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形勢真那么不好,宋國真唾手可得?
是的。
燕京的形勢真的很不好,從表面上看,宋國真就是唾手可得。
現在,燕京城中的人們都在議論,說蕭太后即將下令,讓蕭干盡誅漢官。
這并不是無的放矢。
蕭普賢女向來討厭漢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再加上,梁山軍和宋軍一西一北包圍燕京不給契丹、溪族、渤海族等族活路。
再再加上,前不久李處溫父子要綁架蕭普賢女南歸。
性子剛烈的蕭普賢女,真要是作出殺盡漢官的決定,也并非一點都不可能。
事實上,蕭普賢女已經表露過類似的意思,當然,那時蕭普賢女是在氣頭上。
后來,蕭普賢女被蕭干和耶律大石給勸住了,他們的理由是現在的燕京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是的,現在的燕京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整個燕京如今只有不到五萬人馬,其中一小半是漢兒兵,去掉之后,可能連三萬都不到,與李衍的二十萬大軍和北宋的四五十萬大軍相比,真的是太少了。
漢官們人人自危,都在尋找著各自的出路。
各種消息就像風一樣,從燕京吹到涿州,又從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鳳是個漢官,五十來歲,一家老小幾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鳳聽到這些傳聞后,坐臥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軍已集結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鳳想:“何不趁機獻出易州城,脫離大遼,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約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嶺,東望一馬平川,因一條易水而得名,戰國時期,燕太子丹送壯士荊軻南去刺殺秦王,就在此處的易水河畔拱手話別,那著名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也就是在這里寫的。
高鳳考慮了幾天之后決定與關系不錯的通守王悰商談一下。
一番試探之后,兩人竟不謀而合。
王悰也是漢官,一家老小也同樣住在易州,他也正在為出路發愁。
見王悰也支持南歸,高鳳遂下定決心。
高鳳說:“我們應該立即派人去雄州聯系宣撫使童貫,向他表明南歸之意,等宋軍北上來到易州時,我們便殺盡城內契丹人,里應外合,獻城歸宋,王賢弟意如何?”
王悰說:“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誰去雄州呢?此事必須秘密進行,此人必須十分可靠才行。”
高鳳來回踱步,他在自己身邊實在是找不出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
王悰想了想,說:“我有個僧人朋友,名叫明贊,我與他有生死之交,我覺得他可以勝任,而且,僧人進出城不會招人注意,不會引起懷疑。”
高鳳問:“你說的可是凈覺寺的那個老和尚?”
王悰點頭,道:“就是他,五年前,他在燕京憫忠寺犯了事,我曾救過他。”
高鳳道:“那好,事不宜遲,你明天一早就去太寧山將明贊大師請來。”
轉天一大早,王悰便來到太寧山凈覺寺找到明贊,然后悄悄向明贊說明來意。
明贊深明大義,很贊成歸附大宋,他一口答應,愿意去一趟雄州,向大宋宣撫使童貫傳達信息。
九月十五日,明贊秘密來到雄州。
童貫正和參謀官宇文虛中在宣撫司內議事,侍衛忽然進來報告說,門外有個僧人指名求見童宣撫,說是有要事相告。
童貫感到有些奇怪,“我與僧人、道士,向來沒有交往,怎么會有一個和尚求見我?”
考慮到目前正是非常時期,童貫說:“請他到西廳去,我一會兒就去與他相見。”
侍衛退出去后,宇文虛中站起來,說:“我先去見他一見,看他是什么來意,然后宣相再決定見他不見?”
童貫點頭同意。
宇文虛中來到西廳,然后對明贊說:“童太師現在公務繁忙,抽不出身來,特派在下先來接待……不知大師從何而來?此來又有何見教?”
明贊笑了笑,說:“老僧法號明贊,從易州而來,受人之托,有要事相告童宣撫使。”
宇文虛中一聽明贊是從易州來的,立馬反應過來,可能是有好事要來了,遂道:“請大師稍坐片刻,童太師一會兒就來。”
宇文虛中馬上將明贊的情況向童貫做了匯報,童貫令劉延慶立即調查明贊,查明其真實身份。
劉延慶迅速派人去雄州鐵佛寺打探易州明贊的有關信息。
不一會兒,童貫就來到西廳,抱拳道:“恕罪恕罪,某家有事來晚了,請大師見諒……聽說,大師從易州而來?易州如今形勢如何?”
