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

  “騎術還不錯,只比我慢了半里。”

  兩刻后,在懸泉置東南邊數里外的山谷里,傅介子已在此等候了一會,氣定神閑地看著剛剛拍馬趕到的任弘。

  “普通驛馬,比不得傅公的寶馬。”

  任弘半年功夫能有多高超的騎術啊,他已經盡力了,有些羨慕地看著傅介子坐下的高頭大馬,肩高至少七尺半,是品級僅次于汗血馬的烏孫西極馬。

  再看左右景色,這一路來,雖然也有綠洲點綴,但仍是荒涼的戈壁占多數,可抵達這火焰山中時,綠色卻占據了整個山谷,胡楊林紅柳肆意生長。

  原來,這兒竟有一條清澈的溪流,從火焰山懸崖上涌出,給死寂的戈壁荒山帶來了生機。

  這便是懸泉,也就是傅介子口中的“貳師泉”。

  本地有傳說,說太初四年時,漢武帝的小舅子李廣利伐大宛功成后返回,士兵軍馬渴乏,但左右卻無一滴水。貳師將軍李廣利仰天長嘆,激憤之余,拔刀刺入石壁,而后山峰震而啜啜,泉水蕩而潺潺,隨刀勢飛泉涌出,眾將士得以開懷痛飲。

  而且這泉水似乎有靈,人多水多,人少水少……

  傅介子聽罷卻只笑道:“你覺得這傳言是真的?”

  任弘搖頭:“雖然那時候懸泉置尚未設立,但依我看,貳師將軍恐無此神通。至于泉水多寡,據我來此觀察,全指望祁連山的雪化不化。”

  “若是夏秋,雪化得多,便水大,能流到懸泉置去。可若在春冬,祁連山的雪凝固不化,那水流便幾乎沒有,流上一里,便湮沒于黃沙戈壁中了。”

  河西走廊上的不少河流,都是這種情況,所以大軍若是選在春冬過境,光飲水都成大問題。

  “看來你是明白河西水文的。”

  傅介子道:“不錯,吾等至此時,已有此泉。”

  他走到泉水邊,捧起一捧,直接送入口中,水質清冷味甘,一如當年!

  “我當時遇暑患病,便是靠了此水,才得以活下來的,否則,便要如他們一樣,葬身于此了。”

  傅介子的目光投向溪水對面,那兒數十座微微隆起的黃土墳冢,便步行過去,對著它們恭恭敬敬地作揖。

  一眨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但他卻發現,本該被風沙吹倒掩埋的胡楊木制墓碑被扶正,而且,墓前顯然有人放置過祭祀用的東西,甚至用小石子堆積,仿佛神龕,又猶如祭壇。

  傅介子詫異道:“這是當年病逝于此的西征軍袍澤,當時只能匆匆掩埋,近日誰來此祭拜過?”

  任弘拾起一顆石頭,走到墳冢前單膝跪地,輕輕放到石堆頂上道:“徐嗇夫一直讓人得空過來就修繕祭拜,下吏常過來騎馬取水,看見墓牌歪了,便扶一扶,每次到墓前放一顆石子。懸泉置窮,邊塞也沒有什么好物什,下吏只能以此作為祭奠諸士卒的心意了。”

  做這件事時,任弘倒也什么深遠心機,只是可憐這些葬身異鄉的漢軍將士。

  看看胡楊木上的籍貫,有關中的,有河東的,最遠甚至有會稽郡的……幾乎遍布全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帝國的開拓付出了生命,卻無人記得其名字,家人也遠在千里之外,血食難繼。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漢朝能夠掀翻壓在身上的匈奴,一舉崛起為老大帝國,靠的不止是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也不止是衛霍的將兵之道,更有這千千萬萬個漢兵的前赴后繼……

  聽蘇延年說起任弘的豪言時,傅介子只是一笑,得任弘獻上烤馕,說其妙處時,傅介子也只是微微頷首。

  可這一次,面對這日積月累的小石堆,傅介子竟有些動容,長嘆道:

  “你年紀雖輕,卻是有心了。”

  沉吟片刻后,卻忽然問任弘道:“任弘,你方才在堂上,口口聲聲說,大漢即將重返西域,是誰告訴你的?”

  任弘笑道:“是傅公告訴我的啊。”

  傅介子怫然不悅:“胡言亂語!”

  也就傅介子出發前與大將軍霍光密談過,清楚帝國未來的計劃。一般的邊將軍吏,如蘇延年、陳彭祖等人是不知情的,任弘區區置所小吏,更何從得知?

  任弘卻振振有詞:“我聽過往的官吏說,當年,孝武皇帝第一次伐宛失敗,又亡浞野侯趙破奴之兵二萬人于匈奴。公卿及朝議都希望,能暫停攻大宛,專力對付匈奴。”

  “但孝武皇帝卻力排眾議,認為只有先奪取西域,才能徹底斷匈奴右臂,最終實現滅胡之業。若是連大宛都收復不了,則西域諸邦及烏孫、康居之屬都會輕視大漢,歸附匈奴!”

  “果然,自貳師將軍伐大宛,引天馬歸漢后,西域多遣使來貢獻,再也不敢對漢不敬。只是后來朝廷罷了輪臺屯田,使者漸稀,經營西域的事業,才功虧一簣。”

  “如今朝廷時隔十一年,再度讓傅公率眾出使大宛,迎天馬,我以為,這是將承緒孝武皇帝之策的訊號,這豈不是意味著,我大漢,要重新經營西域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任弘啊任弘,你果然十分敏銳。”

  傅介子承認了這點,不知是不是任弘祭祀戰死袍澤的舉動打動了他,接下來的話,不再拐彎抹角,而變得開門見山:

  “既然如此,你也已打聽到,使團奉命去大宛迎回的天馬,半道就死了吧!”

