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7、黃粱一夢

  篾匠這一走,我們兩個小院的人也就散了,心不在一塊了。

  這一天,小劉隨著老王又來到了師傅的墳前,兩人坐在墳頭邊,小劉安安靜靜地聽著老王再一次講述災難之后的故事。

  這不是還有大嘴和長工嗎,他倆一向也活絡呀?小劉知道兩個院墻之間是因為缺少一個潤滑劑,才漸漸缺少來往的,而大嘴和長工就是繼篾匠之后,最好的人選。

  這不是活絡的事兒,老王說著自己的理解,我這病剛好,師傅就倒下了,整整兩個月,啥活兒也做不了,他們見這邊沒啥吃的,自然也就不來了。時間一長,大家就漸漸淡下來了。

  那來寶爺爺呢?小劉問。

  也來的少了,起先他們好像還剩些錢吧,就自己做著吃。等他們沒錢了,我和師傅這邊也沒錢了,就過來的更少了。

  這河里不是還有魚嗎?小劉有些想不明白。

  呵呵,說到這,老王笑了笑,對小劉說,你是不知道哩,本來這白水河就養著黃粱縣這一座城,可也不知咋地,自從我和來寶經常去抓魚后,慢慢地這白水河邊就聚著越來越多的人了,都是去抓魚的。我看那架勢,八成都是聞了風聲,從四面八方過來逃荒活命的。

  那么夸張?小劉睜大了眼睛,還沒聽說有這樣的事呢。

  啥夸張,你是沒看見哩,一個個破破爛爛地都睡在河床邊,有的人靠在樹邊,有的人睡在石頭上,啥樣的都有,都快把白水河邊睡滿了。

  哎呦。小劉簡直有些想象不出。

  所以說……這人吶,有時候比蝗蟲還厲害呢。老王感嘆了一句。

  為啥這樣說?小劉越發覺得老王會總結了,而且總結的水平一回比一回高。

  他們把白水河里的魚都抓光了呀。

  真的?小劉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哪敢騙你,是真的哩。那么多人在抓,你也不想想看,那窄窄的河里能有多少魚。

  那后來呢?

  后來,抓不到魚了大家就喝水,要不就剝了樹皮煮著吃,反正是怎么能飽肚子就怎么來,有些人吃不下樹皮,就整天喝水,渴了喝水,餓了也喝水,可水哪能填飽肚子哩。就這樣,時間一長,還是死了兩三個人。

  所以你們也沒魚可抓了,小劉引導著老王繼續往下說。

  是哩,有一回,我跟來寶還有來寶爺爺,心想著上游總歸還會有魚吧,就一直往上走,可硬生生走出了幾里地,河邊還都是人,就像田里的螞蚱一樣,黑壓壓的一片。那些人里面,有的干脆守在水里,待上整整一天也摸不到半條魚,我們只好放棄了,開始往回走。

  真是想不到。這時候,小劉忽然想起曾經看過的黃粱縣志里面,并沒有這樣的記載,就問老王,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我咋會騙你哩,小劉干部,那是我親眼見到的。

  小劉便不再說什么,繼續聽老王講。

  就這樣,連吃魚的路也斷了,師傅和二娃又回到做木工活兒的道上了。關鍵是師傅病倒了,二娃只能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簡單的桌子木凳之類的,就這樣還是賣不出幾個錢來。

  那二十個拐杖,后來咋說的?小劉忽然想起了這一茬,那時候二娃已經住了院,如果耽擱了,怕是又要惹下新的禍害吧。

  要不說師傅會病倒呢,本來來寶爺爺和師傅商量好來著,白天來寶爺爺照顧我,師傅好去做那些拐杖的活兒。可師傅死活放不下心,就兩頭跑,覺也睡不夠,身體就越來越差了。

  小劉沒有打斷老王,就那么靜靜地聽著。

  老王繼續說,等我出了院,也是十來天之后的事了,師傅心里緊繃著的那根弦終于松了下來,可這一松,整個人就垮了,病倒了。

  是一口氣在撐著他,小劉幫老王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是哩,也是那時候我才明白,這人吶,關鍵時候都需要一口氣撐著。這口氣要是一旦沒了,就啥都沒了。

  老王,你今天說的真好。小劉忍不住想夸老王說你又會總結了,可總覺得味道不對,就換了句說法。

  老王卻目視著遠方,久久沒有回應。

  那你呢,有這口氣嗎?過了一會兒,小劉繼續這個話題,他很想知道答案。

  有啊,怎么沒有哩,要是沒有,我早活不到今天了。

  那這口氣是啥?小劉隱約期盼著另一個答案,想得到印證。

  就是師傅的手藝啊,師傅跟我說過,讓我好好守著它,這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智慧,一定守好,再傳下去。說完,小劉就看見老王渾濁的雙眼忽然間變得深邃起來,兩只凹陷的眼眶里慢慢地流出淚來。

  果然是這個答案。

  可到頭來,我還是沒有守住,嗚嗚嗚……老王終于哭了出來,嚎啕的聲音就像墳墓間嗚嗚咽咽的風聲一般,帶著一種悲戚又絕望的味道傳揚開去。

  再后來呢?師傅病了兩個月,總不能一直沒吃的吧?小劉猜不出答案。

  所以說,我也是個有福氣的人,老王哽咽著繼續說,總在關鍵時候有人幫襯我。小劉看見老王的淚光間閃爍出一絲光芒,接著問,是咋回事?

