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三歲多了,仍然不會開口說話,就連簡單的“媽媽”都叫不出來。
趙氏滿心焦慮地和丈夫商議起來。
“福兒已經三歲了,連娘親都叫不出來,這可如何是好?”
“夫人莫急,福兒有著離奇的經歷,自然與同齡孩子,有著很大差別。”
徐百成安慰妻子道。
“我送他去私塾上課,讓先生教以諸子百家學問,時間長了,便可點化開竅的。”
趙氏心中竊喜,她急忙催促丈夫前去安排。
很快,徐福便進入了黃縣最好的私塾上學,有五名同伴。
教書的先生學冠五車,遠近聞名。
先生成天之乎者也,搖頭晃腦的,幾個調皮的學生,經常沖著他扮著鬼臉。
但先生非常嚴厲,他教學的方法就三個字“念、背、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先生高聲領誦,他回頭瞅了一眼學生們。“念!”
眾學生便齊聲高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啪!”
先生的戒尺打在了徐福的頭上。
“你怎么不出聲音?”
徐福木訥地看著先生,嘴里含糊不清地發著音“……”
“你們幾個開始背!”
先生又喝令其他五名學生大聲背誦。
“啪!啪!啪!”
又有幾名學生的腦袋挨了板子。
先生上課嚴厲,下課休息時,卻對學生們放任自流,疏于管教。
徐福便成了眾人奚落的對象。
黃縣縣令的姨太太生有一子,也和徐福在同一私塾念書,他自然成了這幫孩子的“頭領”。
“大家都過來,我們開始‘斗草’。”
頭領見先生下了課,便急忙召喚大家向他圍攏過去。
“徐福,你在那磨嘰個啥?”
頭領見徐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什么反應,便大聲吆喝道。
孩子們都拿出昨日尋得的百草,開始斗。
首先是“文斗”,就看大家手里的草,誰的數量多,而且品類獨特,就算贏。
頭領自然獲勝,因為他家的縣宅大院,什么樣的奇花異草都有,其他孩子如何比得過。
接下來就是“武斗”。
對陣的雙方各拿出一根草,交纏在一起,開始拉拽,被拉斷的一方即為輸。
徐福被幾個伙伴推搡到一起,他手里僅僅捏著幾根平常的草根,根本沒法和頭領的比。
文斗武斗的結果都是頭領獲勝,接下來輸的人要接受“懲罰”。
徐福是最大的輸家,在接下來的“騎馬”游戲中,他必須充當“戰馬”,任由其他伙伴鞭打。
縣太爺的兒子養尊處優,他胖得如同個圓球,第一個騎在了徐福的背上。
并拿著楊柳條,當鞭子抽打著身下的“戰馬”。
“駕!駕!”
本來是騎竹馬的游戲,可縣太爺的兒子覺得,竹竿太沒勁,不如騎人好玩。
徐福不由分說地被摁倒在地上,充當起了伙伴們的玩具。
徐福心里雖然不樂意,但他說不出話來,也不敢反抗。
有兩個頭領的奴才,始終對頭領惟命是從,要是徐福不聽話,就會對其拳打腳踢。
幾次,徐福的鼻子都被打破了,鮮血直流。
但他總是抖落身上的泥土,擦干臉上的血跡,才回到家中。
母親問他什么,他也不敢據實回答,只是吞吞吐吐地說道:“我,我不小心摔倒了……”
徐福的眼角掛著淚水,他只在晚上,躲在被窩里偷偷地哭。
趙氏也發現了怯懦的兒子,常被孩子們欺辱。
可當她詢問緣由時,徐福總是搖頭,只字不提。
“老爺,福兒太過懦弱,這可如何是好?”
趙氏替徐福感到委屈,向徐百成嘮叨著。
徐百成近來忙于醫治病人,很少回家。
他心里也感到愧疚,便安慰妻子道:“夫人不要擔心,我空閑時,便去私塾找先生問明緣由。”
徐百成嘴上應承著趙氏,心里卻不太在意。
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有一天,險些出了人命!
“春風起、風車轉,四時順、兆豐年!”
私塾里的孩子們正玩著風車。
他們在后院玩耍,一陣大風吹過,縣太爺兒子的風車被風卷走了。
“快追啊!”
孩子們一哄而上。
風車被卷進了后院的一口枯井里。
大家踮著腳尖往里張望,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見。
“徐福,你下去!把我的風車撿上來。”
縣太爺的兒子耍起了威風,他向徐福喊道。
枯井深不見底,誰敢下去啊!
其他幾個孩子開始幫腔,都紛紛叫嚷著,讓徐福下去!
徐福怎敢下到枯井里去,他害怕地躲在了墻角處。
但幾個孩子硬是把他拉了起來,推搡到了枯井旁邊。
“啊!……”
隨著一聲慘叫,徐福被大家推搡進了枯井!
大伙趴在井邊往里看,卻根本看不到徐福的身影,也聽不見有什么響動。
這可嚇壞了這幫家伙,紛紛喊叫著四散逃去!
私塾先生知道后,忙叫人下去打撈。
徐福已經摔得頭破血流,奄奄一息了。
唉!也幸虧徐家是行醫之家,徐百成及時施救,才將兒子的命保住。
趙氏哭得死去活來,非要去縣衙,狀告私塾先生和縣太爺的兒子。
“我這苦命的孩子喲!怎么處處受人欺負啊!……”
徐百成好說歹說,才勸住夫人。
“夫人啊,你去告縣太爺的兒子,那,那不等于告縣太爺嗎?”
趙氏依舊嗚咽不止,雙手憐愛地撫摸著徐福的頭,嘴里哀怨道:
“福兒生來命苦,如何不讓人心疼啊!”
“……”
東海之濱有一座海島,終年煙霧繚繞,香火不斷。
這里有一座人稱道教“圣山”的嶗山,山中太清宮里,有一位得道高人,名叫“太虛真人”。
徐百成的父親與太虛真人曾經交好。
徐百成自幼也常隨父親去太清宮,拜謁真人,承蒙教誨。
徐百成與夫人趙氏商議,兒子徐福身世離奇曲折,必有一段淵源,需要化解才行。
于是,徐百成便打算攜子入山,請太虛真人來點化開蒙兒子。
趙氏自然是萬般不忍,心中叨念著:
“此去嶗山雖說不過百里,可一旦入得虛化之境,豈能半途而廢?”
“沒個三年五載的,如何能得償所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