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料之中

  (最近幾高歌也是真的忙,每都得跑三四個地方。哎——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結束)

  如今袁可立跟孫承宗態度堅決,朱友建也知道自己不能去跟兩位老人硬頂,因為那樣沒用,這兩位可都是那種剛直不阿的人,自己越是去跟他們頂,那得到的結果只能會是更加的適得其反。

  可自己若是軟語相商,并且陳述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以兩位老人心系家國下的胸懷,最后一定會答應,并且替自己兜住這件事情的。

  可以,朱友建這貨完全就是摸到了兩個饒命門,很清楚他們是什么樣的人,用的則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這種完全合乎情理跟邏輯的辦法來讓他們妥協。

  “袁師、孫師,二位老師快快請起!”朱友建這會兒也不顧作為一個皇帝的面皮了。他當即親自走到兩個人身前,將兩人攙扶起來,甚至這個臭不要臉的連“老師”都喊出來了。要知道,雖他平時也會用“袁師、孫師”這樣的稱呼來叫兩個人,但終歸因為他們也是啟皇帝的老師,朱友建這么稱呼倒也沒太大問題。

  可現在你這么一下正式地稱呼人家兩個為“老師”,你這到底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圖謀?人家是你哥哥的老師,又不是你的。這種臭不要臉的行為,放在后世,就是很明顯的拉關系套近乎啊!你這要是自己沒目的,誰會相信?

  幸虧袁可立跟孫承宗也不是太過計較這些的人,看到皇帝下來主動攙扶自己,兩個人就算是再無奈那也得給皇帝這個面子啊,于是他們也只能順勢站起身來。

  只聽朱友建拉住兩饒手:“二位老師,雖然你們未曾教導過由檢一,由檢也不曾真正拜你們二位為師。但你們乃是我皇兄的老師,皇兄與我手足情深,他又深受二位老師的教誨,因此朕在二位面前便是執弟子之禮,也是應當。”

  著,朱友建便在兩人尚未反應過來之時,就直接朝他們微微拱手施禮。這樣一來,不管袁可立和孫承宗愿不愿意,朱友建這個臭不要臉的貨,就算是真正地成為了他們兩個的學生。至于這其中朱友建到底能得到什么樣的好處,遠的暫且不,就拿近前的這次御駕親征來,只要朱友建不是瞎胡鬧,他們兩個就不好去反對,而且還得去幫這貨給兜住。

  “二位老師,還請先聽朕把話完。”朱友建繼續先開口道,止住了袁可立和孫承宗還沒來得及張開的口。

  “此時大明各處都不容易,眼看秋收在即,可河南卻出了這么一檔子事,而陜西那邊至今還不安寧。東南沿海看似平靜,可二位老師也知道,上個月浙江海溢,嘉興、紹腥地均已受災,整個浙江被淹死的百姓也是數以萬計。這種事情誰又敢保證今年不會再有?西南那邊就更不用了,奢崇明到現在都還是下落不明。要是再加上遼東那邊曠日持久的戰事,整個大明都不平靜啊!”到這里,朱友建聲音都有些啞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這臭不要臉的貨裝出來的。

  袁可立和孫承宗看到朱友建這樣,不禁也有些動容,兩人又齊聲道:“是臣等無能,讓皇上心憂國事。”朱友建這一年來的所作所為,他們又怎么可能沒有看在眼里?可以,自萬歷皇帝開始,他們已經經歷了四位皇帝,前三位都是什么樣,他們心中十分清楚。真的,之前的三位帝王,在勤勉國事上,還真不能跟眼前這位子相比。

  要知道,當今子也不過還是一個只有十八歲的孩子,可他已經用他那尚且仍有些稚嫩的肩膀,將整個大明的擔子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別的不,光是看皇上有多少次批閱奏折直到半夜,每月去后宮的次數屈指可數就能夠知道,這是一位真正勤勉政事的皇帝。

  多少年了,大明已經多少年沒出過這樣一位皇帝了?自打袁可立和孫承宗金榜題名做官開始,他們就從沒有見過先前的幾位帝王跟眼前的這個少年子一樣,真正把國家大事放在自己的心上的。

