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25章 與袁譚達成和平協議

  廣陵軍營大帳中,張昀與眾部將開會。

  張昀笑容滿面說:“我們此次出征,不僅消滅了紀靈主力,沉重打擊了袁術,而且獲得袁術賠償款一萬斤黃金,這些黃金全都用于造船和建設水軍。我本來拿不出錢來給陳登太守,對此深感有愧,這下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對陳登太守說,船必須造好,水軍也必須建設好。”

  陳登出列施禮笑說:“主公,敬請放心,三年內,我保證建造二十艘樓船,一百艘小船,一定把水軍建設起來,努力爭取五年內形成戰斗力。”

  張昀大笑說:“行!我希望明年我能乘船過來,趕緊派人疏浚水路,打通下邳到廣陵水路。”

  陳登點頭說:“沒問題,明年到下半年,水路一定打通。”

  張昀點頭說:“很好。明年一整年我們都得打仗,你廣陵的隊伍既要做后勤保障工作,還要督造船只,一線作戰就免了。”

  陳登好奇問:“明年和誰打?怎么需要一整年,是跟袁譚打嗎?”

  張昀搖頭說:“袁譚那邊,必須休戰,我想從這里回東海去,讓孔融和袁譚談判,青州一分兩半,孔融和袁譚各轄一半。北方必須安定,我才能放手和袁術打仗。”

  陳登更加好奇了,小聲說:“不是剛和袁術達成停戰協議嘛!他還送了這么多黃金給我們,我們假如和他打仗,會失去信譽的呀!”

  張昀笑說:“已經可以確定,袁術明年一定會稱帝。”

  所有人都驚叫出聲。

  張昀說:“袁術一旦稱帝,天下諸侯就會群起而討伐之,我們自然不能閑著,必須通過討伐袁術,盡可能多地擴展我們的控制區域。討袁以后,時局會發生激劇變化,諸候力量會在這次討伐袁術行動中,此消彼長。我們必須及早做好參戰準備,我們的力量只需漲,不許消。”

  陳登點頭說:“明白了。船肯定來不及建造,我可以想辦法提前征調漁船。”

  張昀點頭說:“很好!不管漁船用得著,還是用不著,都準備些。”

  陳登連連點頭。

  張昀說:“我以為孔融和臧霸只要能占據一半青州,就是成功。不必逼袁譚太緊,導致其全力反撲,我們要采取軍事與談判兩手策略解決青州問題。我們從這里返回時,先前往東海郡,擺出與袁譚決戰態勢,再讓孔融與袁譚談判。實在不行,就小打一下。假如大打,就真給袁術機會了。”

  眾部將連連點頭。

  張昀率領隊伍經過十多天的行軍,來到東海方向,駐扎下來。

  此時袁譚得到袁紹支持,正率領十萬大軍進行反撲,妄圖把孔融和臧霸趕出青州。孔融和臧霸正處于極度危難之境,張昀一到,孔融立即趕來報告情況。

  張昀在大帳接見孔融。

  孔融對張昀說:“主公,我原以為袁譚不經一戰,沒想到,他猶如深不可測深淵,臧霸大軍陷于其中,處處被動。青州全都是大山,隊伍行動極不方便。為之奈何?”

  張昀點頭說:“我們與袁譚終會決戰,但現在由于時局有變,我以為先可以與其談判言和。我的目標是只要能占據青州的一半,就是勝利。”

  孔融點頭說:“行!我去和他談。”

  張昀說:“你告訴袁譚,我們是奉旨討逆,你是天子任命的青州刺史,他假如違抗天命,我將率主力把他堅決消滅。”

  孔融點頭說:“明白,我知道怎么和他談了。”

  袁紹剛被曹操借天子之命任命為大將軍,變成了張昀上司。曹操這么做,自然是為了籠絡袁紹,防止袁紹南下攻占兗州。袁紹的戰略重點是把北方的公孫瓚給干掉,公孫瓚占據幽州,袁紹感覺是懸在他頭頂利劍,不干掉公孫瓚,他不敢發兵南下。袁譚是袁紹長子,袁紹十分寵愛,但袁紹真心不想在青州與張昀決戰,所以前期一直讓袁譚忍讓,哪知孔融和臧霸在袁紹看來有點得寸進尺,竟然不知好歹,占據了南部就可以了,還妄圖把整個青州奪占。青州是袁紹南下徐州通道,他怎么肯放棄?當得知張昀率主力在廣陵和袁術打戰時,袁紹便調撥十萬大軍給袁譚,由袁譚指揮,妄圖把孔融和臧霸逐出青州,索性把整個青州控制住。

  形勢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諸候戰略會隨形勢變化不斷調整。

  現在張昀回來,袁紹當然立即就知道了,他又得調整戰略了。

  袁紹對張昀極為忌憚,酸棗會盟時,張昀的勇猛袁紹一輩子都不會忘懷。在袁紹心目中,張昀仿佛是天降戰神,尤其是張昀在洛陽西側被董卓和呂布十數萬大軍包圍,仍然能夠毫發無損突圍,相反還殺了董卓數萬兵馬,極為震憾。現在的張昀可不得了,實力遠強于曹操,剛剛又打敗了袁術,在青州和張昀決戰袁紹沒有必勝把握。袁紹不想和張昀打戰,得知張昀回到東海正擺出挺進青州與袁譚決戰態勢,立即派人送信過去勸告袁譚,要袁譚堅守現有地盤,不要主動進攻臧霸。另外還要袁譚與孔融達成協議,按現有地界罷兵。

  袁譚在袁紹平定冀州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威震黃河以北。曹操為籠絡袁紹,也為了暗中制造張昀與袁紹之間的矛盾上表天子,讓袁譚當上的刺史。袁譚到青州之時,所控制地盤只有平原,于是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終于占有大半個青州。

  袁譚收到袁紹信后,也覺得不能與張昀決戰,因為對袁紹勢力來說,北面公孫瓚才是其最最主要對手,南部張昀暫時不具備重大威脅,只有解決了公孫瓚,然后才能解決張昀,由此決定按現占據地界罷兵。

  孔融得到張昀指示后,心中有了底,他返回青州后,立即去見袁譚。

  袁譚盛情接待孔融,打仗歸打仗,人情歸人情,兩人見了面,都非常客氣。

  袁譚和孔融一起喝酒,孔融的嘴巴非常厲害,他首先強調自己是天子任命的青州刺史,他是奉天子之命前來接管青州,青州不能有二主,建議袁譚離開青州。

  袁譚的嘴巴也不弱,強調他也是天子任命的青州刺史,問題出在天子,不出在他袁譚。他也要求孔融退出青州,或者回北海繼續當國相。

  孔融和袁譚你來我往,兩人邊喝酒,邊爭論。

  酒喝到量后,兩人也達成了協議,青州分成兩半,雙方罷兵,在昌邑與平邑間拉一條直線,南部由孔融控制,北部由袁譚控制。交界線附近,雙方都不屯兵。

  皆大歡喜!雙方不傷和氣,結為友好,互不侵犯。

  孔融返回報告雙方達成了協議消息,張昀非常高興。

  北方終于可以安定了,接下來,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袁術了。

  張昀又在東海待了幾天,等袁譚撤兵后,才率領隊伍返回彭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