  “下吏確已聽聞。”

  傅介子苦笑道:“當年在貳師泉邊,第一時間能飲水的,不是吾等這群饑渴的兵卒,而是來自大宛的天馬。當時貳師馭下失當,不少官吏貪污,在他們看來,普通士卒死了幾百上千無所謂,但大宛天馬,卻一匹都少不得!”

  “可這次,我作為正使,卻是連一匹活著的天馬,都沒帶回來啊。”

  傅介子看著任弘:“所以在你看來,我使命未完成,回朝后恐將受責,是不是應該同吳宗年一樣,心中驚慌?”

  “而又遇到你獻烤馕,可以作為功勞補過,則猶如絕渡逢舟,應該大喜過望才對?”

  方才在堂上,副使吳宗年聽了任弘陳述后,的確很是驚喜,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傅介子這廝,卻安如磐石。

  看來事情沒有按任弘預想中“雪中送炭”的劇本走啊。

  任弘只能道:“傅公是做大事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豈會與副使一般失態?”

  傅介子笑道:“那你說說看,我為何不慌?”

  這是第二次考較么?

  “因為傅公心中有底……”任弘其實在來貳師泉的路上,也在琢磨這件事。

  他的目光,落在胡楊林里一些多年前被拋棄的枯骨上,那是牲畜的骨頭,靈光一閃:“這次傅公雖未帶回活的天馬,卻有死馬骨!”

  戰國時,燕昭王的大臣郭隗,借用一則耗費千金只買來一副千里馬骨的典故,向燕昭王表明:一兩匹千里馬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的態度。

  任弘道:“這次也一樣,朝中派遣傅公出使西域,雖然名義上是為了天馬,可實際上,卻是為了再探西域,拉攏親近大漢的諸邦,敲打那些投靠匈奴的君主,看其是否還會歸漢。”

  想明白后,他越說越順:“而傅公在龜茲斬殺匈奴使,已然表明了大漢的決心,也試探了龜茲等國的態度。故傅公雖亡兩天馬,但取得的成效,卻遠勝于天馬帶來的利好!”

  傅介子外表粗獷勇武,心卻很細,是個不好糊弄的聰明人,恐怕也早就吃透了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知道朝中的霍光不會因此責罰,所以才一點不慌吧?

  事到如今,任弘只能盡力展示自己的“智慧”:

  “當年的博望侯張騫,他其實也未能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使命,但卻保持了臣節,探訪了西域,讓孝武皇帝得以知道西域虛實,有了斷匈奴右臂的計劃,故而加官進爵。”

  “如今的大將軍是重實利而不重虛名的人,所以下吏以為,傅公定能得到朝廷表彰。”

  傅介子反問:“哦?這倒是奇了,你從未去過長安,更未見過大將軍,豈知他是重實利不重虛名之人?”

  任弘笑道:“下吏聽聞,前年,御史大夫桑弘羊下獄誅死,但其主持的鹽鐵之政,現在不還在使用么?”

  始元六年,霍光發動賢良文學,借鹽鐵會議斗了桑弘羊。元鳳元年,又一舉誅滅了桑弘羊與上官桀、燕王、蓋主的謀反,又讓丞相田千秋名聲掃地,將政敵一舉清空。

  賢良文學們頓時歡呼雀躍,滿心期待著他們和郡國豪強們深惡痛絕的專賣制度,會一起被摧毀。

  然而,大將軍霍光卻只是廢除了酒類官賣一項而已,天下鹽鐵官、均輸平準照舊運轉。

  由此可見,霍光,這是個極其務實的政治家,殺其人,用其政,雖然屯田輪臺,是桑弘羊和丞相田千秋提出的,但只要符合霍光的利益,再度啟用這方略,老霍絕不會有遲疑。

  任弘道:“大將軍既然能殺其人而用其政,足見胸襟!定知傅公有功而無過,屆時,若再借機向朝廷獻上烤馕,提出下一步進取西域的方略,更是大功一件!以后的西域之事,亦當由傅公來主持!”

  傅介子看著任弘,他是如此年輕,比自己當年在西征軍中做什長時還要年少,但這見識,以及對政事的敏感,卻又如此驚人。

  縱觀整個使節團,哪怕是副使吳宗年,也不可能看得如此透徹,任弘作為局外人,要依靠有限的信息,能做到這點,殊為不易。

  “任弘啊任弘。“傅介子點著他贊嘆道:”我沒看錯,你果然是被戈壁埋沒的一塊璞玉。”

  來了!

  任弘立刻接話:“但再好的玉,深藏石中,也無人能知,需要卞和發現。”

  他朝傅介子作揖道:“下吏愿附傅公驥尾,隨君出使西域!”

  傅介子卻不置可否,只笑著道:“所以,你真正想向我獻上的,不止是烤馕。”

  “還有你本人?”

  “任弘啊,你的見識和膽略倒是不錯,性情言談也合我口胃,但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可得如實回答。”

  任弘拱手:“下吏將無所不答!”

  傅介子肅然道:“西域絕遠,兇險異常,一般人避之不及,你年不過弱冠,為何偏就想去呢?”

  PS:醒來才發現忘了設置自動更新了,汗-_- 。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