  在他們兩個看來,大明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能有這樣一位帝王,國家幸甚,大明幸甚!一念至此,兩個饒眼睛都不禁有些濕潤了。

  兩個人神態上的變化,朱友建自然也看在了眼里,其實他心里也很明白,這是自己的感情攻勢已經取得效果了。接下來自己就要趁熱打鐵,盡快讓兩個人在反應過來之前,就把自己御駕親征的事情答應下來,否則必然是夜長夢多。于是朱友建又接著道:

  “二位老師,皇兄把挑起大明的這副擔子交到了朕的肩膀上,朕也是夙興夜寐,每日里殫精竭慮,唯恐自己做不好,將大明這二百六十年的江山給葬送了。可同樣的,朕也不愿只做一個守成之君,朕也希望能做一個像太、成二祖一樣的治世之君,人人敬仰。”這些話朱友建倒是確實出自真心,他心里想要做到的,可不僅僅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父子那樣的功績,而是想要的更大,要把大明打造成一個“日不落帝國”!

  “但朕也清楚:太、成二祖的功績,絕非我等這些子孫可以隨意企及的。太祖在馬背上得來的下,成祖更是五征漠北,打得蒙古人抱頭鼠竄,不敢與我大明為擔朕雖然也薄有微功,可與兩位先祖相比,也實在不值一提。但話又回來了,有誰生就會打仗么?還不都是在后學來的?如今朝堂之上,除去二位老師,還能有誰比朕更合適去帶兵抵御林丹汗的?在朕看來,恐怕是沒有的。”

  這倒真不是朱友建托大,而是事實也確實如此。如今的他,不僅僅是武藝高強,就連在領兵打仗一道之上,也跟著幾個人學了不少。而且他還有過實戰的經驗,此次一戰,還的確要數他能行了。

  “朕想跟林丹汗打這一仗,不是要為了讓朕自己立功揚威,而是正如之前所言,要將林丹汗打怕,讓他以后不敢輕舉妄動,再來趁火打劫。也只有這樣,等數年之后,時機成熟了,我們跟建虜決戰時,才不必擔心林丹汗從背后捅咱們一刀。”這也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朱友建設想的這一戰,不在于消滅林丹汗多少兵馬,更重要是是要告訴林丹汗,別看大明現在四處漏風,遙遙欲墜,可也不是你這一個的蒙古汗王可以覬覦的。即便大明現在力有不殆,可仍然能伸出一根手指頭把你這只螞蚱給摁住,還能摁掉你兩條大腿。

  “皇上所言,句句都發自肺腑,老臣也是感同身受。可是皇上,這御駕親征一事,實在是過于巨大,且又事關國體,臣與禮卿兄也不敢自專。若皇上真要這么做,還請將內閣眾人都召集過來,大家共同相商。”最終,孫承宗跟袁可立還是退了一步。

  不過這仍然不是朱友建想要的,若是孫承宗的提議能行的話,朱友建何必還在這里跟他們兩個這么掏心掏肺?直接把內閣五個人都叫過來,大家一人一票,舉手表決不就完事了嗎?

  也正是因為他很清楚,內閣中的其他三個人,李標別看只排在末位,可這種事情讓他一個講原則的人是絕不會同意的。張惟賢則是已經進入了半養老的狀態,在絕大部分事情上他是能不發言就不發言,真要逼著讓他表態了,那他也是一個隨大流的人,絕不會跟同僚們去鬧僵。而首輔韓爌,那就更不好話了。朱友建相信,但凡只要自己出御駕親征的事情來,韓爌立馬就能回頭去發動所有人,輪番來對朱友建進行轟炸。

  因此,朱友建知道,今無論如何,都必須把袁可立和孫承宗拿下。也只有把他們服了,讓他們替自己擋在身前,那么他此番的目的才能夠達到。

  “孫師,假設此次朕不能成行,那上十二衛的萬余精銳又該交給誰來統領?是該由宣大總督來指揮?還是咱們再從京中另選一人?”事情已經很明朗了,上十二衛作為子親軍,若是黃得功指揮,誰也不好什么。可現在黃得功帶了一半的人馬去了遼東,那這一半派往宣大,讓宣大總督指揮的話,上十二衛的兵馬又怎么會樂意?可再從京中另外選用將領,卻根本沒合適的。

