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對策

  (今日一更,一次性把內容發齊,大家不用再等晚上的章節了。)

  既然不想再撥內幣,那就得有別的辦法,不管是拆東墻補西墻也好,還是七拼八湊也罷,都得把這個窟窿給補上。可這終歸不是千八百兩銀子的事情,哪是朱友建隨便想想就能想出來的?再者,就算是有銀子,也未必能換到這么多糧食啊!無計可施之下,朱友建只好把這件事放到了早朝上,讓朝臣們一同商量商量,事情到底該怎么辦。

  但凡一提到錢的事,戶部尚書郭允厚總是把手一擺,然后再上一句“沒錢”,嗆得別人連話都沒法往下接。都沒錢了還怎么?難不成你能變出錢來?所以朱友建現在對郭允厚的怨念也很深,總覺得他現在就跟后世的那些被工人們堵上門要債的大老板們沒什么兩樣了。

  可沒錢也得解決問題啊,上可不會因為你沒錢就給陜西下雨啊,陜西的老百姓也不會因為你朝廷沒錢賑災,就會愿意一直挨餓啊。這個問題若是不解決,陜西的百姓們可是會跟大明翻臉的啊!

  “韓先生,你是內閣首輔,可有什么好主意,這賑災的糧餉又該從何出啊?”看眾人都是一副緘口無言的樣子,朱友建頭疼之下,也只能點名了,韓爌作為內閣首輔,自然是首當其沖的。

  可是韓爌這會兒又哪里會有什么辦法?他要是有,在內閣進行藍批票擬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辦法呈遞給朱友建了,又哪里還會等到這時候?

  “皇上,臣曾問過郭尚書,今年各地除陜西外,雖有災害,但并不嚴重,都在可控范圍內。征稅的夏稅并未減少,如今陜西大旱已成事實,除了讓范景文組織百姓自救外,臣以為可從東南收購一批糧食,用以賑濟災民。”

  這話了跟沒一樣,抗旱的事情范景文在上折子前就在做了,甚至是從自己派范景文到陜西任巡撫時他就已經開始做了。收購糧食得是挺容易,可收購的錢又從哪里來?沒有錢,東南的那群地主富商們難道能賒給自己?還是自己能派軍隊去明搶?

  “郭卿,你是戶部尚書,每日里與這些打交道最多,想來當有一二應付之策。你有什么辦法,一讓大家都聽聽。”朱友建又把球拋給了郭允厚。

  “回皇上,臣以為從陜西的情況來看,今年雖不敢是顆粒無收,但所剩也必然無幾,若是只依靠陜西百姓自救,肯定是不現實的。臣這幾日細細想了,覺得是不是可以先暫緩三大營的征兵事宜,這樣倒是可以省出來幾十萬的錢糧,一解陜西的燃眉之急。待秋收之后,再補齊三大營的短缺,繼續征兵,整頓三大營。”

  郭允厚的這個辦法真要起來,也確實算是一個能用的方法。三大營如今已經裁汰了一半多的人,新征的士兵都還沒有到位。但該給三大營的預算是已經全部給到了,若是停下征兵,把這部分的預算給挪用了,確實可以暫緩陜西之急。但治標不治本,就三大營的那點預算錢糧,根本不足以填住陜西這個大窟窿。

  況且朱友建也不想用這個辦法,一來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二來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只會讓原本軍改計劃被延緩、遲滯下來。所以仔細去想想,若是要這么做,還不如自己一狠心一咬牙,再發點內幣直接把問題給解決掉。

  “如此確實是能夠解決燃眉之急,但三大營短缺的這些糧餉何時又才能補齊?軍改一事方興未艾,這會兒卻要朝令夕改,如果這么做真能解決陜西的問題倒還罷了。可若是到了秋收之時,依然還有災害,又該再去何處湊出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糧呢?”朱友建這么一問,頓時令郭允厚語塞,不知道該如何去應答,自己總不能向皇上保證秋收的時候一定會風調雨順,肯定不會有什么災害發生吧。

