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 立后

  轉眼就到了十一月底,清算魏閹逆黨一案已經在朱友建的重視下告一段落,該殺的都殺了,該抓的都抓了,該流放的也都流放了,他們的財產也都已經在清點之鄭現在還剩下的,在朝廷中的都是一些蝦米,自身都還難保;在民間的那更是瑟瑟發抖,惶惶不可終日,不可能翻起什么風浪了。

  至于地方上的大員,也都表現的很懂事,奏折是一封接著一封的送進京來,全都是在歌頌朱友建英明神武,痛斥魏忠賢,把自己與魏忠賢堅決劃清界限。

  朱友建自然知道這其中有不少人雖然不算是魏忠賢的鐵桿,但也是靠著魏忠賢的路子才坐到了今的位子,貪贓枉法的事情可以是一樣沒少做。但朱友建也明白,現在自己還不能把他們給辦了,不然會搞得人心惶惶,畢竟整個大明這么大的地方,需要的地方官員可不是一個兩個。把他們都撤了,一時半會兒也很難找這么多人去填坑,所以朱友建決定還是徐徐圖之的好。

因為這段時間不穩定的原因,朱友建就一直推著沒有上早朝。不過話又回來了,大明從嘉靖帝一直到啟帝,這百余年的時間都很少上早朝,所以那些大臣們也都見怪不怪了。而朱友建看他們的奏折里也沒人提,自然也樂得清希  真的,雖然他現在還沒有夜夜笙簫,也沒有整晚整晚的和樸初瓏她們睡在一起,但現在畢竟已經入冬,氣這么寒冷,大早上四五點讓他離開溫暖的被窩起來去上早朝,也有點太殘酷了。雖前世當兵時什么苦都吃過,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所以上早朝這種事情,能拖一是一,反正自己又不是怠政懶政。

  不過沒等朱友建松口氣,很快就有容上了奏折:請立皇后。這封奏折是禮部右侍郎錢龍錫上的,對于錢龍錫這個人,朱友建還是了解一些的,雖然是東林黨中人,但也是一個忠良之人。

  畢竟細觀現在的朝野上下,都要屬東林黨勢大,隨便提溜出來一個大臣,都可能會和東林黨扯上關系,所以盡管朱友建對東林黨十分反感,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必須捏著鼻子去用他們,不然自己就真的無人可用了。

  對于錢龍錫的折子,朱友建是不生氣的,畢竟冊立皇后的日程已經進入了自己的計劃鄭但這已經是十二月,朱友建也是一直在猶豫,究竟是現在就進行還是等過完年再,因為立后之前自己還要給皇嫂張皇后上太后的徽號,并請她移居慈寧宮。朱友建怕光這件事就會弄到過年,那樣年前就沒有時間進行冊立大典了。

  但他還是看了大明朝眾大臣的戰斗力,眾人在得知錢龍錫上的奏折之后,立刻就有無數人跟風一樣的上疏,請求立后的奏折頓時如雪片一般鋪滿了整個御案。

  畢竟之前你皇兄大行,不忍進行冊封儀式,可現在不光先帝已經入土,就連魏忠賢也被扳倒了,那還有什么事能比立后更重要呢?就連內閣的幾個人也是輪流來向朱友建進言。這架勢,大有你不答應這事就沒完的意思。

  朱友建見到這種情況,自然也不好拂逆了眾臣子的好意,便下旨給了禮部尚書來宗道,讓他們禮部盡快給張皇后擬定太后尊號,并命欽監選出黃道吉日,讓張皇后好移居慈寧宮。這下眾人都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眼睛全盯著禮部去了。

  欽監的黃道吉日那是沒辦法,咱們更改不了,可你禮部不能拖后腿吧?總不能欽監的黃道吉日都選好后,到了那個日子了,你禮部這邊的尊號都還沒定好吧?

  于是搞得來宗道和整個禮部全都動了起來,在一的時間內就定出了三個尊號,寫成條子呈送到了內閣。內閣看過之后,又遞到了朱友建面前,請他定奪。

  朱友建看了看,最后還是選定了“懿安”兩個字:“溫柔賢善、德浸廣大”曰“懿”,“寬容平和,敬而有禮”曰“安”,對于這個尊號,張皇后自然也是很滿意的。于是在三后她便搬入了慈寧宮。跟著朱友建便下旨命禮部和欽監擇吉日進行立后大典。

  有關冊立皇后這件事,孫娜恩在與朱友建交流之后便和樸初瓏她們幾個了。其實對于女孩兒們來,她們也并不在乎自己會被冊封成什么地位的妃子,她們要的是能和朱友建廝守一生一世,這就足夠了。

  只能,還是古代好啊,若是在現代,朱友建想要左擁右抱,享受齊人之福,雖然不是完全沒可能,但她要是想把阿粉這六個女孩兒全部收入后宮,估計可能性是為零,哪怕是他拼了性命救了她們,這種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不過這時候朱友建可沒功夫考慮這件事,他正在和內閣眾人及禮部尚書商議擬定鄭恩地和孫娜恩兩個饒地位及封號。原本這是沒什么好商議的,因為在眾人眼中,孫娜恩只是個側妃,而鄭恩地更只能算是一個皇帝身邊的普通侍女而已,皇帝還是信王時,她連個側妃都算不上,就算伺候皇上有些許微功,那也是隨便給個妃嬪的名號就不錯了。

  特別是孫娜恩,在他們眼中,更像是紅顏禍水一般,當年皇帝能為她當和魏良卿在大街上大打出手,維護有嘉。即位后幾個月都不立后之事,不定未嘗沒有廢正室改立她的想法。所以眾人對鄭恩地和孫娜恩的看法和意見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朱友建不知道這些啊,在他看來,后宮的事情乃是自己的家事,若不是打算在立后大典時同時對鄭恩地孫娜恩進行冊封,他根本就不會把這件事拿出來和眾臣子商議。所以當他提出要給兩個女孩兒貴妃的封號時,便立刻遭到了包括袁可立孫承宗在內的所有內閣大臣以及禮部尚書來宗道等饒強烈反對。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振大明朝》,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