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御駕親征

  袁可立跟孫承宗兩個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倒也不怎么算奇怪。因為最近二十年以來,別察哈爾部了,就算是整個蒙古,都已然不能再成為大明真正的對手了。別看他們時不時地還會給大明造成一些麻煩,可如今的蒙古各部,早已不復也先跟俺答汗之時的那種威猛了。真正給大明帶來威脅的,如今確實也只有東北的女真人了。

  不過別人不知道,朱友建可是一清二楚,別看蒙古人現在似乎疲軟無力,但那只是表象而已。蒙古可是一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現在好像確實不行了,可那是因為一方面有女真這個大明的心腹大患在做對比,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他們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擁有著像鐵木真,或者也先、俺答汗那樣真正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與他們相比,林丹汗根本算不得什么,一個目光短淺,只知道為自己謀劃利益的人而已。

  不要把林丹汗跟他的那些個祖先們相比,就是把林丹汗跟在他之后的噶爾丹比一比,那他都是相差甚遠。若是他真是一個英主,至少不會連察哈爾各部都統一不了,而已經被他兼并的各部也不會根本這么不服他了。

  所以朱友建知道,林丹汗現在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他覺得自己雖然對付不了后金,可對付大明這些軟弱的南朝漢人,還是很有把握的。只要自己把手下的數萬鐵騎壓到邊境線,就漢饒那慫樣,還不是自己要什么,他們就會給什么嗎?

  也正是林丹汗會有這樣輕敵的想法,朱友建才覺得這是自己的機會。必須趁現在有這么一個機會,打掉林丹汗覬覦大明的念頭,讓他知道大明不是他想惹就能惹的,如此他才不敢再有異動。同樣,這也是為了大明今后能夠全身心的對付女真人。要知道,如果大明在這種時候,都還能把林丹汗給摁住,那他會怎么想?只怕他只會覺得大明深不可測,自己根本不可能是大明的對手。

  這樣一來,即便是在今后大明跟女真人決戰的時候,林丹汗也要考慮考慮,自己若是想趁火打劫的話,是不是真的有那個實力了。

  反之若是大明此次無動于衷,堅壁清野,任憑林丹汗在長城沿線肆虐,甚至跨過長城沿線,突入大明腹地。那么就等于是告訴了林丹汗,大明慫了,不敢與他對抗。那么就算是林丹汗這次沒能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可今后他就會如同此次一樣,但凡只要大明出現了一點情況,他就會撲上來咬一口,不管好不好吃,能不能吃。

  當然了,這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朱友建雖然視女真人為心腹大患,可他更知道,蒙古人才更是大明的一個需要重視的對手。因為別忘了,再有幾十年,那位曾經讓康熙都頭疼不已,數次御駕親征才平定的蒙古英主——噶爾丹就該登上這個舞臺了!

  不過這些事情他是無法跟他們明言的,不然朱友建就要被人們給當成神棍了。一個皇帝要是被看成了神棍,那才是危險了,大臣們心里會怎么想?

  因此朱友建就算是要出兵,那也必須得從別的地方下手。略微一思索,朱友建向袁可立和孫承宗兩人道:“兩位先生,林丹汗確實只是疥癬之疾,可在朕看來,這有些事情是不能拖的。因為一旦拖的時間長了,疾未必便不會被拖成肘腋之患。這林丹汗就是如此。”

  不等兩人答話,朱友建就繼續道:“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尤其是近來河南因黃河決口暴發的民亂,再加上皇太極屯兵寧錦,虎視眈眈。林丹汗此次寇邊,未必便不是看到了這些情況,想要趁亂從中分一杯羹。我若示敵以弱,只怕敵之氣焰會更加囂張。此次我們退一步,以后若再有如此之時,也仍然要退一步嗎?如此一步退,則步步退,主動權豈會還握于我手?故而朕以為,此時絕不能退,必須要硬頂上去,打掉林丹汗的幻想,讓他明白,想要趁火打劫我大明,那就是白日做夢!”

  朱友建這番話的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袁可立跟孫承宗也不敢出言反駁。“還有,二位先生,大同城外那些被殺的軍民也不能就這么白死了,他們的血絕不能白流!”

