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衍真是你們宋國的臣子嗎

  曷魯與大迪烏是正月離開的金國,二月到達登州,五月來到東京,然后他們幾乎一直被軟禁在同文館里。

  一直等到八月,也沒有人與他們談南北夾攻遼國之事,更沒有人跟他們解釋李衍是怎么回事,以至于曷魯急得口舌生瘡鼻子竄了好幾次血。

  直到八月底,趙佶才將曷魯與大迪烏叫來,說:“兩國友善,一切不變,只是盟約一事,還有些細節,尚需再確認一下。”

  曷魯一聽,就知道趙佶所說的是后山九州和平、灤、營三州一事,道:“書約已定,怎可輕改?”

  說起這件事來,趙佶君臣就郁悶不已!

  當初,趙良嗣出使金國時,跟蔡京和童貫說:“良嗣定當竭盡全力為咱們大宋爭取利益,不過良嗣有個請求。”

  蔡京問:“什么請求?但講無妨。”

  趙良嗣說:“良嗣請求攜帶國書前去,這樣方顯的正規和重視。”

  在那之前,宋國曾派人去聯系過金國,可趙佶君臣覺得所謂金國就是一群方外野人,根本不能跟大宋相比,因此給完顏阿骨打下得是的詔書,結果完顏阿骨打大怒,將宋國的使臣扣下。

  趙良嗣可不想也被金人扣下,才跟蔡京和童貫討要國書。

  童貫說:“現在就給女真人使用國書還為時過早,你這次先去看看情況再說,如果確實需要,下次去時再使用國書也不遲。”

  趙良嗣很尊重童貫,見童貫這樣說,他只好默然不語。

  蔡京說:“這樣憑空去談也不是好辦法,我看,還是請皇上寫份手札吧,你攜帶手札而去,這樣可信度比較高。”

  童貫稱贊道:“還是太師妙計多啊。”

  不久,趙佶便下詔任命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趙良嗣代理朝奉大夫擔任正使、忠訓郎王環為副使,從登州乘船渡海去往金國。

  對外則依然宣稱,他們前去遼東只為買馬。

  趙良嗣那次去女真既沒帶國,只隨身攜帶了一份由趙佶御筆所寫的手札。

  那份御筆手札中寫道:“據燕京并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復舊,將來與契丹銀絹轉交你們金國,雖無國信,必不妄言。”

  趙良嗣一行從登州上船,渡過渤海灣到達遼東蘇州關,他們計劃從這里乘馬去往淶流水河畔的阿芝川拜見完顏阿骨打。

  蘇州守臣名叫高國寶,他對趙良嗣說:“你們不必去阿芝川,陛下此時正在咸州,你們可直接去那里。”

  趙良嗣于是改變行程直奔咸州。

  趙良嗣一行到達咸州時,完顏阿骨打已經率軍離去——那時,金軍正兵分三路殺向遼國首都上京。

  趙良嗣一行人于是快馬加鞭不停的追趕,最終在青牛山追上了完顏阿骨打。

  幾天后,趙良嗣跟隨完顏阿骨打來到上京城南一座山坡上。

  那座山名叫龍岡,四面群山環衛飛鳥翔集,松濤林海佳氣蔥郁,站在山頂上頓感心曠神怡。

  從龍岡望向不遠處的上京城,趙良嗣感慨萬千——他熟悉那座城池,他在遼國當官時曾來過多次。歲月滄桑山水輪轉,城池依舊物是人非。他沒想到自己會以大宋使者的身份再次來到這里。

  完顏阿骨打對趙良嗣說:“你現在隨我下山,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然后再選擇去留。”

  完顏阿骨打騎馬下山親臨陣前,令將士擂鼓助威。

  霎時間,號角大作戰鼓齊鳴。

  只見金戈鐵馬的騎兵呼嘯而去,步軍隨后如波浪一般鼓噪而進。

  從早晨開始攻城,還不到中午,大將阇母就率軍捷足先登攀上城墻攻克了外城,上京留守達不野隨后率殘軍投降。

  趙良嗣看得是心驚肉顫,他萬萬沒想到,女真人竟然這么能打!

