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四章 外室

  為了反駁王爺,連立太子都拿出來做了反駁之詞。

  要照王爺這么說,那立太子也是皇上的家事,文武百官豈不是都不用過問了?

  這是不可能的事。

  他們官微言輕,兒子不成氣候與朝廷安危沒多大影響,最多不做官,禍害他們這些做爹的,可靖安王的兒子不同,他們是要做朝廷棟梁的,是要成為皇上和未來太子的左膀右臂的。

  一番話說的振振有詞。

  王爺冷著臉,就是不同意。

  護國公道,“靖安王何必如此執著?都是你的兒子,二少爺有這個能力勝任,大少爺身體虛弱,又何苦一定要為難他呢,戰場兇險,即便有以一當百之力也難全身而退,以大少爺的身子骨,不是把他置于險地嗎?”

  姜老王爺聽得一笑,“皇上還沒有撤掉靖安王世子的世子之位,在護國公口中就已經大少爺了?”

  “靖安王世子體弱多病也不是這一兩年吧,難道皇上當年立他為世子時沒有考慮到這么多嗎?”

  “靖安王忠于皇上,為守衛大夏血灑疆場,難道他會不知道立誰為世子對朝廷對百姓更好嗎?!”

  雖然姜老王爺沒想過讓齊墨遠上戰場。

  他這輩子在戰場送走了兩個兄弟,三個兒子,戰場對他來說是熱血之地,也是傷心之地。

  他希望孫兒們為守衛疆土而奮戰,可他也怕戰場和殺戮會帶走他的孫兒。

  給姜綰挑選夫婿的時候,姜老王爺沒考慮過武將之子,尤其是注定要上戰場的,不然以他的權勢,在手下將軍膝下挑個好兒郎娶了姜綰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府里有三個守寡的兒媳婦,他也怕膝下唯一的孫女兒將來也守寡啊。

  齊墨遠有沒有世子之位,姜老王爺并不看重,有世子之位也好,沒世子之位也罷,總在得失之間。

  別的大臣說話,姜老王爺都沒吭聲,護國公一開口,他就反駁,單純的就是看護國公不順眼。

  縱然上戰場諸多兇險,身為血性男兒,哪有不想上戰場殺敵的?

  齊墨遠并非大家看到的那么弱。

  想到這里,姜老王爺不明白了,為何靖安王世子要以弱示人?

  世子之位坐的太舒坦了,引人來搶嗎?

  這些暫且不提,總之,他孫女婿的世子之位可以不要,但容不得別人來搶!

  主動讓出來是一回事,被人搶走又是一回事了。

  齊墨遠是嫡長子,再加上有姜老王爺護著,王爺不肯換世子以及皇上的偏袒,護國公一黨要撼動齊墨遠的世子之位不容易。

  不過護國公也不是一點籌碼都沒有,皇上要反對改立齊墨銘為世子,他就請奏皇上立大皇子為太子。

  左右不論嫡長子是足智多謀還是平平無奇,只要他占一個嫡字,這太子之位就該是他的。

  本來皇上就拖著不立太子,他要太向著齊墨遠了,倒給了護國公他們理由請奏立大皇子為太子了。

  皇上倒也不是不滿意大皇子,只是他覺得沒必要太早立太子。

  歷朝歷代多少太子盼著皇上爹給他騰位置的?

  甚至有等不及的弒父奪位。

  想到這些,皇上就渾身不得勁。

  他覺得自己身體好的很,再活個二三十年沒問題,兒子如果沒有特別起眼的,可以跳過兒子考察孫兒,嚴格把關,才能確保不會出現昏君,把他和列祖列宗辛苦打下來的江山給葬送了。

  護國公通過請立太子給皇上施壓來逼靖安王改立齊墨銘為世子,王爺有些生氣了,“遠兒身子是差了些,不及銘兒,但做世子綽綽有余,而且鐵大夫也在幫著調理身子,已日漸好轉。”

  “我這個做父親的都不急著把手中兵權千秋萬代的傳下去,護國公倒是比我還著急,護國公府爵位也空了好些年,到前些時候才立的世子,早些年怎么沒見護國公兌現對老護國公的承諾立府上大少爺為世子?”

  “論文韜武略,府上三少爺都不及大少爺,護國公是打算把世子之位還給大少爺了?”

  王爺可是狠起來連自己兒子都坑的人,護國公惹他不快能落著好?

  一番話說的護國公氣的不行,然后朝堂就亂成了一鍋粥。

  保齊墨遠世子之位的和推舉齊墨銘的吵了起來。

  皇上坐在龍椅上,聽的腦袋疼。

  直接下朝走人了。

  朝堂上的事傳到柏景軒,金兒擔心的看著姜綰,“姑爺的世子之位不會被搶走吧?”

  安陽縣主是恨不得要弄死她們的。

  要讓二少爺奪走了世子之位,安陽縣主就成世子妃了,到時候她那尾巴還不得翹上天啊?

