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看似外表光鮮,實則賠本賺吆喝

  生而為人,皆為韭菜。

  只要人有欲望,那商家必定會舉起收割之鐮。

  雖然《泰坦尼克號》席卷了整個票房市場,將九七年圣誕檔的競爭對手碾個粉碎,讓無數觀眾在悲痛欲絕的同時,主動貢獻出自己的錢包,但這并不意味著,民眾兜里就沒錢了。

  《泰坦尼克號》的確成為了社會話題,觀影群體涵蓋甚廣,但愿意為之傾盡家財的,那可是少之又少,刷上十幾遍的,都是骨灰粉絲,可除此之外,其余家伙撐死也就是看上一到兩遍,如此一來,如何頂著壓力,從這些人手中賺取利潤,便成為了商家的首要目標。

  首先被盯上的,便是孩子,因為他們的錢最好掙。

  一月二十五日,喬治盧卡斯接受FOX采訪,講述內心擔憂。

  一月二十七日,闖入《福克斯》全球富豪榜前一百的大衛奧爾森敘說生活無奈。

  一月二十九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接受CBS的采訪時,表示自己想拍《哈利波特》。

  從表面上來看,四次轟炸都沒有精準的命中目標。

  因為八至十二歲的孩子,根本就不會去看《紐約時報》,他們不知道誰是盧卡斯,誰是奧爾森,誰又是斯皮爾伯格,但不要緊,他們的家長知道就行了。

  《小鬼當家》之后,阿美利加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出過一個孩子王,再加上過去的一個月里,本該屬于孩子們的合家歡慶成為了年輕人們的戀愛季,最有消費潛力的孩子們受到了冷落,所以當《哈利波特》進行售賣預熱時,對孩子們有補償心理的家長們,便將這一消息悄然透露,而當第一個孩子拿到書籍之后,魔法,便輕易的叩開了他們的小小世界。

  首日,不知道《哈利波特》作者是誰的民眾們買了六萬本書。

  首周,《哈利波特》的銷量就已經破了五十萬。

  陸續補貨的同時,《哈利波特》這個開山怪,顯示出了自己的威力。

  《哈利波特》之前,有幾個孩子見過以自身年齡為參照的魔法主角?

  像《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一樣,《哈利波特》的核心賣點,便是第一,它第一次向孩子們塑造了一個魔法世界,向孩子們販賣著其中的幻想與美好。

  當孩子天真的向父母詢問,魔法世界是否真的存在,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真的是巫師嗎時,《哈利波特》就已經成功了。

  而它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接棒羅蘭艾倫,陪著一代人,慢慢成長。

  當然了,書賣的那么快,和孩子們之間的攀比心理也有關系。

  市面上最火的兒童書籍,同學有了我沒有,那不就是跌份嗎?

  在搶購的同時,書籍登上了暢銷書榜的第一名。

  在這個時候,全班只有我有,那我就是整個班上,最亮的崽!

  只要父母買得起,銷量就會刷刷升!

  第二個被商家盯上的,便是年輕男性。

  《泰坦尼克號》畢竟是羅蘭艾倫主演的電影,曝光度方面,無人能及。

  即便很多喜歡他的男性粉絲并不喜歡《泰坦尼克號》,但不要緊,商家可以對癥下藥嘛!

  在和索尼達成沖奧協議后,趁熱撈一筆的想法,便順理成章的出現了。

  用半個月的時間,趕制出《蜘蛛俠》電影原畫冊,在羅蘭熱度最高的時候,全部放出。

  五十萬本普通版,二十萬冊典藏版,三周時間,全部賣空,千萬利潤,直接到手。

  這已經不叫搶錢了,這叫白撿!

  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被商家盯上的,便是中年男性。

  不是中年女性沒市場,而是中年女性會把錢花在《泰坦尼克號》和《哈利波特》上。

  前者為了自己,后者則為了孩子。

  如此一來,作為羅蘭艾倫職業生涯中的最后一個敵人,能代表一代人的《星球大戰》在熱度暴漲的同時,也對韭菜們,舉起了收割之鐮。

  恰巧九七年又是《星球大戰》上映以來的第二十周年,在這樣的一個時日里,羅蘭駕著《泰坦尼克號》向之發出挑戰,那二十周年紀念版的周邊,不就是隨便賣嗎?

