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以來劉邦的心中很是煩亂,他怎么看太子劉盈都不順眼,怎么看都不象自己,自打動了換太子的心思,就如同心中長了草,換太子的想法說什么也去不掉。
換太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皇后呂雉堅決反對,本來呂雉也沒有同意的可能,呂雉不可能把自己的親兒子換掉讓別人的兒子劉如意上位。
朝中的大臣們也都不表態,不表態實際上就是要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就是保留劉盈的太子之位,這和劉邦的想法根本相反。
“這么多大臣就沒有一個和我一條心的嗎?”劉邦自己在那里感嘆,他起兵反秦到現在有十幾年了,一路跟隨著劉邦的臣子數不勝數,卻都在觀望,也不站出來對劉邦換太子表示支持。
“太子如今在干什么?”劉邦知道太子去了趙國,皇后呂雉為了表示對大漢養育下一代的關懷,讓劉盈親自去辦理《胎產書》的抄寫工作,劉邦也不好阻攔,但劉邦還是擔心,劉盈同張敖勾結在一起。諸侯王摻和到王位的繼續之中來,劉邦想換太子就更難了。
“請陳平來。”思來想去,劉邦還是覺得陳平最可靠,有事愿意和陳平商議。
陳平應召入宮。劉邦向陳平問起了太子最近的情況。
“太子最近在稱贊皇帝陛下。”陳平將一本掛歷呈給了劉邦。
陳平負責監視張敖等諸侯王,即便是劉邦不問起,他也會將張敖等人近期干的事情向劉邦匯報。
“這是什么?”劉邦看著手中的紙片不知有何用處,上面的字劉邦倒認識一些,放在一起就不太明白了。
“這是太子寫的稱贊大王的話,無非寫大王是百姓的救星,大王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百姓的,百姓跟著大王會過好日子。下邊的小格子是標注的每月的日期,百姓看這些格子就可以確定今天是哪一天,百姓每天都要看掛歷,每天也就看到稱贊大王的話。”陳平知道劉邦認識不了幾個字,盡量用白話解釋劉邦手中的掛歷。
“劉盈竟搞這些歪門邪道無用的東西。”劉邦雖然斥責太子,心里卻感到美滋滋的,百姓每天都在看稱贊皇帝的話,時間一長也就會認為皇帝是個好皇帝。
“這東西應該是趙王張敖教太子弄的。”陳平知道以劉盈的智慧和能力是弄不出這些東西的。
“太子和張敖弄到一起去了?”劉邦很有一些擔心,即便是張敖和太子一起拍劉邦的馬屁也不行。
“太子和張敖除了在替皇后發放《胎產書》時贈送這本稱贊皇帝陛下的掛歷之外,還制造了一些掛鐘,現在兩個人正在邯鄲城建鐘樓。”陳平將張敖與太子干的事說的更詳細。
“掛鐘又是什么東西?”劉邦還是第一次聽到掛鐘這個詞。
“張敖專門派人送了幾座掛鐘來,太子說如果皇帝陛下允許,他們愿意在長安城也建造一座鐘樓,上面安放掛鐘。”
陳平命人將張敖剛送到的掛鐘送了過來。
“這掛鐘是個好東西,如果按時上弦,可以準確的顯示時間,每天的誤差十分的小。”給皇帝的東西,陳平當然要提前弄明白,此時陳平已經可以流暢的向劉邦講解掛鐘的特點。
“張敖的腦子倒挺靈活。”劉邦覺得這種自己就可以動的掛鐘很有意思,聽到張敖把精力用在這上面劉邦反倒有點兒高興,不怕諸侯王吃喝玩樂,只怕諸侯王厲兵秣馬。
“趙王確實屢有新奇之作。”陳平始終在盯著張敖,也覺得張敖挺能折騰的。
“代王劉如意又在干什么?”聽說太子劉盈與趙王張敖沒干什么正經事劉邦的心情好了一些,又想起了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劉如意。
“代王正在訓練兵馬,說要替陛下報白登山之仇。”
“男孩子嗎,就要勤于武事,而不是寫一些討好人的詞句,或者做一些奇技淫巧的的東西。”雖然被提起了白登山劉邦心里有些不快,不過劉如意干什么劉邦看著都順眼。
“陛下說的對。”陳平不管劉邦說什么先贊成了再說。
“不過要派人告訴劉如意,打仗乃軍國大事,不可輕啟戰端,士卒訓練訓練就行了,好不容易代地與匈奴人和平相處,不要再發生意外。”劉邦還真怕小孩子頭腦一熱同匈奴人打起來。
陳平把劉邦的叮囑記了下來,派人馬上通知了代王劉如意。
劉邦怕代國發生什么意外,實際上現在的代國一點兒也不平靜,陳豨和周昌兩個人關系變得十分緊張。
陳豨和周昌的矛盾的根源還要怪到劉邦身上。劉邦對代王劉如意太好了,有什么好東西都想給自己這個寶貝兒子。劉邦給代王派丞相就派了兩個,本來想一文一武輔佐劉如意。劉邦疏忽的是沒有說這兩個丞相誰管誰。
本來文臣和武將就互相瞧不起,兩個丞相更是誰也不服誰。
這一天丞相周昌出行,對面來了陳豨的車隊。雙方在路口走了個對頭。自家大人不發話,手下人更是不愿低了自家的氣勢,車馬相對雙方互不相讓。
“周丞相,你們這幾個人占這么寬的道路干什么?”陳豨驅車向前,站在車上向周昌問道。
周昌一看果然是自己這方有幾輛車,而陳豨乘坐著戰車,后邊跟著車隊,前后數十輛車把街道都堵住了。
“陳丞相,你們......”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一著急說話更慢了。
“周丞相靠邊,我們有急事要辦,先走了。”陳豨沒等周昌說完,驅動戰車就沖了過來,周昌乘坐的只是普通馬車,哪敢同戰國相撞,車夫趕緊把馬車拉到了道邊。
陳豨車隊的馬車一輛接一輛,從周昌的身邊急速而過。
“無禮,無......禮。”周昌在路邊吃了一肚子土,心中十分氣憤。
“我要向皇帝陛下告你。”周昌覺得兩人斗氣,自己肯定沒有陳豨強勢,于是決定向兩人共同的老大劉邦告狀。
周昌知道如果僅因為陳豨無禮告到劉邦那里肯定沒什么結果,因為劉邦比陳豨還要不講道理。
但陳豨卻給了周昌一個很好的告狀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