  “皇上,可若是想要擊退林丹汗,那就必須另外再派遣兵馬,只靠宣大一線的守軍,恐怕是難以勝任的。若是僅僅讓他們守住大同,那倒是還可以,可若是讓他們出城去與林丹汗一戰,那估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孫承宗據實以道。

  這也確實是句大實話,歷經了兩百多年的大明,跟之前的王朝一樣,已經沒有多少真正能夠堪用的兵馬了。現在讓宣大守軍去主動出擊,攻打林丹汗的話,根本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他們要真有這樣的能力,早就已經會在林丹汗寇邊的時候,便主動迎戰,擊退林丹汗才是。那樣的話,朱友建此時接到的,就應該是宣大總督送來報捷的文書了,而不是現在的這么一封加急的戰報了。

  袁可立看了孫承宗一眼,接著道:“皇上,如今各處都吃緊,欲要擊退林丹汗,只怕至少也要再出兩三萬兵馬,匯合了宣大的兵馬,這樣才有可能。可如今能被抽調的兵馬已經基本被抽光了,我們又該從哪里再尋得這許多兵馬?”

  其實兵馬還是有的,在朱友建決定打林丹汗一個反擊的時候,他心里就已經盤算好了要派哪支兵馬前去了。這支兵馬別看人數不多,但絕對是精銳,雖不敢是以一當十,但就算是對上了女真人,一對一他們也不會落下風的。

  而且別看林丹汗手里有最少四五萬的騎兵,可這些人白了不過是些沒有盔甲的牧民,真正能算得上騎兵的,也就是林丹汗親領的那萬余騎,但他們的戰斗力跟女真人相比,那也是絕對要差一大截的。對付這樣的兵馬,朱友建還真的是很有自信的。

  “二位先生,如今各處確實都吃緊,可也不要忘了,這京師之中,還是有不少的兵馬的啊!”朱友建笑著道。

  “皇上,如今三大營全軍南下平亂,上十二衛又被調出一半前出遼西。京師剩下的兵馬,已然不多,哪里還會有多少兵……”袁可立到這里,立刻醒悟了過來。他轉頭看向孫承宗,只見孫承宗也是若有所思地點零頭,兩個人這會兒也已經想到了。

  看著兩饒樣子,朱友建也知道兩個人已經明白過來了,便開口道:“不錯,朕就是要調上十二衛剩下的這一萬多兵馬出動,直奔大同。并且與宣大一線的兵馬一起出擊,打退林丹汗!”

  到這里,朱友建微微頓了一頓,看了兩個人一下,才繼續道:“而且,朕還要御駕親征!親自去會一會這個林丹汗!”

  自古以來,皇帝要御駕親征都是一件大事,而且是足以讓整個朝廷都震動的大事情。大明自立國以來,也就只有成祖皇帝先后五次親征蒙古,宣宗皇帝親征平定漢王之亂,英宗皇帝親征瓦剌以及武宗皇帝親征蒙古跟平定寧王謀反這幾次皇帝御駕親征的實例。而且英宗的親征可是被瓦剌也先所俘虜,大明遭遇的“土木堡之變”到現在二百年過去了,都還讓許多人為之色變。至于武宗皇帝的親征蒙古,那雖然不能跟鬧著玩兒一樣,但實際上也并沒有什么真正的威懾力,雙方加起來的損失連千人都不到,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次武裝游行而已。

  至于有人會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靠著一刀一槍親自拼殺,得來的下,那也是御駕親征。可也不要忘了,那些都是在他做皇帝之前,做了皇帝之后,他可真的沒親自去帶兵打仗了。

  如今隔了一百多年,大明又要冒出來一個想御駕親征的皇帝。袁可立和孫承宗這會兒怎么會不吃驚?同樣的,他們內心底里的潛意識當即就要出言阻止。不過還沒等他們兩個開口,朱友建就伸手阻止了兩人,反而先開口道:

  “兩位先生不必勸朕,朕也知道,其實不光是你們,就是所有的朝臣,都是絕不會答應讓朕親征的。可也請袁師和孫師你們兩位想一想,如今這朝堂之上,還有哪一位有能力可以真正領兵去與林丹汗一戰的?黃虎山不在,李青又只是一個侍衛將軍,沒有統兵的經驗。至于吳六奇跟燕客,一個身負京師九門的守衛重責,一個正在抓金吾左右跟羽林前后四衛的訓練,也脫不開身。更何況他們兩個跟李青一樣,也沒有單獨領過兵。”

  一言至此,朱友建又看了看袁可立和孫承宗兩個:“實話,兩位先生倒都是有著大帥之才,還都在遼東登萊前線統過重兵,且斬獲頗豐,是可以讓朕完全信賴的。但兩位先生年事已高,朕實在不忍心讓你們二位辛苦奔波。這樣一看,整個朝中,可還有人可以一用么?”

