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末世旅游開發路線”,以緒佑的駐防為主體,強行往北,打通一條末世絲綢之路,各大小民間團隊跟在駐防大隊伍的前后左右,駐防展開大面積的攻堅戰,民間團隊側面戰場御敵。
這樣龐大的一個計劃,預示著人們對于末世,從被動的防守,已經發展成為了主動的進攻,困難是一定有的,死人也是一定會死人的,但是如果一旦這條末世旅游路線被打通了,收益也是杠杠的。
風雪交加的湘城內,天色漸漸的晚了許多,卿溪然還在和緒佑、周東所商量項目的細節,文靜在這偌大的宅子里,推著嬰兒車東走西逛的,終于找到了廚房,卿家老別墅的廚房,跟別的人家的廚房都不一樣。
別的人家的廚房都是一間,或者一大間,卿家的廚房是一棟,對,一棟廚房!
就因為這是一棟廚房,所以文靜幾次路過這棟廚房,都沒發現這是廚房,她還以為是什么旅游景點呢。
后來抱著懷疑的心情,進這棟樓看了看,發現還真的是廚房,所有的鍋碗瓢盆該有的都有,還有大大的餐桌,這里分了上下兩層樓,一層就是那種非常大的一整張桌子,桌子下面是柜子,可以容納十來個人圍著這個桌子吃飯,二層屬于私人領域的小空間,有一個包廂,也有沙發椅子之類的,適合在這里一邊休息,一邊喝個下午茶。
環境非常的好,但也很雜亂,因為這里是廚房的關系,所以早就被余家的人翻來覆去的搜索了好幾遍,就是想從這個廚房里找出點兒什么吃的來。
但這套別墅都已經空置好幾年了,銀行每個季度都會派專業的清潔公司過來護理這棟別墅,為的就是保值,將來能賣個好價錢。
所以這廚房里頭怎么可能放食物?
也因此,文靜現在不得不收拾余家制造出來的爛攤子,不過還好她是個異能者,精力無限,一邊帶著孩子,一邊花了半個鐘頭,把這棟廚房上上下下給快速的打掃干凈了。
又看了看時間,時代基地的配送車應該到了。
她在來之前,就在時代基地里找熟人下了訂單,專門給長山頂配送食物和水,用的是卿溪然的私人晶核卡,這個卡卿溪然說了,文靜有使用權。
晶核卡里的余額文靜沒有查,反正讓她用她就用唄,按照卿溪然的要求,配送的水一定要是從金仙村卿溪然家避難所的水井里打出來,用了大號礦泉水的桶子,一次性的給她送來十幾桶,還有各種已經調配好了一一草的農作物,都是一小份一小份包裝好了的。
因為一一草和末世后的變異農作物,彼此摻雜的分量必須精確,林濤經過研究后發現,不同的農作物其中蘊含的末世生長激素不同,因此就需要不同分量的一一草來抑制這種末世生長激素。
所以湘城的農作物種植出來,都會進入專門的加工工廠,生產成一小份一小份的那種,起初用的都是手塑的陶瓷罐裝起來的,后來人們發現制作這種陶瓷罐費時又費力,關鍵是陶瓷罐裝食物賣出去,還要花晶核幣把陶瓷罐收回來,用以節約陶瓷罐。
后來時代基地的專家們,就提出用塑料袋把食物包裝起來,還能壓縮成真空的方便保存,因此,現在時代基地出產的食物,都是那種一袋100G,或者300G的真空壓縮的包裝。
米也是一樣,都是分了100G和300G的規格,人們拿回家想辦法加熱一下就行。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民間團隊,覺得這樣非常的麻煩,雖然因為真空包裝,食物可以保存很久,但他們出去刷怪,總不能餓了,就找個地方生火加熱食物吧?
如此一來的話,出城就要帶上鍋碗瓢盆……是不是很麻煩?
所以根據這些民間團隊的需求,時代基地里某些很無聊的專家,就設計了一個半熟食物加工廠,和全熟食物加工廠,意思就是,在工廠內,把食物給弄成半熟的,這樣出去警戒線打怪的人,只要找到一堆火,隨便弄個容器,把食物給弄全熟就能吃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家口味各有不同,在加熱半熟食物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調料。
全熟的食物,顧名思義,就是全熟的,打開包裝就能吃,邊打怪邊吃,實在不要更方便。
所以說,湘城能把一個出去打怪的后勤工作,給做到這樣的細致,而別的城市的幸存者,活在各種水深火熱中,餓了撿垃圾吃的都有,但湘城卻在生、半熟、全熟……各種食物包裝上面糾結。
生活在湘城的民間團隊,實在是不要太幸福,說出去怕是會被別的城市的民間團隊捶打。
話說回文靜這個大廚,她就很矯情的非常不喜歡湘城全熟加工廠弄出來的食物,所以她要人送過來的食物都是全生的,身為一個立志照顧好身邊所有人的異能者,她每日苦心鉆研菜譜,帶著孩子跟在卿溪然身邊到處跑,做飯就是她的樂趣。
便是在黑夜來臨,鵝毛一般的大雪,從高空紛紛揚揚的落下,配送的小貨車從山下一路上來,雪亮的燈光照著前方的路,從側門進了卿家的別墅。
此時,正在卿家的大門口,蜷縮著余家那一家子,余老太太已經被凍得不行了,她花白的頭發在風中飄揚,整個人哆嗦著,看樣子十分的可憐。
余明朗沿著雪白的圍墻,一瘸一拐的從側門處走來,隔了老遠,就對正門處的余家人喊道:
“有一輛運送物資的車進了我們家,我剛才看見了,他們在門內卸貨,好多礦泉水,好多好多的食物。”
他之前被文靜丟進了竹林里,半天沒緩過氣兒來,現在緩了過來,就沿著卿家的圍墻走了一圈,想要尋找什么突破口,看看能不能進入卿家別墅里去。
結果就讓他看到了有物資車送了好多物資進入卿家側門的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