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振臂高呼

  那邊的崔呈秀想了想道:“廠公,這么做恐怕也有些不妥,信王雖說有幾分才智,但畢竟還只是一個剛成婚的少年。若在成年之前就被遣送去就國,恐怕會惹人非議。況且現在皇上尚還清醒,只怕也未必能夠答應。我看還是等一等,一旦能拖到過完年,那樣就名正言順了。現在宮內盡皆掌握在廠公之手,皇上若是大行,那遺詔便是由廠公說了算,何必多生事端?不如就由他呆在京中,加派人手嚴密監管便是。”

  魏忠賢想一想,也確實是這么回事,頓時感覺心情暢慰不少,呵呵一笑道:“如此甚好,就這么辦了!”他對眾人吩咐道:“呈秀,這群臣們的動向你可要給我看好了,別讓他們再整出什么幺蛾子來。”

  崔呈秀急忙起身答道:“是,請廠公放心,有我在,這些人翻不起多大浪花來!”

  魏忠賢點了點頭,又對田爾耕王體乾道:“爾耕,你身為錦衣衛指揮使,責任重大,你不僅要把宮門給我守好了,也要把京城內外的一舉一動都盯緊了,尤其是信王那邊。至于宮內的事情,就全部交由體乾來做,只要你們不出紕漏,將來新皇登基,這封侯拜相,咱家是少不了你們的!”

  “是,謹遵廠公旨意!”眾人都起身齊齊答道。

  與此同時,朱友建也在密切注意著魏忠賢的動向,他手中的眼線也都沒有停歇,當魏忠賢召集人商議時,很快便有人將這件事密報給了朱友建。雖然其中具體的內容還不知曉,但朱友建也大概能猜到魏忠賢在打什么主意。

  根據史書的記載,天啟帝也就只剩這幾天的壽命了,魏忠賢雖然不知道天啟帝還能活多久,但他不會不著急去物色新皇的人選,這可是關系到他以后的榮華富貴的。

  朱友建知道,自己必定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當崔呈秀田爾耕等人行動起來之后,朱友建就大概知道他們的打算了,無非就是像史書上說的那樣,找個年幼的孩童,假稱是皇子,等天啟帝駕崩,就扶上皇位。如今兵權政權都握在魏忠賢手中,誰又敢不服?

  但朱友建也不是沒有后手,這幾日,早已有不少朝臣來偷偷探他的口風,但都被朱友建命曹化淳給擋在了門外,只有英國公張惟賢、定國公徐希、懷遠侯常緒等幾個派來的人才悄悄的進入了信王府。張惟賢派的是長孫張世澤,徐希和常緒派來的則是朱友建的熟人——徐允禎和常延齡。

  這些人都是勛貴,他們與大明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然不會希望大明倒下。故而在看到天啟帝病危之后,便把主意打到了朱友建身上。這也是押寶,一旦成功,雖不說必定能夠獲得多大利益,但至少能夠繼續保證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

  朱友建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們的來意,但有些話他們能明說,自己卻不能,畢竟自己只是一個藩王,覬覦皇位這可是大罪。所以他只能旁敲側擊的打著哈哈,十分隱晦的用前朝舊事來向他們告知自己的意思。好在張惟賢等人也都是人精,在聽了回報之后,很快便搞懂了信王的意思,于是他們就開始私下里組織起了串聯。

  等到了八月二十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魏忠賢的意料。皇上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上朝,也未接見過任何大臣了,京城中的傳言紛紛,說皇上已是大漸,藥石無效,只怕撐不了幾日了。

  這天上午朝中大臣們紛紛聚集在午門外,等候著宮內的消息。皇上無嗣,自然也沒辦法立太子,那大行之后,究竟該由誰來接替皇位,因為事關國體,這才是群臣最為關心的事情。

  內閣的幾位大臣站在最前邊,聽著身后議論的眾人,卻沒有開口,他們雖然是靠著魏忠賢的路子上來的,卻并非與魏忠賢完全一心,雙方也只能算是依附與合作的關系而已,遠遠算不上心腹。因此在這種關頭,他們幾個也是緘默己口,靜觀事態發展。不然,中秋那晚黃立極和施鳳來怎么會主動去和張惟賢說那些話?

  這時,以定國公徐希為首的一干勛貴也走了進來,眾大臣紛紛與他們見禮。徐希見時機已經成熟,直接越過眾人,走到臺階上,大聲說道:“諸位大人,如今皇上病重,久不見愈,致使朝野上下人心動蕩,只因國無儲君之故。這儲君乃是立國之本,而今皇上無嗣,使得國亂紛紛,我等應盡快上疏,請皇上立儲才是!”

  這番話一說出來,群情激奮,眾大臣都紛紛出言附和,自明代開國以來,就很重視正統和忠節的問題。

  就拿不遠的萬歷朝來說,當時萬歷皇帝想立寵妃鄭貴妃之子福王常洵為皇儲,但遭到了自內閣以下的眾多大臣的極力反對,有不少人因此而被萬歷給廷杖,甚至丟了性命,但依然禁絕不住,大臣們前赴后繼,繼續在這個問題上與萬歷帝爭執,請立光宗為太子。

  今時雖不同于以往,但依舊是國本出現了問題,眾大臣自然不甘落后,都想要名留青史,做個忠臣,因此在這件事上自然都去支持定國公。

  這徐希也是十分精明,他身為勛貴之首,作為表率,先表明自己的態度,卻又不去和魏忠賢發生沖突,只說立儲一事,這就使得所有大臣都無法反對。即便是魏忠賢的閹黨成員,也覺得此時應當早立儲君,以正國本才是。這樣一來,群臣都會響應,魏忠賢就算想說什么,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看到眾人的態度,徐希和常緒向張惟賢微微一笑,知道時機已然成熟,便振臂大呼:“今上雖然無嗣,諸藩王中亦只有信王與皇上乃是同胞,皆為光宗嫡子!信王雖然年幼,卻聰穎敏捷,我等應立刻進宮面圣侍疾,奏請立信王殿下為儲君!”

  徐希說完,頓時就得到了眾多朝臣的支持,大家紛紛出言附和,畢竟這番話沒有一點毛病,信王乃是正統所在,眾望所歸,誰不希望在將來的新皇面前表現一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