  姜綰正在看書,信手翻了一頁,“杞人憂天。”

  “真的不會被搶走嗎?”金兒還是不放心。

  “除非你家姑爺當街暈倒,否則絕無可能。”

  姜綰隨口來了一句,誰想到一語成讖。

  幾天后,齊墨遠還真當街暈倒了。

  不止暈倒。

  他還吐血了。

  姜綰說的斬釘截鐵,金兒也就放心了,她嘟著嘴道,“龐大姑娘還昏迷未醒,護國公就幫二少爺奪世子之位,他就不怕姑娘不救龐大姑娘了嗎?”

  一邊求她家姑娘,一邊惹怒她家姑娘。

  沒有護國公這么過分的了。

  姜綰翻了一頁書,抬頭看了金兒一眼,這丫鬟記性是有多不好,人家護國公連錦繡坊老板娘都要她救,還怕她不救龐嫣嗎?

  她要敢不救,太后肯定會給她下旨。

  人家有恃無恐著呢。

  不過每天待在柏景軒,什么都不用做,荷包里就多兩萬兩的感覺還挺不錯。

  金兒歪著腦袋問,“大少爺抓了護國公府管事的,查出護國公貪墨宮里的玉石,能把他充軍千里嗎?”

  要護國公的命她就不想了,金兒覺得充軍千里已經很不容易了。

  姜綰笑了一聲。

  充軍千里?

  充軍一里都不大可能好么。

  不過護國公府管事的家人都一起抓進了河間王府,這案子審起來容易啊。

  姜綰準備派人去河間王府問問,結果丫鬟還沒有出柏景軒,就傳來了宮里的消息。

  下朝后,護國公沒有走,而是去了御書房向皇上請罪。

  他御下不嚴,這么多年都沒察覺自己管事的在他眼皮子底下仗著皇上對他的寵信貪墨宮里的玉石,還以次充好,損了皇上的龍顏,請皇上降罪。

  認錯的很快,快的姜大少爺郁悶極了。

  護國公怎么就那么篤定柳總管不會把他招供出來?

  姜大少爺審問了一天一夜,威逼利誘用酷刑,柳總管始終一口咬定和宮里勾結貪墨玉石是他一人的主意,護國公毫不知情,連枕邊人都不知道。

  姜大少爺審問不出來,護國公又主動認錯,把從柳總管出搜到的金玉閣的房契地契以及這么些年經營掙到的三萬兩銀票呈給皇上,這案子也就只能查到這里了。

  姜大少爺就那么眼睜睜的看著皇上把銀票和房契地契讓常公公拿下去收好。

  他沒敢替姜綰要。

  不過他還記得皇上說的,找到貪墨的玉石都交給姜綰。

  從宮里出來后,姜大少爺就帶人去搜金玉閣了,但凡是玉石通通帶走,都是他妹妹的。

  從金玉閣出來,正好碰到龐大少爺。

  龐大少爺問,“柳總管招供了?”

  “要招供,我就不搜查金玉閣了,”姜大少爺嘆息。

  “問不出來也正常,”龐大少爺道。

  姜大少爺一聽這是有隱情啊,便問道,“此話何解?”

  龐大少爺道,“到昨兒我才知道,柳總管養了房外室,替他生了兩個兒子。”

  柳總管的媳婦是護國公夫人身邊管事媽媽,只給柳總管生了兩個女兒。

  柳總管在護國公府對妻兒寵愛有加,要不是昨天護國公痛快的讓姜大少爺把柳總管帶走,龐大少爺都不會起疑。

  他多留了個心眼,派人盯著護國公,才知道柳總管背著妻兒養起了外室,長子都六歲了,幼子才剛會走路。

  柳總管前腳被抓,后腳那外室和兩個兒子就被護國公移到莊子上去看著了。

  有兩個兒子在護國公手里,柳總管敢招供嗎?

  姜大少爺不去找姜綰了,柳總管人還在河間王府,沒移交大理寺,再審問審問,沒準兒能重挫護國公一回。

  只是姜大少爺沒想到,柳總管養外室的事,他媳婦并不知道,一聽說當即就瘋了,撲過來對柳總管就是抓啊撓啊的,河間王府的丫鬟都攔不住。

  氣呢。

  她是護國公夫人的陪房,柳總管就是娶了她,才得的護國公信任,一步步坐上了護國公府管事的位置。

  她從沒覺得柳總管會對她有二心,姜大少爺逼問,柳總管說金玉閣的事她不知情,把所有罪名都攬在自己身上,她都感動的要和柳總管一起赴死!

  這輩子她只替柳總管生了兩個女兒,心里都有愧疚,柳總管總說女兒好,女兒貼心,兒子才不省心呢,這些話猶言在耳,每每想起來心都暖洋洋的。

  她也努力了好些年,實在懷不上也就算了。

  誰想到她一放棄,他就養起了外室!

  這些年她日日伺候夫人,起早貪黑,想到外室在府外吃香的喝辣的,還有丫鬟伺候,她心態就崩了。

  這樣不忠之人,撓死才甘心!

  柳總管大概是心底愧疚,沒有還手,臉被撓的血痕累累,躲閃之間,腦袋磕到了床,人直接暈了過去。

  可憐姜大少爺只說了一句話,就看了一場熱鬧,等他想起來叫人潑醒柳管事的時候,大理寺的人也到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