  當老子的喜歡《星球大戰》,當兒子女兒的喜歡羅蘭艾倫,在相互對立的情況下,二十年前那些為了盧克天行者而癲狂的家伙們,自然會掏錢買單。

  不為其他,就為維護自己心中的天下第一。

  雖然很多人不會再像當年那樣癡迷而瘋狂,但是,商家可以提高單價嘛……

  就像豬場和鵝廠實現精準分流一樣。

  對于現流行的,那就走量,讓一萬個人每人消費一塊錢。

  對于追懷舊的,那就走質,讓一個人為信仰充值一萬塊。

  資本從來就沒有節操,又或者說,就連喬治盧卡斯自己,都在想著撈錢。

  當年《星球大戰》大獲成功后,喬治盧卡斯便搞出了一個撈錢用的《星戰假日特別版》,七八年十月寫出劇本,十二月十七日就已經在電視臺播出了,兩個小時的節目,粗制濫造,以至于多年以來,這個節目都被評為電視史上最糟糕的兩個小時,沒有之一。

  隨著口碑的崩毀,一眾主演和導演都將其視為恥辱,就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弄毀了《外星人E.T.》這個游戲一樣,在發現自己的利來源于名后,搞砸了一切的他們,才會后悔。

  不過現在,他們倒是沒有心理壓力,因為用名變現的,是羅蘭艾倫啊!

  “只可惜,這應該是我們最后一次與演員身份的他合作了。”

  在《泰坦尼克號》上映兩個多月后,全球票房也來到了十三個億,雖然破了《侏羅紀公園》的記錄,成為了新的影史票房第一,但大書特書的聲浪,并未出現。

  所有的一切仿佛是水到渠成,甭管是圈內還是圈外,人們在聽到這個消息時,腦子里都會出現理所應當的概念——羅蘭破紀錄當屬常態,不破紀錄,才是意外。

  可當這種想法出現時,便意味著公眾已經對羅蘭產生疲憊感了。

  “現在的民眾已經覺得他是個傳奇了。”

  在福克斯的會議室里,市場部經理拿著最新的調研報告侃侃而談,“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羅蘭艾倫將會永遠的活在九十年代,生活在他們的記憶背景里,成為他們一段可以不斷回憶的美好過往,因為就連民眾也不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么了。”

  “票房記錄?”

  “抱歉,影史票房一二三,便是《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蜘蛛俠》。”

  “獎項?”

  “這是我們和其余五家都在干的事情。”

  “等這所有的一切全部發生,《蜘蛛俠2、3》就是他最后該填的坑,當情懷都賣完之后,他就擔不起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了,因為民眾對他的新鮮感,也將消耗殆盡。”

  當《泰坦尼克號》的第一期票房分成下來時,福克斯便召開了內部會議,商討羅蘭艾倫的個人價值,別看外面勢頭很猛,但羅蘭在票房上的回報率,則是斷崖下跌。

  由于羅蘭和卡車司機沒有拿固定片酬,所以整部電影的制片費用其實沒有到達兩個億,而是止步在一點九,但全球宣發費用,卻高達一點六,這么一看,總成本,就有三點五了。

  目前票房十三億,羅蘭個人拿走的百分之十八就是二點三四億,而福克斯拿到手的票房分賬也就六點二四億,在扣除羅蘭的票房分成和總成本后,福克斯只賺了四千萬……

  在瞧見這個數字時,福克斯其實是懵嗶的。

  九五年立項注資,九六年正式開拍,九七年全球宣發,前前后后投入三點五個億,第一批分賬算完之后,特碼的才賺了四千萬?

  雖然一部大片,票房只占總營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像《泰坦尼克號》這種情況,票房方面最終還是會上億的,但和羅蘭之前那種恐怖的回報率相比,現在投他,已經不劃算了。

  因為羅蘭太貴了,而他參演的電影,制片成本也是水漲船高。

  好萊塢為什么會折騰出千萬俱樂部這個概念?