  我受傷的事啊,也不算小事了,很快整個縣城就差不多都傳遍了。老王情緒漸漸平復下來,繼續說,有一次,我一個人在街上擺攤,那些小凳子小桌子都是我一個人做的,結果翠紅過來了,你還記得翠紅是誰嗎?老王問。

  記得,吳家太太的丫鬟。

  是哩,她還認得我,跑到我跟前摸著我的頭說,真是個苦命的娃。下午她就自己個兒跑到我們院墻里去了,偷偷地還帶來一小袋小米,說是吳家少奶奶讓送的。

  哦,小劉應了聲,他倒是忘了還有吳家這一說。

  那然后呢?小劉又問。

  翠紅說,等吃完了再去找她……那哪兒行呢,怎么能白吃別人家的飯,所以師傅就讓我送了幾張凳子過去,這一來二去,我就跟吳家更熟了。

  哦……那吳家總共接濟了你們幾回?小劉想著老王肯定不記得了,隨口問了句。

  兩回,就兩回,哪能一直讓人家接濟哩,后來在走之前,我和師傅還專門做了些大戶人家用得上的東西,白送給了她們。

  這吳家人不錯,小劉說。

  是好人,好人哩。老王嘴里一直念叨著,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撒在師傅的墳頭上。

  這時候,小劉突然想起了前一個問題,問老王,老王,你剛說走之前,這走是啥意思,去哪里?

  這會兒,老王慢慢地停下手來,然后顫顫悠悠地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塵土,扭頭望著跟著站起身的小劉問,你知道“黃粱一夢”嗎?

  知道,小劉回答。

  呵呵,你咋能不知道,你可是文化人吶。老王苦笑著和小劉一起并排往前走,然后繼續說,這詞兒啊,是師傅在路上跟我說的,當時,我一直以為這黃粱縣就是我以后的家了,可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這不就是“黃粱一夢”嗎?

  小劉沒有接話,繼續聽老王講。

  老王說,就連我師傅也說這名字不吉利,就該叫狀元縣哩。

  說完,小劉和老王目視著前方,一步步開始往回城的方向走。

  你們……該不會是因為吃不上飯就打算離開黃粱縣的吧?小劉還記得老王曾經描述過,師傅和苦勞力都曾說,這黃粱縣已經是周圍最大的縣城了,如果連黃粱縣都吃不上飯,那就更別說哪里還能養活人了。如果真的再往前走,就是幾百里外的省城,一旦走在路上,多半不是累死,就是餓死在半路上。

  這時候,老王回答說,當然不是因為吃不上飯了,這原因呀,還是因為山羊胡。

  小劉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那挨打的災難遠沒有結束。

  那時候呀,胖子少爺和山羊胡幾乎天天都來土院墻跟前轉,老王繼續說,后來時間長了,雖然沒有那么頻繁了,可一個星期總歸要來轉一圈,師傅就心慌的要命,生怕有一天,我再遭什么難。

  哦,原來是這樣,小劉應了聲。

  還不止哩,你還記得那個搶來寶木劍的娃兒嗎?

  記得,好像叫……大牛吧?小劉隱約想起來他的名字。

  就是他,因為木劍被胖子少爺看上了,大牛死活也不肯給,就扭打在一起了,結果,又是被山羊胡活生生地打死了。

  啊?小劉震驚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連連質問,就,就沒人管他們嗎?

  老王苦笑著說,咋管哩?那娃兒家也告到縣里了,可縣長和徐家是啥關系,徐家又是啥樣的人物,這不明擺著嗎?

  小劉覺得整件事都荒誕的近乎不可理喻。

  那后來呢?小劉問。

  后來,徐家老爺隨便出了個面,請縣長吃了頓飯,飯桌上徐家老爺說,哪有那么大事,就是孩子們打了個架。而且胖子少爺智力才四五歲,整個黃粱縣誰家不知又哪家不曉,這分明就是那家的娃兒在欺負胖子少爺嘛,可徐家寬宏大度,就不計較了,倒是可以反過來賠償他家一些糧食,這事就那么不了了之了。

  真是無恥,荒唐至極。小劉忍不住罵了一句。

  荒唐啥哩,老王語氣淡淡的,對小劉說,那時候呀,什么事都可能發生,不出奇。過了一會兒,老王又說,就是因為這原因,師傅實在是害怕了,才決定不要黃粱縣這個家,我們又開始逃荒了。

  小劉一時不知該說些什么。

  他眼望著前方樹林中掩映的一排排嶄新瓦房,忍不住在心里對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在昏暗荒誕的舊時代,還是現如今日益革新的新時期,面對著洶涌且不可逆轉的社會大潮,個人的命運與遭遇就真的那么渺小且卑微嗎?

  小劉很想知道這個答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