  朱友建見狀,站起身來回走了幾步,又看向眾人:“諸卿可還有什么辦法?但講無妨,朕絕不因言治罪。”聽到皇上令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有顧忌,眾人自然將心中想到的一些辦法了出來。

  “皇上,如今才剛剛夏收,各地糧價尚低,臣以為應當立即征購軍糧,如此一來,當可省下不少銀兩,再用這筆錢去賑災。”戶部右侍郎程國祥奏對。

  這也確實算是一個辦法,但糧價就算還低,國家也很難從中獲得太大的利潤,那些糧商們可精明著呢,怎么會讓朝廷在收購中得到大頭?再者,征購軍糧的預算也是有限的,就算一石糧食能比預算省一成,最后也不過多省出來一二十萬的銀子。對于陜西的問題來,依然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不過這個辦法也算是個辦法,若是能夠真正貫徹的話,確實能讓朝廷節約出不少的銀子。朱友建不知可否,想聽聽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果然,程國祥話音剛落,就有人接著他的話奏對:“皇上,臣以為若要收購軍糧,則應下旨各府縣,嚴禁糧商抬高糧價!”這是要用政令來為征糧保駕護航啊!朱友建仍然沒有話,雙眼在場上繼續來回掃著。

  “皇上,臣以為可以下禁酒令,以減少糧食消耗。”

  “皇上,臣以為當暫停各處不必要之工程,節約開支。”

  “皇上,臣以為可削減各處用度!”

  “皇上,臣以為可向地方募捐!”

  朱友建聽了半,大臣們的這些辦法基本上都是在想著怎么節約銀子和糧食,可省出來的那點錢根本無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就一個募捐的,估計也只能是杯水車薪,這可不是后世,大明從上至下就沒有任何人會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想法。

  不過話又回來了,這些官員們不是沒有捐點錢的打算,但他們最多也只會拿出自己明面上的那一點俸祿。想要他們割肉,那是不可能的。朱友建心里很清楚,其實這些個大臣還是在盯著自己的內帑呢!雖朝議開始時朱友建就一口回絕,不答應再發內幣,可百官們都知道只要大家堅持,皇上到最后還是得妥協,同意發內幣解決問題。

  可是發內幣不就等于是太爺一個人捐錢?mdzz,憑什么你們扣扣索索,掏個千八百兩就肉疼的不得了。可太爺一掏就得幾十萬上百萬的往外出錢?真當大明是太爺一個饒?

  所以這個缺口如果不堵住的話,自己再發內幣去解決問題,那以后但凡出現點事情,那么大臣們就肯定要齊聲懇請自己發內幣了。到了那個時候,就真的成了負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局面了。

  因為朱友建很清楚,不光是陜西的大旱,大明現在正值多事之秋,以后的幾年,各種各樣的問題會紛至沓來,自己的內帑可不是聚寶盆、搖錢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現在剩下的那點錢,這么用下去,要不了兩年就會被揮霍一空的。即使加上別院的收入,那也是不夠這么用的。

  況且陜西的旱災可不是就這一次,從崇禎元年開始,之后接連幾年內,可一直都是這樣的情況。陜西的問題若是解決不了,光是這一個,就會讓自己慢慢走上崇禎皇帝的老路。

  可這些話朱友建又沒辦法和大臣們明,不然這些臣子們不是把他當作神棍,就是會覺得皇上這是得了失心瘋吧。這兩樣哪一樣對于一個皇帝來,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堅決不能這么做的。

  可事到如今,問題必須要解決啊!思來想去,大臣們也了這么多能用和不能用的辦法,朱友建也確實沒有太好的法子了,嘆了一口氣,打算就先按照大臣們的這些辦法先去做,能節約一點是一點,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實在不行,自己再發點內幣,先把今年熬過去再吧。

  就在朱友建打算讓退朝的時候,時任戶部左侍郎的畢自嚴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策,可使我大明數年內都能糧食充盈!”