  不就是為了要扼制演員那瘋狂膨脹的片酬嗎?

  正因如此,什么一千萬Blist,兩千萬Alist,兩千萬票房分成Alist的階梯概念,便應運而生,但問題是,羅蘭在《侏羅紀公園》之后,就沒拿過固定片酬了。

  什么20/20?

  直接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我不占你制片成本一分錢!

  表面來看,這是和制片方風險共擔,但連續分了幾部之后,制片方就差沒開口罵娘了。

  一部電影拿走一兩個億,這實在是太貴了,貴的他們根本就不愿承受。

  再加上民眾對羅蘭所創造而出的成績愈發的習以為常,繼續合作的概率,無限趨于為零。

  至于讓羅蘭降低票房分成?

  噢,別開玩笑了好么……

  若羅蘭只是一個普通人,那制片方已經在琢磨這些事情了,但他的背后,有個圈內唯一一個自己給自己開片酬的老師啊!羅蘭的高片酬就是被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給帶出來的,和這種家伙談降低分成,那還不如塞錢過去讓他們繼續拍呢!

  “所以,母公司新聞集團的意思是,好聚好散。”

  福克斯主席在聽完了市場調研報告后,將母公司集團董事長親自簽署的文件內容說了出來,“從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泰坦尼克號》整部電影最多給我們帶來一到兩個億的凈收益,和總成本三點五個億相比,回報率的確有些低,但高投入搞票房的風險被羅蘭給壓下去了,雖然利潤不符合預期,但畢竟沒像《未來水世界》那樣賠個精光。”

  “更何況,按照我們和羅蘭達成的協議,后續的影碟收入,電影周邊,將會賣的很好,雖然大家以后可能不會在合作了,但唾手可得的利益,我們還是要攥取的。”

  “而且,吸干他的粉絲錢包,本來就是我們大家都認同的做法。”

  “所以,這種文件也就我們內部看看,別流傳出去了。”

  “讓電臺按照之前計劃發布宣傳稿吧,將羅蘭拿奧斯卡是眾望所歸的說法,傳遞出去。”

  和發現了自己是在賠本賺吆喝,但卻慶幸《泰坦尼克號》不是《未來水世界》的福克斯相比,瞧見《哈利波特》能夠代表未來的時代華納可就興奮多了。

  首周五十萬冊,這種銷售量簡直驚人!

  “太難以置信了!”

  “誰都沒有想到,憋悶了一整個圣誕節的孩子們,竟然會爆發出如此強大的購買力!”

  華納的會議室里,一堆人看著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統計出來的銷售數據喜不自勝。

  雖然他們明白,《哈利波特》的成功與各方大佬的背書有著很大的關系,首周五十萬的銷量,有一半以上是沖著改編電影的消息去的,但在成功這個結果面前,手段并不重要。

  《哈利波特》吃了多少宣傳紅利,這和民眾有啥關系?

  只要在看過宣傳之后,民眾愿意掏錢購買,并且覺得不錯,這就夠了。

  就像喬布斯所說的一樣,‘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至你展現出來。’

  宣傳就是一個展現產品的過程,而顧客的購買,便是想要的體現。

  正因如此,在得知首周五十萬冊并沒有太大的水分,三周的時候加印了一百萬冊,并且在半個月之內銷售一空后,華納便對整個影視化的項目,充滿了信心。

  “按照約定,《哈利波特》這個項目會在奧斯卡之后開啟。”

  “現在,羅蘭艾倫向我們展現了他的誠意,那我們也要給予相應的回應。”

  “FOX那邊最近肯定會給羅蘭造勢,我們直接用CNN轉發他們的新聞就行。”

  “他要的不就是眾望所歸嗎?我們就幫他造一個眾望所歸就行了。”

  而在福克斯率先發力,華納緊隨其后時,早就做好準備的另外四家,也提槍上馬。

  一時間,同一個標題,被有限電視網和紙質媒體,強行嵌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杰克道森,羅蘭艾倫商業征途中的完美形象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