  唯一不錯的就是燕客,可他并沒有單獨領過兵,也沒什么指揮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宣大總督作為朝中大員,又怎么可能會服從他的命令?想要確保這兩方面的獨立兵馬在一起奮勇作戰,只怕沒什么比朱友建往前線上靠一靠更有效果了。

  “況且朕也可以向二位保證,此次出征,朕只坐鎮大同府中,絕不親自出戰。林丹汗雖然勢大,可也沒有攻破大同的能力,這樣二位總該放心了吧?”朱友建只能拿出最后的條件,希望兩個人能夠答應。

  大同雖然靠近前線,但終究還是在長城防御圈之內的,再加上西邊的延綏鎮、南邊的太原鎮以及東邊的薊州鎮都不算太遠,朱友建真要是有什么危險,這三鎮便是舍了不要,也完全能夠及時將他救出來。更何況兩個人也知道朱友建的武藝,以及他胯下的那匹日行千里的汗血寶馬。

  所以最終兩個人還是答應了下來,同意此次讓朱友建御駕親征,而且還是繞開朝臣,悄悄地前往。當然了,免不了一番勸諫和叮囑,也都是一些絕不允許朱友建越過長城,深入草原的話。同時,也要心防備蒙古騎兵突襲,讓朱友建身邊必須保證有一支足夠的護衛力量。最后,兩個人又把侍衛將軍李青叫來,對他進行了一陣嚴詞警告,絕不能讓皇上陷入險地云云……

不過,饒是如此,朱友建依然遭遇到了一層情理之中的阻礙:當晚回到坤寧宮,朱友建將事情告訴了幾個女孩兒之后,女孩兒們全都是一臉的不樂意,在這一點上她們同朝中的那些大臣們的想法上是一致的。她們也不愿意朱友建再上戰場去冒險,她們更希望朱友建能穩坐宮中,調兵遣將,等著捷報就校  朱友建的這種行為,在她們看來,完全就是不顧自己幾個饒感受,只知道一味的逞強斗狠,滿足自己的想法。因而,當朱友建把御駕親征的事情剛出來后,就遭到了女孩兒們的一致反對,幾個人是異口同聲,十分整齊,根本不帶絲毫猶豫的。甚至就連一貫溫柔大氣、體貼自己的樸初瓏還把自己腹中的孩子給搬了出來,一副大有你只要敢走我就敢跟孩子一塊兒跟著去的樣子。

  也不光是樸初瓏,尹普美、鄭恩地和金南珠也是吵吵個不停,根本不愿意聽朱友建的解釋。而孫娜恩看上去柔柔弱弱,反對完了之后就坐在那里一聲不吭,可眼眶中泛出的淚花早就已經明了她的態度。

  女孩兒們這種意料之中的行為,朱友建雖然已經想好了怎么,可當看到她們的樣子之后,他還是不由得心就軟了。尤其是樸初瓏拿孩子事以及孫娜恩的眼淚,更是讓朱友建感到自己有些受不了。這種攻勢,對朱友建來,那可比十萬雄兵還要厲害了。

  但無論如何,朱友建都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自己都一定,也必須要親自統兵去會一會林丹汗,去為大明打下今后至少三五年之內的和平。不然,一旦讓林丹汗嘗到了哪怕那么一絲絲的甜頭,他今后都必然會如跗骨之疽一般,吸附在大明的身上,不斷地汲取自己所需要的養分。

要知道,林丹汗就是一條惡狗,雖然不如女真人那只老虎一般,會令人望而生畏。可這條惡狗發起瘋來,也是不容易被制住的。若是此次大明退縮了,或者派去的兵馬沒能將其擊敗,那林丹汗必然會得寸進尺,在今后更加肆無忌憚地入侵大明,提出各種過分的要求。也只有一次性地把他給打疼,打怕,那這條惡狗才會真正畏懼,才不敢再來。166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