  隨后,完顏阿骨打在軍營大帳里正式接見了趙良嗣。

  趙良嗣簡要闡述了大宋的主張,他說:“燕京一帶本是漢地,五代時被契丹占領。現在,我國想與貴國聯合夾攻遼國,貴國取中京一帶,我我取燕京一帶,不知貴國以為如何?”

  完顏阿骨打說:“契丹無道,已被我殺敗,按理說,契丹的全部州城都應該歸我,都是我家田地,但念及你們宋國皇帝的一片好意,以及燕京本來是漢地,所以,我答應將燕京給你們。”

  趙良嗣說:“契丹運盡數窮,如果我們南北夾攻,它不亡何待?貴國同意結盟甚好,從今天起,咱們兩國都不可再與契丹講和。”

  完顏阿骨打頭腦極其精明,他很清楚趙良嗣的話中含義,所以爽朗地說:“咱們兩家已經通好有了約定,我怎能再與契丹講和?”

  聽了這話,趙良嗣很高興,道:“今日之約定,雖然沒設盟誓,但有蒼天為證,不可悔改。”

  完顏阿骨打道:“天神為證,絕不悔改。”

  得了完顏阿骨打的承諾,趙良嗣的心情很好,還賦詩一首:建國舊碑胡日暗,興王故地野風干。回頭笑謂王公子,騎馬隨輦上玉鑾。

  晚宴后,趙良嗣隨同完顏阿骨打又回到軍中大帳,開始討論具體事宜。

  這時,趙良嗣一行人才得知,趙佶親手所寫的是燕京并管州城。

  而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是,宋國只要燕京(幽州,后世的北京附近)、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七州,就算將介于太行山前山后間的儒州也算上,那只不過也才八個州。

  這跟趙佶君臣心中所想要的完全不一樣。

  趙佶君臣想要的是整個燕云之地。

  而整個燕云之地,共十九個州,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太行山后面的九州,也就是云州(遼西京,后世的山西大同)、武州、新州、媯州、應州、朔州、寰州、蔚州以及儒州。

  第二部分是燕京及所轄的六州共七州,也就是幽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這部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將瀛、莫二州加上,不算易州和景州,這是石敬瑭當初割讓給契丹的,經過歷史變遷,瀛、莫二州(還有一個寧州)其實早就被周世宗柴榮收復,后來宋國繼承了這兩個州,并以這兩個州為基礎建立了國防線,而易州雖然沒被石敬瑭獻給遼國,但是后來晉將孫方簡以易州叛附于契丹,自那以后契丹一直維持著對易州的占領,景州也不是石敬瑭所獻(當時契丹已經占了景州),不過景州原來也是漢地,屬于長城以內,所以,現在的山前七州應該是燕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七州。)

  第三部分是平州、灤州、營州三州,也就是平州路。

  這三部分相當于是通往中原地區的三條通道。

  第一條通道,雖然也能通往中原地區,但因為這條通道上有陳家谷、雁門關、飛狐口等險關以及河東地區的一道道天險,還有強大的西軍協防,因此山后這九個州在戰略價值上其實稍差一些,說白了,這九個州宋國就是得不到,也沒甚么關系,只要宋國能經營好河東地區,胡人很難從這條通道進入中原。

  第二條通道,是最重要的,只要胡人占了這七個州,想進入中原地區,那簡直是易如反掌,而且只要過了宋軍的防區(瀛、莫二州以及雄州、霸州一帶),前面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縱馬一兩天就到黃河邊上,過了黃河,一兩天就能直撲東京汴梁,然后就能對東京汴梁發起進攻,試問,宋國的一眾皇帝能不想收復燕京一帶嗎?

  除了前兩條通道以外,平、灤、營三州所組成的平州路也能通往中原地區,只不過這條通道要比第二條通道要多打幾關。

  這三條路雖然都能進入中原地區,但每一條上都有數道險關。

  如果能將這三條路全都收復了,再輔以精兵和穩重之將,漢人內部只要不出問題,胡人就別想進入中原地區,漢人也就不會受胡人侵擾。

  可是!

