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災多難

  問:人會在什么時候置之生死于度外呢?

  答:在他不知道會死的時候。

  真正強大的軍隊,在戰場上的生存率一定是最高的,只有這樣才會讓士氣強大,而有了這套內甲,再配上標準制式的盔甲,好不夸張的,就是不持盾,弓箭也難以山他們。

  但被弓弩射中,不可能一點事情都沒有,就算弓弩彈丸穿不透內甲,但造成的震傷還是難以避免,即使二少爺楊文才以鐵鎖相扣來抵消勁道,還是不能做到無傷,只能盡力將傷害降到最低。

  所以柳安才會不惜代價提高士兵們的身體素質。

  冬去春來,時至三月,春意卻遲遲未到。

  已經到了春耕時分,可氣依舊寒冷無比,在零度上下徘徊,叫不少田夫愁的唉聲嘆氣。

  田壟間土地硬的下不去鋤頭,就算硬刨開了,栽下的種子也存活不下來,可春耕的時間就這一個月,過了,今年的收成就會大打折扣。

  不過好在只有北方地區這般,南方地區發了水澇。

  跟京師所在的北方不同,自長江以南,年關剛過,就陰雨綿綿,一連十數烏云遍,瞧不見太陽。

  春分一至,直接下起了暴雨,黃河長江等諸多河流泛濫,河水涌出河道,淹沒了不少農田和房屋。

各地的急報如雪花般紛紛而至,柳安也被朱由校召進了宮鄭  朱由校的案前堆著如山般的奏折,叫人看的頭大,而每一封奏折上都系著紅穗,代表急報。

  江西、杭州府、川地等等地區,但凡是靠近河流的府縣,無一例外的都遭了殃。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柳安還沒走進乾清宮,就聽到里面傳出激烈的吵嚷聲,事態之緊急,連內閣首輔汪應蛟都驚動了。

  而那吵嚷聲就是由汪應蛟和顧秉謙發出的。

  柳安初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得人告知后才明白,是他們兩人應對災禍的法子起了沖突。

  汪應蛟主賑,提議引流,朝廷撥糧撥錢賑災,安置災民,同時讓各州府招募災民,挖渠水道,引至山下,借著水河泛濫開墾新的田地,以此解燃眉之急。

  顧秉謙卻持反對態度,他這明顯是上發了怒,是上不滿才降下災禍,應該在各地設立生祠,同時由皇帝祭,此局方解。

  也就是標準的務實派和幻想派的爭論。

  朱由校黑著臉,聽著雙方的爭論,見到柳安進來臉色才稍緩。

  “先生來了,這些奏折先生且先過目。”

  柳安拿著奏折細細過目了一遍,上面寫的大體跟他知道的差不多,山東干旱,往南就是澇災,各地州府皆都請求朝廷賑災,語氣都顯得十分急切,看樣子情況并不容樂觀。

  “怎么樣,先生可有對策?”

  朱由校見柳安放下奏折,有些迫切地問道。

  汪應蛟和顧秉謙爭執不下,朝中大臣也分成了兩派,一時半會爭論不出結果,必須有人來打破僵局。

  柳安想了想,拱手道:“陛下,不論朝廷最終作何應對,這眼下的賑災都是免不聊,況且依臣看,這澇災并不是上發怒,用人力就可解決。”

  這么,就是明擺著支持汪應蛟了,汪應蛟露出滿意地笑容,而顧秉謙臉色就有些難看了。

  柳安否決了他的法,讓他心中很是不快:“柳太師此言差矣,如果只是一洲之地發了災禍,尚可是偶然,但如今大明疆土皆遭了災,不是上發怒又是什么呢?陛下還是聽老臣的,祭祀蒼,祈求上蒼護佑大明才是。”

  汪應蛟冷笑道:“一派胡言!自我大明朝開國以來,災就從未斷過,每三年一次干旱,每五年一次大災,幾乎已成了慣例!若是蒼有怨,那豈不是整個大明的罪過?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明國祚二百余年,上下承平,是因為各地官員和朝廷盡職盡責,而非蒼饒恕!若祭拜蒼有用,還要朝廷做什么?顧閣老搬弄是非,豈是對這災禍束手無策?”

  “胡!以往大明雖然便常常遇到災,可卻沒有一次似如今這般,定是惹怒了神明才招致的災禍,只要陛下多行善事,多加祭祀,災禍立解,如若不然,恐還會有更大的災禍降臨!”

  顧秉謙梗著脖子叫道。

  “夠了!”朱由校一拍桌子,大殿中霎時沒了動靜。

  “汪閣老,朕且問你,如果朝廷要賑災,靡費所需幾何?”

  汪應蛟早就做好了功課,張口就道:“回陛下,下州縣三百一八處,根據大人數地方財政估算,需銀三百萬兩。”

  “這么多?!”

  朱由校嚇了一跳。

  汪應蛟苦笑道:“陛下,臣還只是的長江以南地區,沒有加上北方。”

  案上的奏折大多都是來自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的奏折倒是不多,一是因為春耕時節剛剛來臨,百姓們也還有吃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地方官員也不敢妄加啟奏,希望老能快快回暖,這樣也就不用上奏朝廷了。

  而北方積壓的問題一旦爆發出來,將要比長江以南更加嚴重。

  就算家底再厚,也架不住這么消耗啊!

  這才多久?從東林黨人家中搜出的銀兩就快用去兩成了,若是就這么花費,今年怕是就要見磷。

  都打仗就是燒錢,這賑災也不比它差。

  朱由校揉了揉眉心,看向柳安問道:“先生可有妙計?”

  柳安嘴角一抽,他又不是神,也不認識玉皇大帝,不可能去跟人家兩句好話,該賑災的花費,一分也省不了。

  “陛下,這賑災是必須的,臣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不過....”

  朱由校身子微微前傾,追問道:“不過什么?先生但無妨。”

  柳安頓了頓,道:“朝廷可以下旨,號召各地商賈士紳,令他們協助朝廷賑災,這樣一來,花費的銀子想必能節省不少。”

  汪應蛟搖頭道:“柳先生有所不知,年前朝廷下的新政,可是惹得許多商賈不快。”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公》,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