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1章 元鳳四年春

  任弘昨天去了步廣障一夜未歸,趙漢兒有些擔心他會不會在半路遭遇亡人盜賊,而韓敢當則嘿嘿笑著說,任弘這雛兒估計是升了官后太過高興,到鄉中女閭找樂子慶祝去了。

  “聽說那新進了幾個胡婦,任弘張口閉口都是西域胡婦,定是好這口的。”

  直到次日接近下午的時候,任弘終于騎著蘿卜慢悠悠地出現。

  二人才知道,任弘昨日半路被孔都尉派人追了回去,還接到了一份來自長安的征辟,除為傅介子使團的“假吏”。

  老韓有些發懵,這才想起來,任弘說過的,舉薦他做燧長的“大人物”就是傅介子。

  “但那‘假吏’是個啥官,怎么沒聽說過?”

  大漢朝不同體系里的官員名目多了去,怎么可能個個都知道,任弘便拿出昨日奚充國告訴他的事現學現賣:

  “汝等可知常惠?”

  韓、趙二人搖頭,任弘只好道:“那蘇武總知道罷?”

  韓敢當一拍大腿:“蘇子卿使匈奴,持節十九年不失,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蘇武是三年前才從匈奴歸漢的,歸來后擔任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在漢朝官府的宣揚下,他的事跡早已傳遍四方。

  也因為蘇武名聲太大,兩年前蘇武的兒子參與燕王、上官桀、蓋主的謀反被誅殺后,一向心狠手辣,喜歡斬草除根的大將軍霍光竟未敢追究蘇武……

  任弘繼續道:“今上繼位后,大將軍與匈奴達成和議,派人索要蘇武等當年被扣留的使節,匈奴明明將蘇武置于北海,卻謊稱他已死,漢使也信以為真。”

  “好在有一位隨蘇武出使匈奴,一同被扣留的吏士求見漢使,原本述說此間情形,告知蘇武所在。又教漢使,好好與匈奴講道理沒用,他們反而更信奉神怪之事,不如告訴匈奴單于: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漢使依其言行事,匈奴單于聽聞后果然大驚,信以為真,這才答應讓蘇武歸漢……”

  趙漢兒笑道:“那吏士真是聰惠。”

  任弘道:“對啊,這吏士,正是常惠!”

  “常惠和蘇武一同歸漢后,如今在朝中為中郎,管著典屬國右曹之事,秩祿與傅介子同。不過他當年在蘇武使團中擔任的,便是‘假吏’之職!”

  假吏猶言兼吏也,是一種權宜奉使的下級吏員,說白了就是臨時工,但也是有秩祿的臨時工,任弘不由感慨,自己在邊塞驚心動魄,拼死拼活,最后能混上兩百石,卻是靠了烤馕。

  還有傅介子的一句話……

  太真實了,朝中有人好辦事啊,他更加篤定,這世道,相比于老老實實砍人頭混資歷,抱準大腿果然是沒錯的。

  韓敢當一下子有些悵然若失:“這么說,燧長要離開破虜燧了?”

  任弘頷首:“然也,我這幾天就要卸任,與傅公派來的騎吏奚充國一起,去河倉城督造馕坑,籌備使團的干糧,來年開春傅公抵達敦煌后,再一同出關。”

  離開玉門的第一站是樓蘭國,別看樓蘭離漢最近,但她與玉門關、陽關的距離,足足有一千漢里……

  而且在抵達水草豐饒的羅布泊前,還要跨越令人談之色變的白龍堆、三壟沙,行進速度極慢,若不備足水和干糧,就要死人嘍。

  而河倉城屬于玉門都尉,作為軍需倉庫,為長城烽燧以及西進東歸的使團提供糧食、衣物、草料,在那就近制馕,的確最為方便。

  任弘已經開始交接后事了:

  “我向步廣候官推薦了汝二人為燧長,但候官以汝等不識字為由,沒答應。”

  任弘有些無奈,按理說韓、趙二人都已增秩至比百石,當燧長綽綽有余,但沒想到,漢朝對官吏識字要求嚴到這種程度,也難怪宋萬耿耿于懷。

  “就算做了燧長,也沒意思了啊。”

  韓敢當道:“一同守燧與匈奴死戰的五人,呂廣粟、張千人受傷退役。任弘再一走,就只剩我與這胡……漢兒,整日盯著他這張圓臉看,乃公可受不了。”

