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63 削藩

  總部的反應來得很快。讓齊年即刻赴總部,說分管運營的副總裁要召見他。分管運營的副總裁就是韓總。

  齊年要退出迅電快遞的事情已經和韓總溝通過了。不論是電話還是視頻都談過多次。這一次由總部正式通知齊年去見韓總,就說明這是一次正式會談,而且和他談的肯定不止韓總一位。

  齊年訂了最早的一班高鐵到總部時已經快到晚上了。

  韓總派了自己的司機到高鐵站接了齊年,并沒有去公司,而是去了一個餐廳。

  齊年以為餐廳的包間會有很多人,結果不是,很小的一個包間,坐不了幾個人。等韓總來了,齊年才知道是請他一個人吃飯。

  韓總和齊年寒喧完畢,就開始給齊年講故事。董事長創業的時候有多艱難,碰到多少危機,起過多少不想干的念頭,創業團隊走了多少人云云。許多堅持下來的人現在是名利雙收。

  把這個原始團隊創業的故事講完,韓總一個勁兒地勸齊年不要意氣用事。總部不讓加盟商搞同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因為快遞公司早期在快遞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搶地盤的需要,總部對于地方上的各種手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許多加盟商自發地形成類似同盟的組織,與競爭對手對抗。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與總部的期望大相徑庭。當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形成之后,這些加盟商的同盟就變成了與總部分庭抗爭的地方諸侯。常常拿著自己的地方資源向總部叫板。

  于是總部開始著力進行“削藩”。削藩的過程的血腥與殘酷程度完全不亞于搶地盤。那個時候董事長身邊經常跟著六七個保鏢。他到任何地方去,都是前面一輛車開道,后面一輛車壓陣。這不是為了威風,也不是為了炫耀,完全是為了防備不測。

  韓總說:“你知道中國歷史上那些削藩的故事嗎?”

  齊年點點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削藩事件有很多。齊年熟悉的是西漢景帝時期的,還有一件是明朝初年的。

  西漢初年,漢高帝劉邦分封天下。按其定下的標準則是“非劉姓不得封王,無功不得封侯。”所以這些劉姓藩王的勢力極大。

  漢景帝時期,大臣晁錯擔心漢朝又會陷入東周時期諸侯強于天子的局面,向漢景帝上疏“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建議皇帝盡快削藩。這次削藩引起了藩王的強烈反應,其中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藩王聯合起來,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由叛亂。景帝為了平叛,先是殺掉了建議削藩的大臣晁錯,之后派了周亞夫擔任太尉。最終終于平定了叛亂,贏得了政權的穩定。

  這是一個削藩成功的例子。另一個削藩不成功的例子更著名。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了。

  朱元璋駕崩之后,漢文帝即位。他擔心諸侯勢大影響皇權,于是開始削藩。可惜的是他碰到的卻是整個明朝文功武治僅次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燕王朱棣。最后燕王攻克首都南京,自己稱帝,并將首都遷到了北京。而先皇帝不知所蹤,最后留下一段關于“小明王”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還一直流傳到東南亞。甚至當今在東南亞還有不少人聲稱自己是小明王的后人。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我相信你這個快遞同盟的初衷是好的,總部其他人其實也對你的做法帶來的效果也表示認同,但是如果放任你們仞市這樣做,那么就會形成示范效應。如果導致那些大加盟商蠢蠢欲動,問題就大了。”

  “韓總,您的意思我懂。”

  “所以,這一次對仞市的措施,其實并不是針對你,而只是針對這件事和這件事有可能會引起的后果。”

  齊年明白韓總是誤會他的意思了。他并不是因為這件削藩的事而出走,他也沒想過要在仞市當一個藩王。他是想做一些事情,而做事又受到了迅電快遞的制約。

  齊年依然很坦誠地把自己想做的事告訴了韓總。韓總并不覺得驚訝,又開始給齊年講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很多,但是故事的結局都一樣。那些故事的主角都是從迅電快遞出去了,帶著熱情和抱負要做一番事業,最后自己的事業也就停留在幾千萬的規模上不去。

  韓總說:“小齊,你很有能力,這是公司上上下下有目共睹的。但是快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做。我們公司發展到這個程度,那是踩著多少烈士的尸體才爬上來的?很多同行在我們迅電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了解了快遞公司的經營管理方法,也借助這個平臺獲得了一些人脈和資源,要出去做自己的事。但到現在一個成功的都沒有。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平臺為他們承擔了很多創業的成本、分擔了許多風險。

  他們也是在這個平臺上才游刃有余。脫離了平臺,很多看起來容易的事情就難了。與其自己辛苦創業,不如就在這個平臺上發展。我們總部也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董事長也看好你。你如果愿意,可以在總部的任何一個位置上發揮你的能力。”

  齊年說:“謝謝您的坦誠相告,也謝謝董事長的信任。前前后后我也想了很多,我是希望找個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瞞您說,我想做的快遞業務和迅電可能會有一部分重合,但是絕不會形成正面競爭。”

  韓總笑了:“正面競爭也沒有關系。我們是眾矢之的,每一個快遞公司都拿我們當靶子,每一個新快遞公司都號稱要成為‘迅電第二’。這很正常。至于說同業競爭的事情,也不是我關心的,讓法務部門去解決好了。只是哥想再勸勸你,不要那么快做這個決定。”

  齊年和韓總聊到11點才讓司機把他送回公司的宿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