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芮,絕對手藝見長!這臘腸,蒸得好!這油炸花生米,炒得……”
“阿姨,這青菜梆子腌制得,風味獨特,回味悠……”
兩節操都不要的貨,在那睜眼說瞎話的夸贊著小圓桌上的菜式。可其實臘腸是大鐵鍋里放水用箅子蒸的,孟小妹只要負責往灶膛里塞秸稈就行。
油炸花生米是孟川早上炒的,孟小妹只是從一大罐中倒出了一盤擺桌而已。
至于青菜梆子制作的壇子菜?
那的確是孟母腌制的,手藝的確好,味道那沒得說!
按孟母說,這可是有祖傳秘方的,她誰都不會告訴。兒子?她還能走動之前連兒子都不會透露!
所以,天天整點來蹭飯的兩貨,連午飯都要扒拉點壇子菜混著飯吃。本來是孟母腌制了自家吃的,并不多,現在又多了兩個頓頓無壇子菜不歡的蹭飯玩意。
那腌制青菜梆子的細口壇子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清空,而今天,已經是剩最后小半盆了。
“我屮,給我留點!”
孟川剛盛完面條,走進客廳,就看見孟小妹、曹興、李長華三人正一人一手把著瓷盆邊,準備分割最后剩下的一點腌制的青菜梆子。
孟川正箭步沖上,即將抓住瓷盆。
一雙筷子卻是啪的一聲打下,“一邊去!還直接伸手,怎么好意思跟妹妹和客人搶東西的?”孟母斜睨著孟川說道。
“媽!”
我是你親生的嗎?
這是孟川這個悲憤字眼背后的潛臺詞。
然而,孟母毫無反應。
這日子,沒法過了!
看著美滋滋瓜分青菜梆子的小妹三人,孟川仰頭長嘆。
第二天。
不出孟川所料,空心菜果然兩天賣光。因為改用自制有機混合肥的原因,畝產減少了部分,所以這次相比第一茬空心菜少了兩萬元只入賬十五萬五千元。
對此孟川早有準備,并沒有為之糾結。
相反的,孟川今天很是高興,因為他親手踐行了一條人生大道。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幸災樂禍的孟小妹在售賣空心菜的第二天被自家大哥用魔音貫耳的砸門聲,從溫暖被窩中第二次喊醒。
責任與義務是并存的。壇子菜被吃完,作為孟家的一份子,孟川與孟小妹自然得負起補充的責任。
所以美顏覺還沒補好,沒到午飯時間,孟小妹就被孟母差遣她大哥將其從被窩中挖了出來。
挖出來……腌菜!
孟母這一次準備腌制三壇壇子菜,兩壇青菜梆子,一壇洋姜。
再加上孟母還計劃著在夏末要腌制幾壇剁辣椒和酸豆角,這家里的壇子就缺了一半的數量。
“媽,你弄這么多壇子菜,咱家吃不掉的吧?”
被孟母催著去鎮上買新菜壇的孟川疑惑的問道。
“這不是要送人嘛,你二叔、三叔,大小姑媽,饒馨家、曹興大伯、兩個老楊……這好像還不夠?這樣,你再多買三四只粗陶菜壇回來。”
得,孟川發現他這一問下去,孟母又給他增加了一倍運輸量。
臨走時,孟母對孟川特地耳提命面一遍,用于腌菜的菜壇必須是粗陶材質!
孟川問自家老媽這粗陶有啥說法,結果孟母來了句這是秘方要保密。
不說拉倒!
你高興就好!
這總行了吧?
孟川已經完全無力吐槽孟母了。
總共就生了他這么一個孩子,孟川是真不知道他母上大人這到底防兒子防的是哪門子的道理?
孟川去買菜壇,孟清芮則是留家里幫孟母挑選優質青菜去葉留梗。
青菜用的孟川家門口菜田中種植的青菜,二十畝地的青菜其實還留了兩厘地自用,但是腌制壇子菜用的青菜需要長得老一點,所以當前只能用菜田里的青菜。
到了樂宣鎮,孟川循著記憶七拐八彎,拐進一個旮旯角的小巷,找到了樂宣鎮唯一一家賣粗陶器的店。店老板卻也沒有什么獨霸市場哄抬物價行為,作為老顧客,還給孟川來了個九折優惠。
一共七個粗陶壇子,每一個有十斤左右的重量。孟川在店老板的幫助下,用干秸稈把三輪車里面鋪好塞滿,最后把上下都用泡沫和木架固定好的粗陶壇子放進三輪車。
“小伙子好好保存,可千萬別摔了。明年我只進瓷器不進粗陶,你以后要是在想買,可就只能到他們這邊市里去進貨了。”
頭發有幾絲花白的店老板拍著粗陶壇子感嘆。
“怎么了?”
孟川好奇的問道。
“沒人用,沒人買,你這七只其實是最后的存貨了。現在樂宣鎮,腌制壇子菜的人越來越少,就算腌制也都是用的有精美花紋的瓷壇子。粗陶?如今沒幾家用的了。”
對于瓷壇子與粗陶壇子的區別,孟川不懂。一想到孟母那嚴防死守的態度,孟川連打聽的心思都沒有了。反正粗陶壇子買到,完成他老媽交代的任務就一切OK。
孟川與孟小妹一致認為,孟母絕對是指揮人指揮上癮了。
“去,拿竹篩子。”
“去,曬青菜梗。”
“……去,挖洋姜。”
孟母自己呢?
她太后老人家又開始捧著手機看電視了。
兄妹二人挖的洋姜并不是誰種植的,而是純粹野生的天生地養。
洋姜又名菊芋,生命力極強,能適應各種非極端惡劣的環境。從孟川記事起,屋后的洋姜就一直存在,明明什么肥料都沒使用,卻還是需要每年都掘掉一部分幼苗,以防止其瘋長。
孟川家屋后不遠,一橫叢普通灌木高矮的洋姜搖著綠葉站成粗直線。
綠葉下泥土中的塊莖便是孟川兩人要挖的用于腌制的洋姜。
在洋姜叢的后方也就是北面,是一塊塊面積不一的剛剛收割完小麥只剩麥梗和碎秸稈的農田。
在洋姜叢的前方,是兩棵主干距離挺遠但茂盛枝葉卻快能手牽手的銀杏。在兩棵茂盛銀杏樹的蔭涼下是沙土地,在空地上有幾堆雜物,比如廢舊自行車,比如孟母收集了留著賣錢的空瓶子空罐……
還有,最主要的建筑物,用粗毛竹深插泥土再蓋上一連片石棉瓦的車棚。
從洋姜叢到孟川家樓房后墻,這塊說不是后院但又是后院的地方。因為最近剛出現的兒子停車麻煩的問題,孟母原本是想將兩棵銀杏樹砍掉后澆上水泥,徹底將其化作真正意義上的后院。
但孟父得知后,卻是連忙制止了孟母。
孟父當時說等兒子以后錢足夠多,就直接在后院這塊地另起別墅。必須是三層豪華裝修,有好多房間光打掃就要一天的那種。
這話當時孟父一說,就深得孟母之心。
雖然孟母不是愛炫耀的性子,但也希望對外說起兒子時是有車有房。
車,買了。
房,看兒子這創業趨勢估計要在農村待好久,城里買房是難了。所以,孟母如今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著給自家起幢小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