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格登親自護送狄筱綃返回阿默德行政星的F19太空城,便匆匆瞬移離開了,狄筱綃一趕回F19太空戰城主府,立即找來石頤拓,撥付一筆貢獻點給石頤拓,讓他支付給陣亡的十位機甲師直系親屬,作為撫恤金,安排光事業部優先錄用十位機甲師的直系親屬。
石頤拓咬牙切齒的低聲問候著騰格曼德的祖宗,這十位機甲師是石頤拓最為倚重的護身保鏢,卻慘死在卑鄙的騰格曼德麾下小嘍啰手中,他們臨死前都留言表示無悔于這次護衛行動,狄筱綃是位值得他們為之效死的英雄!
石頤拓面上掛著兩行熱淚,隨同他的護衛們沒有人去笑話石頤拓,反而覺得石頤拓今天格外像個爺們,紛紛擦拳磨掌,叫嚷著要為犧牲的兄弟報仇!
一名護衛提醒道:“騰格曼德這個混蛋,還掛著義軍的名義坑我們人族抵抗力量,我們要將他的畫皮撕掉,讓人族同胞看到他的真正面目!誰才是人族的叛徒!”
石頤拓默默一點頭,哽咽著說道:“小六子,你把他們傳回來的影像和聲頻公布到交流論壇上,給騰格曼德曝光,免得更多的人族義軍造其坑害!”
狄筱綃正在為這十位機甲師默哀,突然接到了父親狄勝天的加密長通訊,讓狄筱綃震驚的差點脫掉下巴,要不是茉莉美圣長公主出手滅掉那三個人族敗類,那個超級基因病毒真的會研制出來,禍害人族同胞的,屆時諸葛家族能不能研究出解藥都是未知數!
菲利普勒是就那位防區司令級別的人族叛徒,按照茉莉美圣長公主獲悉的情報,菲利普勒不僅和米多奇族有勾結,還和瑪雅娜族有勾結,更加可怕的是這個菲利普勒只是一個分身,不好確定哪個是真身,而其中至少一具真身或分身擁有不弱于米多奇族族長的實力,甚至有能力對抗茉莉美圣長公主,這樣的人物怎么可能是人族!他的身份和目的都是疑團重重!
狄筱綃有些犯愁這亂成一鍋粥的局面,對于父親交付的任務無從下手!事關機密,又無法向丁一、魏梅、任成功全盤托出請教運營方案,靜心品讀宋太平守護者留下的對商戰的詮釋:在我們故土有句古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夠實現這個宇宙經濟一體化的偉大經濟體,未必是富仁集團(人族聯盟經濟體的前身),永遠不要小視其他族群和我們人族的那些看似簡單的平民,按照大數理論,將來超越我的高手,會在他們中產生!
我們的目光局限在這個宇宙,是因為我們所在宇宙的科技水平和修煉者最強實力,無法向更加廣袤的星域延伸而已,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還會有其他宇宙的,經過無數年的發展,會出現宇宙之間融合,流血沖突和商戰對抗,會提升到新的高度。我是無法想象未來會是什么樣盛世狀況,也就無法向你描述商無止境是何種境界的體悟!
狄筱綃又從父親狄勝天拷貝給自己的宋太平守護者商戰中手抄本中,找出一段記錄:
討論如何花錢的敝帚自珍。
擁有時的快樂,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個更大?
怕麻煩是一種什么心態?
為什么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這三個看似風馬牛不及的問題,其實背后都隱藏著同一種心理效應——稟賦效應。
這個理論就是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以及決策心理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理查德•塞勒教授率先提出的。
想要理解稟賦效應,先得了解行為經濟學中,另一個更基本的概念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寧原得不到,也不愿失去。
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為了鼓勵你,領導特意打報告,為你爭取加薪。
然而到了年終,辛苦了一年的你,卻一無所獲。你一定非常失望。
事實上,你什么都沒有失去什么啊!努力工作卻得不加薪的大有人在,為什么別人沒有你那么失望呢?為什么經過一場想像中的得而復失后,你的心情比什么都沒有發生時還要糟糕呢?
