Ok,那我會給組里的人發一封郵件,只要他們同意,我們就把邀請時間定在明年年初好了,畢竟我們不能耽誤羅蘭的時間,一部電影的前期籌拍其實很麻煩的。”

  數據庫現在掌握高級權限的家伙,現在也就十幾個人,而在和他們一一溝通之后,反對的家伙更是一個沒有——畢竟,愛好和恰飯,顯然是后者更加重要,而能在保證愛好的情況下恰飯,那自然是最好的消息了。

  而等他把郵件發給邁克莫哈米,讓對方幫忙傳遞邀請訊息后,聽聞消息的羅蘭,倒是對著手中的傳真,搖起了頭,“想找我投錢?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可問題是……”

  “現在投資劃不來啊!”

  是的,如果IMDb是一家和暴雪差不多類型的公司,羅蘭早就抓住他們不放了,可問題是,它的性質其實和維基百科一樣,非常的復雜。

  不是沒法商業化,而是在做成功之前商業化,那就是個腦癱!

  要知道,在IMDb正式商業化之前,他們的資料庫里可是總計輸入了十萬多部電影,每一部電影的演員和工作人員信息都有標繪,而做到這一切的根本,其實是早期接觸互聯網的電影愛好者為愛發電,而若是在數據匯集之前成立公司,那這網站也就完了……

  因為鐵定發展不起來!

  十萬多部電影數據在錄入方面需要多少人?

  柯爾尼德罕從十三歲干到現在,十幾年的時間,也才做了一萬多部!

  而若是雇人去做,沒有一家公司燒得起這些錢!

  這就和二馬相爭,滴滴打快的一樣,一天燒掉一個億,雙方燒掉八十億一樣簡單!

  這不是做一個門戶網站,更不是去做一個搜索引擎,其中的費用不是研發成本,也不是搶占市場,而是那成千上萬為愛發電家伙們的工資!

  柯爾尼德罕現在為啥不做電視劇?

  還不是因為根本就沒法做嗎?

  IMDb收錄電視劇劇集的重大變革,其實也是用爬蟲爬的影業公司官網!

  只爬一個標題,讓后將頁面版權散播出去,讓填充頁面的網民所持有。

  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侵權的風險,也將發展成本降至最低!

  IMDb說白了就是一個以數據賣流量的,但問題是,搜集數據要錢,驗證數據還要錢!

  正因如此,在數據匯聚至一個可以變現的情況之前,羅蘭其實很不愿意瞧見對方成立公司的,他寧愿充當志愿者,冤大頭,給他們捐些運營資金,讓他們可以更好的發展,也不愿意讓他們宣布獨立,然后收購對方,因為……

  太燒錢了。

  他燒不起。

  更何況,在能讓他們用愛發電的情況下資本化,那不就是錢多了沒地方丟嗎?

  如此一來,盯著傳真內容思量再三后,羅蘭還是主動和莫哈米去了個電話。

  “幫我給柯爾回一封郵件,就說我很樂意去英國做客。”

  “等我手上的項目忙完,我就會排出時間,提前告知。”

  “如果他們現在缺少資金,我可以往他們的募捐賬戶里打二十萬先應急……”

  從一開始,羅蘭就準備買現成,在IMDb將大眾數據搜集的差不多,訪問量也度過第一個增長高峰時在下手,雖然這么一來,會花掉將近半個億,但怎么樣,都比自己找人做更劃算,因為度娘百科那種發展模式放在墻外,是根本就做不起來的。

  而作為一個專業性的數據庫,它也不可能和度娘百科一樣,‘肆意’添加。

  當然了,去英國一趟對于羅蘭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本來就準備帶伊麗莎白出去玩,現在只不過是有了個明確的目標罷了,從英國開始,在北歐繞上一圈,別說一個月了,就算帶著對方玩上一年,花掉的錢也跑不過股票上漲的幅度。

  這真特碼的是個悲傷的故事。

  而在羅蘭應答的同時,外界的一切,也在不停的運轉。

  十一月三十日,《辛德勒的名單》在華盛頓率先點映,次日,紐約也舉行了媒體看片會活動,十二月九日,劇組成員又回到了洛杉磯,在環球的召集之下,首映禮的邀請嘉賓,不是媒體記者,便是知名影評人,擁有投票權的同行,那就更多了。

  沒辦法,即便斯皮爾伯格狂懟學院,以泄心頭之氣,但《辛德勒的名單》,也還是要按照沖奧片的流程走的,而所謂的流程,說的普通一點,那就是先點映宣傳,讓那些擁有投票權,能拿筆桿子,能發新聞報道的家伙看過之后,在根據他們的反饋,適度宣揚。

  至于說什么奧斯卡評委的名單絕對保密?