  袁可立跟孫承宗互相對視一眼,齊齊向前邁了一步,拱手朗聲道:“皇上,臣不怕辛苦,亦不畏寒暑,愿請旨替皇上走這一遭,還請皇上穩坐宮中,等臣捷報便是!”

  看到兩個老人為了大明,竟然要不辭勞苦,請命出征,朱友建心中也是很感動的,畢竟這兩位可都是他十分敬重的老人。但他也很清楚,依照歷史的軌跡,袁可立已經沒剩幾年的壽命了,而孫承宗看似健壯,活得也比袁可立要久,就算是最后,也是因為女真人攻破城池而自殺,壯烈殉國的。

  但無論如何,兩個人都已經是年逾六十的老人了,朱友建還想讓他們能夠多為自己保駕護航幾年。所以無論如何,他現在都不會讓他們兩個外出奔波,讓他們穩坐京師,替自己鎮住朝局這才是正理。

  可除了這兩位老人,朝廷中真正能夠領兵出征的,也就真的沒有人了。總不能這個時候去把袁崇煥、洪承疇或者孫傳庭盧象升他們中的誰調回來去統兵吧?所以遍觀整個朝廷之中,真正有實戰經驗,且有統兵能力的,也就只有朱友建自己了。而且去對付林丹汗,朱友建覺得也只有自己最合適。

  就算林丹汗手中所擁有的兵馬比自己多,可朱友建卻是一點也不虛。因為宣大沿線的兵馬就有好幾萬,再加上朱友建帶去的上十二衛的兵馬,只要調度得當,對付林丹汗,那也是綽綽有余了。

  “兩位先生為國為民,這一番對朕的好意,朕也心領了。不過此事朕卻不能答應,袁師、孫師,此番出征,還是朕親自前去最為合適。”朱友建拒絕了兩饒好意。

  “皇上,萬萬不可啊!”袁可立立時勸阻,一撩官袍,就向朱友建跪了下來。孫承宗也跟著跪下道:“皇上,御駕親征一事,還請萬萬不要再提。此事不要我們兩個,就算是到了內閣跟朝堂上,也是決計不會通過的。”

  當然是通不過了,自英宗“土木堡之變”以后,不管哪個皇帝冒出這種念頭,都會立刻被朝臣們諫言阻止。不過當然了,之后的皇帝們也確實沒誰愿意去御駕親征的,除了一個武宗皇帝朱厚照。

  而且他那還是跟大臣們扯了好長時間的皮,最后還是用了一個“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名號,先斬后奏,帶兵在群臣沒得到消息之前便出城直奔應州,與蒙古韃靼部進行了一場規模不的激戰。

  姑且不論武宗皇帝朱厚照這是不是胡鬧,反正也能夠看得出來,大明從那個時候的前后時間開始,朝臣們就已經對皇帝御駕親征這種事情諱莫如深了。這會兒朱友建提出自己打算要御駕親征,而且還又是打蒙古,他們又怎么可能會同意?往輕了,一旦朱友建敢在朝議上提出來,那么臺下立刻就能跪倒一大片,還是那種皇上您不收回成命我們就不起來的那種。

  要是往重了,那有關這次親征的事情,朝臣們的勸諫若是不管用的話,不定在朝堂上跪死幾個、撞死幾個也不是沒可能。因此朱友建只要還想維持朝堂的穩定,保證君臣之間表面上的和諧。那么,他的這次御駕親征,要么就取消,要么就是如武宗皇帝一樣,悄悄地進行,先斬后奏,造成既定事實。那么只要此戰能夠大獲全勝,眾多大臣們也就沒辦法再多什么,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朱友建現在把這件事提出來,告訴袁可立跟孫承宗兩人,主要目的還是希望他們兩個能幫自己把事情兜住,至少在自己到達宣府以前,不能讓其他大臣們知道。也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安心到前線去指揮戰斗。

況且朱友建這么一走,朝堂上也總得有人坐鎮。對于韓爌,朱友建一直是持用而不信的態度。現在自己這么出征了,真要是讓韓爌一個人大權獨攬,他也真的不放心。反而是袁可立跟孫承宗兩個,這才是他真正的肱骨之臣,是他可以完全信任,把自己后背交給他們的人。166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