經濟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一百,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里面有一百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150。
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一百元,心情滿意值下降50%,變成75。
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一百變成75。
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么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復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這就問到點子上了。
好比同樣是撿到一百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
就像我們拿一萬元炒股,虧損10%,再盈利10%,就變成了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一百元。
上面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損失厭惡:
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于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愿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
人生就是這樣悲慘:你擁有一段戀情的快樂,一定小于失戀的痛苦;得到一個孩子的快樂,一定小于失去這個孩子的痛苦。
所以老莊哲學才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求那些有價值的東西……
扯遠了。我們剛才說,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后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稟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敝帚自珍的“稟賦效應”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一千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
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一千元薪水和五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后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雖然幾分鐘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已經擁有的一百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于你沒有得到的五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教授說,這就是稟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后,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于你沒有擁有它時。
稟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一千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一千元(等同于五天年假)的開心。
旁邊的學生開始插話,這算什么理論,國人一千多年前就把它總結成一個成語:敝帚自珍。
理查德•塞勒教授反問:那敝帚自珍有沒有告訴你,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學生想了想,說:“其實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就是怕麻煩,不想改變自己的決定吧。”
理查德•塞勒教授畢竟是做學問的,喜歡窮追不舍:“那怕麻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指選擇的成本嗎?難道我們打一個電話說‘我接受了另一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嗎?”
事實上,當稟賦效應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后,怕麻煩就只是一個借口。
如果你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出于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只是理解成怕麻煩,那么,當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一天年假時,你很可能還是會拒絕。
把這個例子變化一下,當面對薪水漲幅大于30%的工作機會時,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但如果只有10%的漲幅,你通常會好好考慮一下跳槽成本。
可出于稟賦效應,我們會高估目前工作的價值,從而夸大跳槽成本。
那么,跳槽成本實際上是多少呢?
兩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損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教授在說明稟賦效應時,做過一個的實驗。
他讓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任務是賣掉一個咖啡杯,第二組的任務是向賣家買咖啡杯,第三組的可自由選擇,擁有一個杯子或得到同價值的一筆錢,然后讓三組人分別給咖啡杯標價。
結果是第二組買家估價的中位數是2.87元,和第三組可自由選擇的學生估價3.12元,非常接近。
而賣家估價的中位數為7.12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證明了擁有什么,就高估什么的稟賦效應。
理查德•塞勒等經濟學家的很多實驗中,都出現過大約2∶1的比例,于是得出稟賦效應的損失厭惡系數,兩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相同損失的痛苦。
用這個系數解釋前面的例子,當你答應了高一千元的那份工作之后,另外一家要多給你8天的年假(而不是原來的五天),才能讓你改主意。
如果一個漲薪10%的跳槽機會,會讓你猶豫不決(意味著兩份工作的效用相等),那么說明跳槽成本其實只有薪水的5%。
不過,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我從自己的錢包里拿出五百元錢,買一雙標價五百元的鞋時,為什么我對這自己擁有的這些鈔票沒有產生稟賦效應呢,為什么賣家沒有對他的鞋產生稟賦效應呢?
為什么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是這么解釋的:因為你知道,錢是用來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來賣掉的,所以不會產生稟賦效應。
反過來說:當你對錢產生擁有感時,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對花錢這件事。
窮人的錢是用來維持生計的,所以窮人常常對錢有擁有感,就產生了稟賦效應——花一百元錢的痛苦大于得到一百元商品的快樂;喜歡的東西沒貨了,竟然如釋重負地松一口氣。
而富人相反,他們的錢是用來生錢的,不停地進出循環,不會有稟賦效應的心理負擔。
錢這個東西,一旦停止流動,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這個世界往往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同樣,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錢,是兩樣東西,賣得不好的商品,你讓他打個折就像割自己的肉。
但在生意老手看來,它們都是財富的不同形態。所以他們更注重資金周轉速度,該清倉甩賣時,毫不猶豫。
用一句老話說:錢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了它的真實價值。
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捫心自問,如果你是別人,你愿意和你自己合作嗎?”
“想都不敢想啊,哪有這么好的福氣……”
上面雖然是個段子,但稟賦效應確實讓我們做出了很多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你是否曾經認為某某能力不如你,但升職和加薪總是比你快,默認為那個人會拍馬屁呢?
你是否為領導用了別人的方案,而讓你一周的努力付諸東流而憋屈,你認為你的方案明顯比別人的好,領導是眼瞎了嗎?
當我們處于賣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作用?當我們身在買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過于吝嗇?
知道稟賦效應的存在,你的判斷應該會更客觀一點,心態應該會更成熟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