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京復出(上)

  馬擴想了想道:“三萬人馬即可。”

  童貫搖搖頭道:“現在朝廷拿出去那么多人馬,能不能少些?”

  馬擴回答道:“那至少兩萬人,云中屯駐萬人,剩余一萬人屯駐其他各要害之處。”

  童貫點頭道:“二萬人就沒問題了,每年給三百萬緡軍費,凡是征用的人才,都可調配給你,如此,則幾年可以成事?”

  馬擴答道:“只要三年,就可成事。”

  童貫聽后點了點頭,馬擴見童太師有意讓自己領兵鎮守云中,心里感到很振奮。

  十一月底,馬擴與辛興宗一行人來到云中,不巧的是,宗翰不在云中,他回上京開會去了。希尹留在云中代理元帥職務,他派人來讓馬擴與辛興宗前去行參拜之禮。馬擴與來人辯論了很久,拒不接受。

  馬擴堅持認為:“見對方大臣臣,并不需要行庭參之禮”。

  完顏希尹又派人來說道:“譚宣撫時,使人都對我行庭參之禮。”

  馬擴回答道:“譚稹無知,所以才會被朝廷所罷黜。”隨后,希尹又派人來往返辯論數次,馬擴仍堅持原則毫不動搖。

  完顏希尹無奈,于是派高慶裔來對馬擴與辛興宗傳話道:“二位觀察使既不肯拜,我們也不能強求,但是希尹大人也不敢與你們相見,山后土地,因國相暫時回朝,希尹大人也不敢擅自做決定,兼貴朝收了燕山逃去職官,盟書上所寫,各不得收納叛亡之人,貴朝已先失約,山后土地雖之前已經許諾給貴朝,但是現在難以進行交割。”

  馬擴回答道:“職官富民逃歸燕京,乃張覺之罪,本朝已斬張覺之首函送。其余民戶,多隱山谷,搜到的人都相繼遣返了,未搜到的也在搜捕中,并非納收叛亡。貴朝曾言定,山后別無經略,及交蔚州,復縱兵馬取奪,本朝不敢守衛,恐致兩國紛爭。朝廷已責譚稹,再委童太師,此望相照,早得交割了當,使兩界生靈安堵。今若輕信群下之言,則兩朝和好大事,何時是了?”

  高慶裔說道:“前日,人言蔚州有賊兵,本朝已發軍馬去翦除,卻得貴朝宣撫司文牒,遂且縱放教歸。今來,山后地土已是許了,到頭翻悔不得,諒不食言,但貴朝亦許敦篤誓好,無相惱觸女真家。純實,必無相誤處。此前累有文回,去將職官戶民早發過來,便是交割,事無不遂也。”

  接著,馬擴與高慶裔辦理了一下文牒手續,便與辛興宗等人離開云中回國。

  十二月上旬,馬擴回到太原府,童貫問他:“入境后有何所見?”

  馬擴回答道:“金人在訓習漢人鄉兵,增加飛狐、靈丘的守衛兵力,數次指言張覺,邀索職官民戶,實乃包藏禍心,希望太師能早日整軍備邊。”

  童貫聽后沒有表態。他心里一直認為,此時金人不太可能會出兵進攻大宋。因為他們剛剛建國,國內還不太平穩,經濟上也缺乏支持,他們憑什么南下與大宋交戰?不過也得加強防備,以防萬一。童貫打算親自去一趟燕京,部署一下常勝軍與河北駐軍,即使金人敢冒險南下,也保證不會失事。

  自從發動了平定方臘起義和北伐收復燕京這兩場戰爭,花掉了大量錢財,再加上王黼等大臣個人貪腐揮霍,“國用日匱”。尚書右丞宇文粹中,對此深感憂慮。王黼致仕后,他對宋徽宗說:“祖宗之時,國計所仰,皆有實數,量入為出,沛然有余。近年諸局務、應奉司,妄耗百出,若非痛行裁減,慮智者無以善后。”

  宇文粹中字仲達,成都府華陽縣人,崇寧二年登進士第三名。他是宇文虛中和宇文時中的兄長,是蔡京的甥婿。

  宋徽宗覺得宇文粹中所言很有道理,于是下詔撤銷應奉司,又下詔給蔡攸、白時中、李邦彥,令他們于尚書省設置講議財利司,“以革弊事”。“由是,不急之物,無名之費,頗議裁省”。

  此前,宋徽宗曾有提拔蔡攸為相之意,可有人明確表示反對:“蔡六豈堪作相!”蔡攸于是落節鉞,仍領樞密院事。

  太宰白時中與少宰李邦彥,二人皆“儇薄庸懦,無所立”。不久,京東路一帶盜賊蜂擁而起,北方各地形勢突然變得嚴峻起來。蔡京一黨趁機紛亂吵嚷,認為白時中與李邦彥名望太輕,擔當不了宰相大任,無力壓服天下,他們呼吁請蔡京重新出山。

  朱勔此時很得寵,他也“力勸用京,帝從之”。當年方臘造反時,朱勔一度成為被攻擊的人物,從而遭到黜落。后來,他竟然“復得志,聲焰熏灼。大略如內侍,進見不避宮嬪”。

  宣和六年十二月,宋徽宗給蔡京寫下一份手詔:“朕執權乘要,以正主道,賦事圖功,責在大臣。比年以來,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發怵惕。念我烈考之謨訓,修革蠱弊,庶幾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講議。太師致仕蔡京輔朕初,載誕著碩,膚屬閔勞,以官職之事,即安里閭憲,其言行尚有賴焉。《書》不云乎:‘詢茲黃朆,則罔所愆。’京可兼領講議司,聽就私第裁處,仍免簽書,毋致勤勞,以稱朕貴老貪賢之美。”

  就這樣,蔡京重新出山,“兼領講議司”,仍“領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臺。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宰相,這年他已經八十歲。

  宋徽宗重新啟用蔡京,實屬無奈之舉。他以為,蔡京一定能找到解決困難與克服危機的辦法。因此,他對蔡京仍然抱有很大的期望。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寧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歲,宋徽宗二十一歲。當時,大宋正面臨著兩條道路的選擇,要么走改革之路,要么走保守之路,新黨與舊黨為此展開了激烈斗爭。剛開始執政不久的宋徽宗迫切想有一番作為,于是他毅然選擇了追隨父兄即走改革之路,并選擇蔡京作為首輔大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