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 傲嬌的攤主

  既然今晚要去參加竄貨場,自然不能就這么大咧咧的離開,就是裝也得在這玉器閣里轉轉不是。

  不管人家店主在不在,既然人家肯帶你玩,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葉輝回到店里開始打量四周的布局。

  因為一開始就被“玉山”吸引了目光,根本就沒怎么關心店里的布局。

  后來同樣是因為“玉山”的原因,都懶得看了。

  只是看過這店里的擺設,葉輝微微一愣。

  “這家店的老板有點扯啊,你t不是叫玉器閣嘛,這博古架上擺放的瓷器、硯臺啥的是幾個意思?”葉輝心里忍不住嘀咕道。

  葉輝只是在心里嘀咕,晏如意就不怎么客氣了,直言不諱道:“輝哥,這老板挺逗啊……”

  只是晏如意說了個半拉話就被葉輝瞪了一眼,剩下的話沒說出口。

  其實葉輝也納悶來,你這店取名玉器閣,不就是告訴顧客店里只出售玉器嗎?

  難道這店主打算與時俱進,就跟現在的藥店一樣,把衛生紙和洗頭膏啥的也都當“藥”賣?

  當然,心里怎么想不打緊,不能跟晏如意一樣在人家店里直接議論這個,這也是葉輝阻止晏如意說下去的原因。

  可能是晏如意的話起到了效果,伙計上前一步解釋說:“我們店里以前是只賣玉器的,但是這‘天下第一城’并沒有一開始預想的那樣繁榮,也就是過年的時候舉辦廟會人多點,平常只是一些游客到這里,種類單一比較吃虧。”

  雖然說伙計說的有理有據,但是這鬼話也就騙騙外行人還行。

  古玩這一行,表里不一便是大忌。

  你要是不想單賣玉器,直接換個店名就是了,你這樣整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這接二連三的事情,讓葉輝對今晚的竄貨場感覺也是了了……

  葉輝隨意逛了逛就帶著晏如意離開了。

  并不是店里沒有什么好物件,而是價格上談不攏。

  這并不像伙計說的那樣生意不好薄利多銷,反而比市場價貴那么一成左右。

  本來葉輝琢磨著以行價摟點貨為明年開店做準備,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可能一開始這伙計只是奉承他倆而已,并沒有真正的把他們兩個年輕人當作行里人看待,只是當作兩個有錢的公子哥,多少有點見識而已。

  出師不利,兩人也失去了逛店鋪的興趣,感覺還是不如逛地攤來的舒爽。

  葉輝想到今天還剩下幾個地攤沒逛,索性帶著晏如意又回到地攤那邊。

  來到地攤這邊,人來人往的,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因為只有很少的幾個地攤,葉輝逛起來顯得格外珍惜,一個地攤不全都看一遍都不走的。

  “嗨,老弟,到我這里看看!”

  和葉輝打招呼的是可能是后來的一個攤主,他的攤位并沒有跟其他的攤位一樣群聚在一起,而是在所有攤位的后面。

  這是一個穿著不俗的攤主,面容也不像其他攤主一樣長年累月的擺攤曬的黢黑。

  反而像是一個坐辦公室的白領,臉蛋白凈,戴著一頂遮陽帽,倒是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因為他是在后面,葉輝又不能橫跨前面的攤位,所以葉輝轉了一圈來到攤主的攤位上。

  “老弟,我看你像是在找什么物件的樣子,你說說找什么物件,我這里貨全。”

  葉輝掃了攤主的攤位一眼,果然跟他說的一樣,雖然他的攤位在后面,但是占的地方是真不小,足足有別人三個攤位的面積。

  物品倒也齊全,從大到半人高的長頸八棱大花瓶到小到一分的小鋼镚都有。

  葉輝找什么,當然是找漏兒啦!可是卻不能這樣說。

  “我不懂,就是隨便看看,老板你這貨品挺齊全啊!”葉輝回答說。

  “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這里開店的,這不趕上廟會嘛!過來湊個熱鬧。”攤主一臉自得的回答說。

  聽攤主話里的意思,還挺傲嬌,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

  當然,攤主傲嬌不傲嬌跟葉輝沒什么關系,葉輝也不回話,就蹲在攤位前面研究起來。

  吸引葉輝目光的是攤主身邊的一尊佛像。

  沒辦法,習慣使然,葉輝也擺過地攤,知道好東西都放在自己身邊的道理。

  攤主也是個精明人,還不等葉輝開口,自己先開口說:“老弟這眼光沒得說,一眼就看中了我這壓堂的物件。”

  攤主說話的功夫,就把這佛像拿起來雙手遞到了葉輝的身邊。

  葉輝并沒有伸手去接,只是指著攤位上一塊空閑的地方說:“放這就行。”

  葉輝總感覺這攤主是在試探自己,d不說你還是個店主,你就是個擺攤的也應該知道貨不易手的道理。

  攤主聽了葉輝的話,沒有任何不適的表情,雙手抱著佛像放到了葉輝指定的地方。

  “老狐貍!”葉輝心里暗罵道。

  按理說,被人點破了應該說點什么,要么告罪一聲,要么夸獎買主幾句。

  這攤主就好像沒事人一樣,放下佛像就在那不說話了。

  葉輝并沒有上手,就那么蹲在旁邊看著這尊佛像。

  這應該是一尊鎏金宗喀巴佛像,在藏傳佛教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以數計的高僧大德。

  在眾多的高僧大德中,最為突出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蓮花生大師,他是公元8

  世紀時來自印度的一位密教大師,他幫助當時的藏王赤松德贊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使佛教得以扎根雪域高原。

  第二位是阿底峽大師,他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佛教大師,公元11

  世紀初來到西藏,他著書立說,幫助西藏佛教實現了教理的系統化和修行的規范化。

  而最后一位就是宗喀巴大師,他是一位西藏本土誕生的大師,他是藏族人民的無上光榮,也是藏族人民的最大福祉,因為他的功德不僅體現在佛教聞思修和講辯著的卓越修為上。

  而更為重要的是他于西藏佛教深處危難之際,大膽推行鼎故革新、正本清源的宗教改革,扭轉了當時佛教陷入的頹勢,開創了一條影響至今西藏佛教發展的光明大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