  “別急,來年就只剩你一人了。”

  趙漢兒冷不丁地說道:“我在破虜燧呆了十多年,從胡地逃回后,被趙燧長收養,他死前讓我好好守著燧,別想著往塞內走,說不管我到哪,他人都只會將我當成胡兒……”

  “我聽了趙燧長的話,在破虜燧守了這么多年,也算對得起他的養育之恩。”

  趙漢兒摸摸頭上的發髻,笑道:“現在我想明白,想透了,我是堂堂正正的漢兒,想去哪,就去哪,也是時候,離開此處了!”

  “真只剩我了?”

  韓敢當一愣,他的家在幾年前沒了,只剩下仇恨和憤怒,這才來烽燧守邊,希望能殺胡為妻女報仇。一屁股坐死那百騎長后,仇怨稍消,笑容也多了些,又覺得與任弘、趙漢兒還算意氣相投,終日喝大酒吃好肉,日子也挺不錯。

  如今忽然兩人要走,只剩下他一個,頓覺寂寞。

  便一摔手上的甲,怒道:

  “既然如此,老韓我也不干了,那孔都尉一味令吾等龜縮不得出塞,想來也等不到擊胡的機會,我在這枯守作甚。”

  趙漢兒卻反問他:“不做兵卒,你還能做何事?”

  韓敢當啞然,不同于任弘識字,會一手好廚藝,趙漢兒能打獵,他除了殺人砍腦袋,還真不會其他本領,往后做什么呢?也學呂廣粟他們買田好好過日子?重新娶妻生子?在敦煌邊地慢慢老死……

  韓敢當雖然四十歲了,但心還活在二十,有些不甘。

  反觀任弘,明明可以去步廣候官,做一個安逸的尉史,卻辭了輕松活,偏要去西域冒險。

  出使西域,只要去了活著回來的人,都能得到一大筆錢,運氣好還能立功。但風險也大,使團全部覆滅于黃沙或匈奴人刀下,是常有的事。

  “任弘不論是近身搏殺還是弓弩遠射,其實都不算厲害,他竟也不怕。”

  韓敢當佩服任弘的勇氣之余,也有一絲羨慕。

  畢竟韓敢當也不是能好好過安定日子的人,只可惜空有一身本領,無處投效……

  他忽然一拍腦袋,想到一個主意:“任弘,不如我也隨汝等去西域,何如?”

  趙漢兒打破了他的妄想:“你想甚么,持節使團,豈能隨便塞人?”

  “其實……”

  “傅公還讓我和奚騎吏做一件事。”

  任弘也正有此意,對二人笑道:

  “這次出使不同往常,需要征募一些忠于大漢,且悍不畏死,能以一敵三,甚至以一敵五的勇士同行!”

  時光如梭,光陰似箭,這才眨眼的功夫,三個月的冬天竟已結束。

  元鳳四年春,到了!

  一月初的一天,敦煌郡絲路干道上,打東邊來了一個車隊,駝背上滿載絲綢,更有馬車拉著上鎖的厚實箱子,由伍佰、材官持刃看著。

  這正是傅介子的使團,他老人家仍持節乘車在前,隊伍里有不少數次隨他西出玉門的老人:副使吳宗年,吏士孫十萬、盧九舌等。

  但也添了幾個新面孔,多是在長安征募的“勇士”。

  比如來自會稽郡的材官鄭吉,他是使團里唯一一個南方人。

  和后世南方人更扛凍不同,鄭吉眼下雖然捂著很厚實,但騎在馬上卻直打哆嗦。

  “不是入春了么,敦煌邊塞為何還這么冷。”

  “到懸泉置就好了,還有十來里。”作為翻譯官的盧九舌的確有語言天賦,整個使團中,就他能跟滿口會稽方言的鄭吉聊得來,語速還是那么快,說道:

  “那有熱炕,有鐵鍋炒的好菜,有滾燙的羊肉湯……”

  他看了前面孫十萬魁梧的背影一眼,促狹地笑道:“對了,還有剛出爐的烤馕呢!”

  本來還走得好好的孫十萬,聽到這個字,忽然蹲下身子捂著胃,回頭朝盧九舌怒目而視:

  “別跟我提馕!”

  PS:第二章在晚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