  那個大名單的確是絕對保密的,可相對人群,依舊是有的。

  只要有心的掃一掃每年學院收納成員的新聞,你就能從上面,找到一堆同行的名字。

  雖然那些同行在最后的評選中只占一定數量的票數,但提前拿下他們,不就意味著你競爭對手的爭取盤就變小了嗎?

  別覺得沒可能!

  實際上每年參加奧斯卡的那些受邀嘉賓,都有投票權!

  不然韋恩斯坦拿啥做生意?

  他要是真買通了學院,那就不會出現丑聞爆發的情況了!

  畢竟奧斯卡名氣在大,也怕出現格萊美那種眾人不鳥的狀況!

  要是《紐約時報》刊登“格萊美還值得信任嗎?”那樣的報道,并且像泰勒斯威夫特、阿黛爾阿德金斯、凱蒂佩里、Lady

  Gaga、蕾哈娜那樣的明星都不去了,那奧斯卡,也就走到頭了,雖然后世他們一直在偏頗,但好歹沒有格萊美那么慘。

  至于現在嘛——

  那更是吊炸天了!

  像小雀斑那樣的新人想要一提即中?

  有再多的錢那也得回家做夢!

  甭管是憑商業片起家的一線,還是憑借藝術片想要曲線救國的演技咖,只要是新人,那就得等等、等等、再等等,那些擁有投票權的老前輩們不會讓新人拿獎的,又或者說,想讓他們投票,最少也得拿個提名刷刷格調再說吧?

  當然了,格調這玩意對于斯皮爾伯格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從七八年開始,他已經拿了三個最佳導演的提名,兩個最佳影片的提名了,而《辛德勒的名單》更是被眾人視為必勝的電影,所以在三地點映過后,看準風向的環球,直接開啟了區域輪映。

  所謂的區域輪映,其實就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慢慢放。

  原因嘛,也很簡單。

  控制輿論風向。

  點映和輪映其實就是在培養市場的饑餓感,同時也是在篩選觀眾。

  所有的沖奧電影都得保證前去觀影的觀眾配得上這部電影,甭管是投資方還是沖獎者本人,都不想聽見外界對自己說No,而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知識儲備較低,觀影水平較低,又或者說,那些覺得藝術片都是一群人的自娛自樂的家伙,就不能讓他們走進影片。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這其實就是在排斥大眾。

  他們覺得喜歡商業的家伙在現在這個時候,只會幫上倒忙,于是乎,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將這些腦子里只能裝有Boom、Boom、Boom的家伙給擋在影院門口,直至獲得提名。

  因為在獲得提名之后,是否得獎就已經沒有懸念了,而借著提名的東風,片商又有了非常好的宣傳噱頭,如此一來,拉升票房賺取利益,就顯得尤為必要。

  這其實就是資本的常規套路。

  既要獎,又要錢。

  一邊嫌棄大眾礙事,一邊又要收割票房。

  在互聯網尚未盛行之前,這種套路那可是屢試不爽。

  當然了,和《辛德勒的名單》處境相同的,還有《費城故事》。

  在《辛德勒的名單》掃過媒體之后,十二月十四日,《費城故事》在洛杉磯世紀城點映,十二月十六日,劇組成員又飛往紐約,為聚居在美東的家伙服務。

  這種飛來飛去,只為討好投票人的行為,瞧得羅蘭是直撇嘴。

  不過,他倒是能夠理解。

  大家都是牌桌上的玩家,在黑幕報出之前,誰都不能掀桌對吧?

  而既然不能掀桌,那自然就是好好玩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