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一章 遠征蝦夷島(中)

  “呂大人,據我們探查,這蝦夷島上,其全島地勢,為中間高四周低之形態。雖然中間多山地,且為蝦夷蠻族之地盤,但整個海岸與中間山脈之地上,卻有極多的荒曠平原散落其中,經過測算這些可開發成耕地的田土,差不多有近三百萬畝。另外,我們還發現了多處礦產,以大型煤礦居多,另外還有銅、鉛、鐵等小型礦產。”一名勘探隊帶頭人向呂文斌匯報道。

  聽了匯報后呂文斌點頭道:“很好,你們這些日子都辛苦了,這些成果我會寫成奏章盡快向皇上匯報。”

  就在呂文斌大規模開發北庭市的時候,身在燕京的李昕已經同時為長子李曉龍、長女李馨凝舉辦了婚禮,兩對新人在同一天舉行的婚禮,一個娶,一個嫁。

  看著兒女出嫁,李昕一時感慨萬千,前世自己可是連兒子結婚都沒看到就一命嗚呼了,這一世也算是圓了前世的念想。

  子女婚事過后一切又恢復了常態,呂文斌的奏折很快擺到了李昕的案前,李昕看過后當即批復呂文斌再運五萬移民過去,并且指派了原興漢省崇文院畢業的胡子昆為北庭府知府,劉法的兒子劉正飛為北庭府防御使,而北庭市核心區城池名字直接就叫北庭縣。

  因為一年只能耕種一季糧食,且北庭市氣候苦寒,定居不易,李昕決定,前來北庭府定居的漢人移民,每戶提供40畝耕地,并且免稅三年,而未來收稅時,一年只收一次糧稅。

  在越來越多的工匠以及百姓的努力下,北庭縣的建造進度很快,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后北庭縣已經有了雛形,四面城墻首先立了起來。

  而且每隔半個月都有一批新的移民到達北庭府,這些移民中,有來自兩淮的移民趙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劉氏,以及兩個弟弟二柱,三柱,還有最小的妹妹丫兒。

  趙一柱一家本是宿遷人,原本在鄉下種田,日子還算過得去,后來宋金開戰后隨著金軍一步步南侵,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而且隨著宋軍毀了開封附近的黃哥大堤,黃河改道奪淮入海,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黃河奪淮入海水道正好經過宿遷,就算如此這一家人也沒想著離開祖地前往南方謀生,后來兩淮成為宋金交戰的主要地區,雙方你來我往打打停停,日子眼看著就要過不下去了,宋軍北伐了,一舉收復了中原,趙一柱本以為能過上安穩日子了,沒想到李昕復立大唐后給水利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究如何讓黃河回歸北方故道由山東入海。

  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李昕還是懂得,淮河河道根本無法容納黃河徑流、泥沙不斷淤高的情況,黃河奪淮入海只會讓淮河流域附近的百姓常年飽受水災之苦,生產能力與日俱減、到最后又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所以必須讓黃河回歸故道脫離淮河流域。

  然而要想改變黃河流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就會造成百姓重大損失,但是黃河不改回去又不行,于是李昕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先把如今兩淮黃河流域附近的百姓遷走,沒有了百姓一切就都好辦了,至于遷走的百姓去哪里,無論是北庭市還是琉球市都是好去處,當然等在這兩地站穩腳跟后,李昕還會開發呂宋,有了呂宋就更不愁百姓的落腳點了,等沒了百姓之后,黃河改道工程便會正式開始實施。

  于是乎趙一柱一家便被迫上了前往北庭市的船,剛開始趙一柱對于官軍強迫他們離開家園還是有些憤恨的,趙一柱不是沒想過要逃跑,但是他們一家人性命都在官軍手中,考慮到全家人的性命安危,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只不過,官軍對待他們的態度卻還不錯,雖然立刻將他們押往華亭,卻也是一路多加照顧,未曾短了衣糧,而且這些百姓俘虜,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醫官安排救治。

  亂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趙一柱一家人,見這部官軍對百姓們提供衣食還這般客氣,故這一路行來,心中的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

  在來到華亭后,趙一柱才驚訝發現,整個華亭城外,已有極多從淮河流域運來的百姓。趙一柱了解到,他們這一批人都將會前往一個叫北庭府的地方,而這個北庭府還是一座島。

  說實話,趙一柱對于這個北庭府,完全沒有任何概念,這些原本在中國內陸生活的百姓,對于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島上生活,從心里有種抗拒與畏懼。

  只不過,皇命在前,趙一柱縱然滿心不愿,卻也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北庭府的海軍船只。

  盛夏時節,乘著浩蕩南風的船隊,船隊一路北行,在經過了十天先到濟州島,換船后又經過半個月才到達了目的地北庭市北庭港。

  坐船坐得昏頭腦漲的一家人,終于見到了久違的陸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著簡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來后,見到滿目的針葉森林與青青草地,呼吸著帶著松葉清香的清新空氣,全體移民百姓,皆有種莫名的新鮮與好奇感。

  接著,在北庭港上岸后,全體百姓便由軍兵帶領,一路折向東北而行,來到了初步建成的北庭縣城。

望著面前這座周長二十里,四下皆有護城河環流而過,模樣完全有如內地  一座大縣城一般的北庭城,趙一柱竟恍然有種又回到了內地的錯覺。

  在先期到達的新任北庭府知府胡子昆的安排下,全體移民百姓暫時居住于北庭城內的簡易木板房中,隨后便分發戶籍腰牌,并以每家40畝的規格,以抽簽的方式,分授了北庭城附近平原的荒地。

  趙一柱一家,在這次抽簽分地中,運氣很好,所授的土地緊挨著河流附近,一片平曠,極便耕種,而且這土壤黑得發亮,極為肥沃,更讓趙一柱一家人歡喜不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