  趙佶的藝術水平雖然極高,但地理知識卻嚴重不行,他只知道燕云地區重要,卻不知道燕云地區為甚么重要,更不知道燕云地區實際上是三部分,只當燕京并管州城就包括了這十九個州。

  要命的是,趙佶還沒將這當回事,沒跟大臣商量,就隨手給趙良嗣寫了這個有著巨大漏洞的御筆手札。

  更要命的是,這是趙佶寫給完顏阿骨打的私信,趙良嗣此前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內容,以至于一點準備都沒有。

  得說趙良嗣的反應還很快,他立即臨場發揮道:“燕京一帶的漢地共有十六個州,也包括西京所轄的九個州。”

  完顏阿骨打很大度,也是因為那時他覺得云地還是遼國的地盤跟他們金國沒有甚么關系,所以說:“據說阿適(天祚帝的小名)逃到西京去了,待我抓獲阿適后,西京及所屬州縣好說。”

  見完顏阿骨打這么好說話,趙良嗣立即又進一步說:“還有平州、灤州、營州,它們也屬于燕京漢地的范圍。”

  完顏阿骨打剛想張嘴,翻譯高慶裔就用漢語搶先一步對趙良嗣說:“今天主要討論燕京所轄之地。西京路和平州路是另外兩路,不在燕京所轄范圍之內。”

  完顏阿骨打多精明,立即意識到這其中可能有問題,便說:“此事明天再給你答復。”

  趙良嗣也不好逼得太緊,只能又列舉了六條意見,道:“一、將來舉兵之后,金軍不得過松亭關、古北關和榆關,免得兩軍相見發生不測。二、兩國的具體地界,到時候再商量,暫且以古北關、松亭關以及東榆關為界。三、定約之后,不可再與契丹講和。四、西京管轄的蔚、應、朔三個州,離我大宋最近,我國將來舉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歸化、奉圣等州,待金軍抓獲天祚帝后再作交割。五、你們金國要將燕云之地的民眾全都遷走,這沒有道理,這樣好了,契丹、渤海、溪人等有色之民你們可以遷走,漢兒則歸我們宋國。六、兩國以義理通好,將來本國取了燕京,你們卻要遼國官員的錢物,這樣做沒有義理,應該除去。七、事定了之后,咱們應當在榆關之東置榷場無易有無。”

  宗翰仔細聽完,回答說:“所言都好。但蔚、應、朔三州,恐怕阿適也可能跑去,那些地方,等到我兵馬去后再作商量。至于遼國官員錢物之事,咱們以后再談,如果真不合適,可以除去。”

  希尹說:“我朝皇帝親自督戰上京,并且我們把契丹的墳墓、宮室、廟像都放火焚燒了,已徹底斬斷與契丹通和之可能,這些你都看到了,我們絕不會和契丹講合。”

  完顏阿骨打也道:“如果契丹派人來與我講和,我會對他說:我已與宋國約定,把燕京給了宋國。除非你把燕京給宋國,否則我不會和你講和的。”

  從雙方的交談來看,金國對于宋金聯盟還是很有誠意的,至少目前還是很有誠意的。

  雙方商量了一番之后,便約定:金國兵馬自平州松林向古北口進發。宋國兵馬自雄州向白溝進發。雙方都不可違約。如果違約,之前的所有盟約都不作數。

  第二天早上,趙良嗣又去找完顏阿骨打,想要定死云地歸屬,再索要平、營、灤三州。

  可惜!