  關于畢自嚴這個人,朱友建還是比較了解的,是明末數得上的理財高手,可以要是沒有畢自嚴的打理,崇禎時期大明朝廷的財政早幾年就得崩潰了。大明能在崇禎一朝堅持十七年,可以,畢自嚴也是功不可沒的。

  其實原本在啟六年的時候就已經升任了戶部尚書,只不過因為他和魏忠賢不對付,所以做了戶部尚書沒幾的畢自嚴就被迫稱病致仕,以避開魏忠賢的打擊報復。

  而朱友建繼位后,對于畢自嚴這樣的大才,自然也是不會放過的。這樣的人才,不拉到自己的陣營中為我所用,那自己豈不是腦子進水了?

  不過人家郭允厚在戶部尚書的位子上干得好好的,還頗有政績,這兩年也是嘔心瀝血,不但沒捅出簍子,還總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這樣一來,自己也不好讓人家就這么拍拍屁股走人。所以朱友建仔細考慮了一番,就先讓畢自嚴做了戶部左侍郎,他們兩個再加上一個程國祥,可以把戶部打理的是井井有條,少讓朱友建操了不少的心。

  “畢卿有何良策,速速道來!”朱友建心中大喜,不禁把身子向前探了探,雙眼巴巴的望著,就等著畢自嚴的這個答案了。

  “回皇上,在安南之南有一國,名曰‘占城’,占城境內土地肥沃,糧食可一年三熟,因而盛產稻米。啟五年時,其國曾派使者入朝,向先皇提出,愿歲貢稻米數萬石,只希望我大明能制止安南對其國的緊逼。”畢自嚴開口道。

  不過這番話朱友建卻聽得是一頭霧水,有關于越南那邊的情況,他雖不是一無所知,但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像占城這種國他更是只聽過一個名字,具體情況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甚至可以他都以為現在的越南已經被安南統一了,根本沒想到竟然還會有占城這樣的一個國存在著。

  畢竟明仁宗朱瞻基在位時大明放棄了對越南的統治,明軍全部北返,撤回了國內。安南已經取得了越南的統治權,按照自己的思維,他們又怎么會放棄統一越南的機會?所以剛剛畢自嚴的這些,他是真的不怎么清楚的。

  從朱瞻基時到現在,差不多都快兩百年了,安南都還沒把占城完全吃掉,這真的是有些無法想象。不過反過來想,占城給自己歲貢幾萬石稻米,就想讓自己替他們出力對付安南,這也太真了吧?

  正在朱友建思緒有些跑偏的時候,只聽畢自嚴接著道:“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朝廷并未答應,至于他們后來又提出的以稻米換兵器馬匹絲綢等條件,也就這么擱置了。臣以為,如今我大明缺糧,完全可以與占城進行互剩可先勒令安南不得再進犯占城,之后并用絲綢瓷器茶葉等去換取占城的稻米。如此一來,數年之內,都能解決我大明缺糧之困。”

  畢自嚴到這里,朱友建立刻醒悟過來,心中頓時一喜:對啊!自己怎么把這茬給忘了!大明是缺糧,可中南半島不缺啊!別看那些國家都不大,可一個比一個糧食多。只要自己跟他們進行國際貿易,那還怕沒有糧食嗎?大明現在可是不缺茶葉瓷器,一旦能夠大規模進口糧食,也可以抑制、打壓國內的那些糧商,讓他們無法隨意抬高糧價,這也是一箭雙雕啊!

  “諸卿對此有何看法?”不過朱友建面上還是不露聲色,看向眾人。

“皇上,依老臣之見,這安南雖為我大明屬地,但終究不服王化已久。若要令其不得再次進犯占城,安南未必就會聽從。我大明若為占城的些許稻米再與安南交兵,這又是一筆開支,只怕是入不敷出。再者,占城來使已是啟五年的舊事,如今已過去三年,占城現今的情況如何,尚未可知,還需先派人打探才是。”韓爌這是老成持重之言,他對于海外藩國也是不信任的。166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