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走出來的魏忠賢,守衛在外邊的甲士們原本是要攔住的,可卻被后邊的徐應元給伸手阻止了。徐應元與魏忠賢相交多年,知道此時的魏忠賢已經不可能再起什么么蛾子了,反正是將死之人,就讓他多活這一時三刻又怎樣?
只見魏忠賢臉色慘白,就像是丟了魂兒一樣,漫無目的地向客棧后邊走去。徐應元則帶著人默默的跟在他后邊,也不多做催促。不多時,魏忠賢來到了自己住的房間門口,他伸手推開房門,微微一沉吟,突然又轉頭看向徐應元,用有些沙啞的聲音問道:“老徐,皇上可交待了你讓咱家的死法?”
徐應元搖了搖頭:“這倒沒櫻”
“那好,看來皇上還是念著舊情的啊。”魏忠賢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便不再多問,緩步走進屋內,尋了一條布帶,搭在了房梁上,慢慢的把頭伸了進去……
第二一早,徐應元就派人快馬加鞭給朱友建送來魏忠賢已死的消息,他收攏了魏忠賢所帶的那千余騎兵,清點了那四十多輛大車的財物后,才返回京城。
而朱友建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心中的一塊大石總算是落下了。魏忠賢這一死,他剩下的那些爪牙就不足為慮了。自己也正好可以挾大勝之威把朝堂好好清理一遍,換上那些尚且能用的大臣,然后就集中精力,修理內政,再打造精銳兵馬,到時候再與皇太極一決雌雄。
不過眼下卻是秋后算漳時間,雖然魏忠賢死了,但客氏、魏良卿、崔呈秀等人可還都過著奢靡的生活呢。除了一個王體乾在自己登基之后就向自己投誠并且把自己這些年貪污得來的錢財上交了之外,剩下的這些人可都是要跟他們算算漳。大明這些年的財富,他們可拿走了不少呢!
十一月七日,也就是魏忠賢死后的第二,朱友建就下旨,公開了魏忠賢的罪行:“朕聞去惡務盡,馭世之大權;人臣無將,有位之炯戒。我國家明懸三尺,嚴懲大憨,典至重也。朕覽諸臣屢列逆惡魏忠賢罪狀,俱已洞悉。竊思先帝以左右微勞,稍假恩寵,忠賢不報國酬遇,專逞私植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枚舉,略數其概。本當肆市以雪眾冤,念其身負先帝余恩,準歸家養疾。但其不思自懲,將素畜亡命之徒,身帶兇刃,不勝其數,環擁隨護,勢若叛然。今自知難免,已然身死。然所犯十罪仍需一并查處懲治。”
圣旨一出,許多跟魏忠賢有瓜葛的朝臣都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原本以為皇上既然已經發配魏忠賢去鳳陽守皇陵,也就算到底了。哪料到這么快就風云突變,魏忠賢竟然被皇上給處死了!那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
這些人思來想去,立刻行動起來,一邊跟隨著大流,對魏忠賢喊打喊殺,為皇上搖旗吶喊,又一邊拜訪英國公張惟賢、內閣大學士袁可立孫承宗幾位,希望能夠從他們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至于新晉的內閣首輔韓爌,則被他們給自動忽略了。并不是因為韓爌分量不夠,而是因為韓爌的東林黨背景以及他剛剛回京,尚且還摸不清情況。
這些跟魏忠賢有牽連的朝臣,大都是齊楚浙黨中人,就算沒有投入魏忠賢的殉,但也跟東林黨走不到一起,所以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去韓爌那里自討沒趣了。不過張惟賢、袁可立和孫承宗自然是知道皇帝的打算,也就不會跟這些人那么多,打著哈哈就過去了。畢竟現在朱友建還在看,想看看這朝堂上究竟還有沒有漏網的大魚。
十一月九日,朱友建下旨,命削崔呈秀籍,并追奪告身。不過崔呈秀倒也光棍,他致休以后,一直呆在薊州老家,聽聞魏忠賢被發配鳳陽皇陵的消息后,他就知道自己也完蛋了。
于是在得到魏忠賢被賜死的消息后,他知道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不等圣旨到來,他就把自己所有的妻妾都喊過來一起聚餐,并把這些年自己搜羅的奇珍異寶也都擺出來,一邊與妻妾們喝酒,一邊砸那些寶貝,哭著喝一杯酒,再砸一件珍寶,最后酒喝完了,寶貝也砸完了。崔呈秀戀戀不舍的看了看愛妾們,然后才希了白綾也上吊了,跟他一同赴死的還有他的一位愛妾。
朱友建得到這個消息,也是勃然大怒,雖然崔呈秀是死有余辜,不足可惜,但他砸壞的那些珍寶可都是錢啊!雖自己現在并不怎么缺錢,但治理這么大一個國家,又有哪里不需要用錢呢?
想到這里,朱友建對于崔呈秀的那個恨啊,頓時就覺得讓他這么上吊死了實在是太便宜他了,可人都死了,自己難不成還能讓他活過來再殺一次不成?
就在這時,深懂皇帝意思的曹化淳就輕輕的向朱友建建議:皇上,您別,咱還真的能把崔呈秀再殺一次。
人都已經死了,怎么才能再殺一遍呢?朱友建聽到曹化淳的話,當時先是一愣,跟著才反應過來,敢情這是讓自己鞭尸啊!他當即就要否定。
但曹化淳接下來的話,使得朱友建改變了主意,因為鞭尸這種事在現代看來是種讓人很不齒的行為,但在古代,那可是很有震懾力和教育意義的事啊,它不僅可以震懾宵,也能夠讓百姓認識到皇權和家的威嚴。
有句話的很對,怎么殺是個能力問題,殺不殺就是態度的問題了。所以朱友建立刻便同意了,命令將已經死聊崔呈秀斬首示眾,抄沒家產。至于他的家人,男的流放發配,女的原本是應該除籍入教坊司的,但朱友建思考了一下,只是把她們暫時除了籍,交給了高起潛。
自從孫娜恩把“珍妮紡紗車”畫出來,朱友建又命人做出之后,皇莊紡紗的規模是逐日在增大,到去年底的時候,老沈手下又有一個年輕人改良了織布機,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振大明朝》,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