  完顏阿骨打根本就沒見趙良嗣,只是讓他的庶長子完顏宗干代他出面。

  原來,昨夜高慶裔找了完顏宗干等大將陳述了平、營、灤三州的厲害關系,并說了不將此三州給宋國的理由。

  其理由如下:

  首先,這平、營、灤三州跟景州一樣,并不是石敬瑭當年割讓給遼太宗的,而是遼太祖從晚唐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手中奪取的。

  其次,這平、營、灤三州早已經分出燕京路,獨自成為平州路,不屬于燕地,宋主要的是燕地,不是平州,宋國的使者是見陛下太好說話了,才貪得無厭。

  再次,與山后九州跟金國的領地不太接壤不同,平、營、灤三州是能跟金國連上的。

  最重要的是,平、灤、營三州,地勢險要,關山要隘很多,是從東北南下華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換而言之,經過這一夜,完顏阿骨打等人已經知道了平、灤、營三州的重要戰略價值。

  所以,完顏宗干對趙良嗣道:“你朝趙皇帝只要燕京等七州,我家大金皇帝為兩家永結同好,山后九州也同意與你們商量,如今你們的胃口卻越來越大,連平、灤、營三州都要,那是不是準備關上與我們大金接觸的大門?如果是這樣,那這個盟不結也罷。”

  趙良嗣在完顏宗干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是郁悶,卻又無可奈何,誰讓趙佶沒寫明白,落下了筆實。

  趙良嗣只能帶著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回到了宋國。

  趙良嗣回到宋國不久,就趕上方臘起義等事集中爆發,以至于趙佶熄了收復燕云之地的念頭,趙良嗣以及隨其后出使金國的馬政、馬擴父子等人全部因此被冷落在旁不受重用,最終導致那個歷史遺留問題一直都沒能得到解決。

  如今,趙佶又動了收復燕云之地的念頭,因此很想更正之前他所犯的那個小錯誤。

  很可惜,曷魯與大迪烏就是不松口。

  趙佶無奈只能將這事踢給王黼去處理,道:“趙良嗣他們回來說,大金皇帝已答應將燕京和西京的十六州歸還給我們,這很有誠意,至于平、營、灤三州,你們可依例赴王黼處計議。”

  曷魯和大迪烏便跟王黼來到了王黼府上。

  王黼其實早有準備,他直接就拿出了一份御書交給曷魯。

  御書中說,大宋要將所有幽、云、平、灤、營等過去屬于中原的漢地,都依約收回。

  曷魯看過御書之后,道:“這不可能,你們只要燕京等七州,我們大金皇帝欲與你們大宋交好,多同意商量山后九州,如今你們變本加厲,竟然連平、營、灤三州都要,這怎么可能?”

  王黼說:“從趙龍圖涉海出使貴國開始,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將五代以后所陷契丹的漢地全部收回,這在與貴朝簽訂的海上之盟中已有明確約定。”

  曷魯說:“原約就不要再談了,你們宋國將我二人強留八個月,還未按照約定出兵燕京,原約早已經作廢,我們現在只討論目前的局面……若是燕京、西京和平灤營三州你們都要,然后才肯將契丹舊日銀絹之數交給我們,則空費往來,沒什么好再談的!”

  王黼說:“我是天性爽快之人,人所共知,今天既然你們來商議國事,那咱們就把話說盡。實不相瞞,我已得到圣旨,可以將西京讓與你們,我們只想得到燕京與平、灤、營等州,那樣就可以盡許契丹歲幣,你們看如何?”

  忍了八個多月的曷魯,再也忍不住了,怒道:“你們宋國簡直毫無誠意,如今西京大半被李衍所占,一小半為我大金所占,你們卻要拿此地來換平、灤、營等州,簡直是欺人太甚!”

  王黼道:“李衍乃是我大宋安東都護府的大都督,他占了西京一帶,自然也就是我大宋占了西京一帶,用它做交易有何不可?”

  王黼心知金國志不在云地,因為云地離金國實在是太遠了,所以,他才故意拿云地當個討價還價的籌碼——只要此籌碼不成交,誰知道它是不存在的。

  哪成想,這時曷魯與大迪烏身后的一個隨從模樣的人卻冷冷一笑,道:“李衍真是你們宋國的臣子嗎?西京一帶真是你們宋國的嗎?”

  二合一的大章,今天就這一章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