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囚徒

  盧肇慶遇上李自成,自然是束手就擒,人家手中的家伙事兒,由不得盧肇慶不投降。百度筆趣閣MM,更多好免費閱讀。

本來盧肇慶滿心覺得延綏這地方,不危險,現在好了,直接給抓住了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是真的不如雞。李自成好巧不巧地抓住盧肇慶,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

  造反是個業務繁忙的工作,接頭必須要快,高迎祥此次前來拜訪王嘉,李自成是王嘉派出的代表人物。

  于是盧總兵,非常快速地被高迎祥抓住了。

  一個總兵的腦袋,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義旗,王嘉主要是有糧,手底下人戰力其實并不怎么樣。

  王嘉畢竟是農民隊伍,與旁人不同。高迎祥手下就很多吃不上飯的軍人。

  這筆賬,是這么算。

  果子爛,是從里面爛;國家亡,都是源于內部亡。

  1628年,北邊的榆林都要開不上糧秣了,南邊兒,早就有士兵開始販售武器,好換一口吃食的事跡。

  說出來可能誰都不相信,就連盧肇慶,他也好久沒有發糧餉了。

  畢竟錦衣衛,最近有點兒難。

  再次見到高迎祥,盧肇慶臉很黑,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剝了皮。

  流賊們一致認為,盧總兵的鎧甲實在是鮮明地有些過分,于是這套鎧甲,自然而然地就到了高迎祥的身上。

  盧肇慶的部屬,一共活下來四個,三個被捆了起來,剩下一個,倒是不需要捆,主要是這人大腿脫了臼。

  大腿脫臼,是個很難治的病,這條腿以后就只能直不楞登地與身子成為一條直線。

  起碼在明朝,這毛病實在不好治。百度筆趣閣MM,更多好免費閱讀。

  始作俑者現在和盧肇慶捆在一起。

  流民隊伍,停不得,高迎祥的馬匹后頭,拴著繩子,連著盧、姜二人。

  盧肇慶一路上失了魂兒,姜瑄嘴上倒是罵罵咧咧,武將都是下三路的好手,打仗多得是機會與敵人深度探討他家中女人的事兒。

  罵娘,該是每個殺才都精通的活計。

  從氣質上來說,大明的將門,跟民國的軍閥很像,除了關乎皇帝的話題之外,剩下的都是口無遮攔。

  姜瑄走了沒二里地,嘴里的唾沫星子都快把高迎祥后背濡濕。

  高迎祥的部屬惱怒異常,倒是高闖王自己是個好脾氣。

  他一路精神抖擻,絲毫不在乎姜瑄的辱罵,一路拾掇著胳膊上的護臂,高迎祥胳膊很粗,穿鎧甲的時候,胳膊那一節實在是套不進去。

  盧肇慶眼見自己心愛的寶甲被這大漢糟蹋,心里就難受。

  天不遂人愿,高迎祥還是找到了法子,盧肇慶的鎧甲,胳膊那一段兒從前后到切了一條線,這樣就能穿得進去了。

  只還是少了些料子,不過在高迎祥看來,不甚打緊。

  姜瑄罵著發現不得勁兒,也就住了嘴,走了一陣,問盧肇慶:“總兵大人,如今淪為階下囚,被賊人束于馬后,該當如何是好”

  多新鮮盧肇慶若是閉著眼,聽這句話還以為是別人說的呢姜瑄說話,徹底是爹不親娘不愛,罵高迎祥,盧肇慶肯定理解,現在發急眼,連自家要上任的總兵也帶上。

這是個什么樣兒的畜生心態  盧肇慶還未開口,一聲炸響,原來是騎馬走在高迎祥身邊的李自成受不了了。

  他剛剛經歷了一番苦痛,實在是難以忍受此等聒噪。

  姜瑄是個渾不吝,聽見槍響,甚至有些喜滋滋:“嘿好聽再給爺爺響一下再給爺爺響一下”

  說話見,不顧自己手上捆了繩子,身子一竄一竄地蹦跳。

  李自成惱怒至極,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高迎祥哈哈一笑,拍了拍李自成的肩膀,探過身去,與李自成耳語。

  姜瑄見這情景,又開始打雞血:“嘿喲好俊的馬上功夫誰傳給你的馭馬還能說悄悄話啊哈是不是你老娘傳你亦或者是你老爹傳你你爹娘是誰家牛馬竟給你傳了如此巧妙的功夫給老子教教,叫老子也學一學。等到將來遇見令尊令堂,爺好使喚”

姜瑄聒噪,盧肇慶都聽不下去,說些語無輪次的怪話,何用之有哉  倒是高迎祥和李自成耳語幾聲,李自成面色多云轉晴,高興了起來。

  姜瑄最見不得倆人高興,嘴里又開始強行把高、李二人的爹娘與腌臜事物扯上關系。

  李自成沉靜了一會兒,就在姜瑄口干舌燥的時候,李自成幽幽問道:“罵完了沒姜家后人,嘴倒是快,只是沒什么功夫罷了”

這就完了蛋,姜瑄徹底化身一條瘋狗,開始胡亂咬  李自成又笑,嘴里嘖嘖有聲:“嘖嘖嘖,姜家后人,你說說,你祖上,是為了大明立了多少功勛,卻死在一個叛賊手中。你也要死在叛軍手中了說來也是邪乎,你姜家倒都是好人。”

  姜瑄一張圓臉頓時笑開了花,像個肥頭大耳的癡癲和尚:“啊哈哈哈哈你還有這等心思回頭尚且不晚,只要你們隨我前去總兵府負荊請罪,吳總兵定然饒你等無事看你們也都是軍”

  李自成笑瞇瞇聽了兩句,接上姜瑄的話:“只是你到底不是你的祖宗,姜漢為大明殺過敵、盡了忠,只是你姜瑄,手里到底有幾個賊酋的腦袋還不是托了乃父、乃祖的功勛,還在這里齜牙咧嘴、丟人現眼”

  這句話落地,姜瑄從此,徹底恨上了李自成。

  姜瑄是個有本事的人,真的有本事,可奈何他家里都是有本事人,他爹、他爺爺、他祖爺爺,都是總兵,他兄弟、他二叔也都是總兵。

  他兄弟現在還小,姜瑄這一輩,他自己是第一個當上總兵的。

  大哥嘛,總有大哥的煩處,在家中,吃苦最多就是他,出了門,別人評價姜家自然有他的一份,處事小心、對人和善,都是他要做的。

  說起功勛他就生氣,身為嫡子,姜瑄可是得了家中老大人的命令,叫他好生保全性命,不要隨意上陣殺敵。

  姜家自姜漢之后發家,也就是從姜漢死的那一天,開始正路發家。有句話聽著歪,實際上里子對:死過先人的家族,最是重視自己后人的命。

  姜瑄他爹就總說,叫姜瑄以后出去,少用自己的命搏功勞,姜家不需要他們哥幾個用自己的腦袋換軍功,姜家該是要走“儒將”路線了。

這就實在難為了姜瑄,他胳膊粗細快趕上腦袋了,這怎么儒雅又怎么隨和  李自成譏諷他沒有功勛,這就正打在姜瑄的七寸,姜家先祖姜漢的功勛實在是彪炳,明朝中后期,待姜漢,有點兒大明霍去病的意思。

又是祭祀又是牌匾的,說明天子甚是想念姜漢啊  祖宗耀眼,后人難辦,有個這么厲害的祖宗,自己這點兒功勞實在是不夠看。

  姜家人一直也在努力,可畢竟,旁的人只需要一句:你們沒什么功勛,就能噎住這一家總兵的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