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呂雉是先皇劉邦事業堅定的繼承者,在有些事情上比劉邦走的更遠。
在對待諸侯王這個問題上,劉邦的眼光始終盯在了那幾個異姓王身上,劉邦在有生之年始終致力于將異姓王全部鏟除掉,在死之前劉邦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自己分封的異姓王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臣還有趙王張敖。而太后呂雉臨朝稱制之后,始終在想方設法壓制其他諸侯王。在太后呂雉看來異姓諸侯王不可靠,就連那些劉姓諸侯王對皇室來說也是威脅。
正因為這個原因在趙王張敖提出推恩令的時候太后呂雉都會欣然接受。
現在事情剛剛開始吳王劉濞就跳出來反對,太后呂雉當然不會輕易退縮。
當吳王劉濞找借口不來長安時,太后呂雉馬上讓皇帝劉盈下一道措詞十分嚴厲的圣旨,要求吳王劉濞不管怎樣也要趕到長安,如果吳王劉濞再不聽命令就派人將他抓到長安來。
前去傳旨的使者一刻也不耽擱的離開了長安,太后呂雉的火氣小了一點兒。
這種事情光靠發怒是不行的,冷靜之后太后呂雉知道必須作好應對的準備,吳王劉濞能夠聽從旨意更好,如果劉濞抗旨,朝廷這邊必須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大漢國在長安的重臣都被集中到了皇宮大殿之內,太后呂雉與皇帝劉盈在上首高坐,一眾大臣坐在那里低頭不語。
如今的大漢朝廷已經不同往日,當初大臣們在大殿上拿劍砍柱子,大呼小叫的事情已經不會再發生了。經過叔孫通的整治,大臣們言行舉止都有模有樣,變得規規矩矩的了。
這樣雖然突顯了皇家的威嚴,卻也使得君臣之間多了一層隔閡。
而今天要討論的事情更讓大臣們無法發言。
“事情的基本情況已經向你們介紹,你們有什么想法?”看大臣們沒有踴躍發言的意思,太后呂雉只能開口詢問了。
大臣們不自覺的縮了縮脖子,生怕太后點名到自己的頭上,本來這就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皇帝與太后要將諸侯王的封地分割成小塊,大臣們在此事上最好還是不要插手,雙方的地位都比大臣高不說,諸侯王大多還是劉氏子孫,現在強調天下是劉氏的天下,大臣們一個外人在里邊摻和,最終肯定是費力不討好。
太后呂雉見眾人都不肯出頭只能自己說了:“推行推恩令對大漢來說是一件大事,對于這件事我與皇帝是下了大決心的,不把法令內容落實絕不罷休,為此也要作出最壞的打算。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騷亂,現在就要集中兵馬作好準備。樊噲由你統領關中兵馬,保衛長安地區的安全,灌英你立即帶兵進駐函谷關,做好出兵平定叛亂的準備。”
“臣遵旨。”樊噲和灌英大聲的應諾著。
太后呂雉本來沒把各諸侯王放在眼里,因為劉邦在稱帝之后分封的諸侯王不是以能力為標準,他的標準只有一個是不是劉氏一族的人,這個標準是對天下人公開講過的,在劉邦與臣子們訂立白馬之盟時就明確的講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這也就造成了諸侯王中有劉邦的弟弟劉仲那種還沒有見到敵人就跑的軟骨頭,也有齊王劉肥那種見識短淺的農夫,還有就是劉邦的那幾個還未成年就被封了王的小孩子。
太后呂雉從心底里就瞧不起那些諸侯王,認為他們興不直什么風浪來。
只是到了調兵遣將的時候,太后呂雉卻感到無將可用。
諸侯王雖然弱小,大漢卻也沒有以前強大了。這倒怨不得別人,賬只能算在劉邦頭上。是劉邦一手把大漢最能打仗的人都收拾了。
大漢朝最能打仗的當然是韓信了,韓信現在還關在牢中,無論如何也不能放出來了。彭越變成了肉醬,連劉邦本人都不在了。
現在樊噲、灌英等人也都已經老了,而且這些人都不是將才,聽命向前沖行,讓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就有點兒強人所難了。
大漢朝如此重要的朝會在沉悶的氣氛中結束了,領了旨意的樊噲與灌英立馬開始調兵遣將。其他人則一致保持了沉默,因為如果參與的太深,最后不管是那一方獲勝,大臣們的地位都會很尷尬。
與此同時吳王劉濞的王城內也不平靜,現在吳王劉濞對召集群臣商議獲得好主意已經不抱希望了。遇事吳王劉濞還是習慣性的把丞相茅京找來商議。
“太后的態度很強硬啊,長安我是不會去的,去了八成是有去無回。太后強硬我也不是軟柿子。”太后呂雉派來傳旨的使者被送走了,吳王劉濞雖然接了圣旨卻沒有一點兒想遵從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們也應該早作準備,太后已經在關中調兵遣將,以太后的脾氣派人來討伐大王也不是沒有可能。”諸侯王在長安都有自己的眼線和探子,太后呂雉的行動以及大臣們的反應早已傳到了吳王劉濞這里,丞相茅京覺得此事不會善了,提議吳王劉濞作好自保的準備。
“事到如今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不用太后來討伐我,現在我就舉兵清君側,討伐皇帝身邊的奸臣,還政于皇帝。”吳王劉濞這個提議并不是一時沖動。吳王劉濞分析了大臣們在商議推行推恩令時所表現出來態度后得出結論,大臣們與太后呂雉并不十分團結。現在他與太后反目,大臣不一定都支持太后。而吳王劉濞提出清君側還政于皇帝就更有迷惑性。
根據吳王劉濞判斷,現在大臣們對于太后呂雉獨攬朝綱肯定是不滿的,大臣們忠于皇帝劉盈是因為劉盈得到了劉邦的傳承。現在朝廷中的一切事務都由太后呂雉說了算就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了。這個時候提出還政于皇帝,肯定會有人支持的。
當然吳王劉濞不會為了劉盈爭取利益,吳王劉濞也看到了皇帝劉盈的懦弱,如果把太后呂雉搞下臺,到時當皇帝的人還是劉盈,說算的就會是吳王劉濞了。
對于劉濞來說,能夠統領天下,這權力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得失,吳王劉濞決定他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