明贊站起來,雙掌合十,微微鞠躬,道:“明贊拜見童宣撫使……現今,易州漢民朝夕相盼,延頸企踵,等待天兵到來,已苦等一年。易州知州高鳳和通守王悰,專門派遣老僧前來稟告童宣撫使,他們愿獻出易州城池,回歸大宋。老僧此來,專為此事,請童宣撫使約定出兵之時間,待大軍抵達易州時,他們愿率軍誅戮城內契丹,里應外合,獻城歸土。”
童貫聽后,表情很平靜,頭腦也很冷靜,對這突然送上門來的好事,他還是有一些半信半疑。
童貫笑了笑,打起官腔道:“現在,每天前來歸朝的民眾不下千人,高鳳知州和王悰通守,能順民心,識大體,舉義旗,本宣撫表示歡迎。”
這時,劉延慶悄悄走進西廳,然后對童貫耳語道:“此人情況屬實,并無虛假。”
童貫這才相信明贊所言是真的,不是遼國的詐兵之計,童貫大喜,問:“易州現有多少軍馬?”
明贊回答道:“現有五千人馬,都愿聽從童宣撫指揮。”
童貫說:“好!那請大師馬上回易州,告訴高知州和王通守,本月二十日,我大軍可抵達易州城下,請他們開門獻城,事成之后,本宣撫定當上報朝廷,按功論賞,決不食言。”
九月十七日,宣撫司傳檄西路軍劉光世,令他立即舉兵,向易州進發,要求劉光世所率西路軍,務必在九月二十日,兵臨易州城下。
接到命令后,劉光世立即進行部署,派遣冀景、趙明、翟進各率一支隊伍,共同組成先鋒軍,他本人和楊惟中率領中軍,張思政則率領后軍殿后。
廣信軍在易州南邊,兩地相距其實并不太遠。
這天,先鋒軍人馬悄悄進入遼國境內,向易州挺進。
剛開始,進軍頗為順利。
九月二十日這天,在距離易州不遠的路上,探馬忽然回來報告說,前方大路上塵土飛揚,發現一隊兵馬從遠處奔馳而來。
冀景、趙明和翟進三人判斷,這很可能是易州知州高鳳派來接應的隊伍,所以他們并沒下令做任何戰斗準備。
可他們錯了,這不是易州兵馬,而是從古城殺來的一支牛欄軍。
所謂牛欄軍,是指牛欄都統領司指揮的軍隊。
早在遼圣宗時期,為防御宋國,遼國在牛欄山設立了一個“牛欄都統領司”,隸屬于南京都元帥府,下轄“監軍寨統領司”和“石門統領司”,兩軍互為犄角,防御范圍是,沿白溝河宋遼國界東西七百余里。
牛欄監軍寨統領司,俗稱牛欄監軍。
現在,西南路副都統蕭遏魯,兼任牛欄監軍,指揮這支隊伍。
蕭遏魯是宋遼前線的主要指揮官,他本來駐扎在新城,前不久奉命后撤至古城,古城位于涿州和易州之間,他聞聽宋軍已過界北上,遂立即率一千多牛欄軍出城迎面而上。
冀景、趙明和翟進所率先鋒軍,被牛欄軍殺了個措手不及,最終潰敗。
劉光世聞訊后,急令中軍和后軍停止前進,就地備戰——他要穩住隊伍,以防全軍潰散。
翟進率先鋒軍一部,轉戰到了古峰臺西,這里距離易州城很近——翟進打算天黑后再向城下靠攏。
高鳳和王悰獲悉宋軍已到達古峰臺西,遂命令守將趙秉淵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屠殺城內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殺頭,一個不留,斬草除根。
易州城內,契丹人口雖不是很多,但一時也是腥風血雨,氣氛恐怖。
不久,探子又來報告說,大宋軍隊被牛欄軍戰敗,往南撤退去了。
高鳳、王悰和趙秉淵聞訊相顧失色,不知所措。
還好,明贊在關鍵時刻頭腦很冷靜,他建議道:“事已至此,咱們已經沒有了回頭路,所以,趕快關閉城門,固守以待,宋軍應該還會再來的。”
傍晚,蕭遏魯率牛欄軍來到易州城下——他想進城休整。
見大門緊閉,蕭遏魯下令士兵大聲呼叫開門。
可無論蕭遏魯手下的士兵怎么叫門,城門始終緊閉。
蕭遏魯斷定,城里已發生內變!
對此,蕭遏魯氣憤不已,同時他也懷疑剛才宋軍南撤是詐敗,擔心宋軍與城內軍馬里應外合,南北夾擊自己,于是急忙率軍離開易州,往古城奔去。
見蕭遏魯率牛欄軍遠去,躲在城樓上的高鳳等人才松下一口氣。
高鳳對明贊說:“明贊大師,還得勞你大駕連夜去雄州一趟,向童宣撫使報告說,易州城內契丹已被我等殺絕,牛欄軍也已經北奔,請他速派兵馬來易州。”
隨后趙秉淵便派了十幾名騎兵護送明贊出城。
冀景和趙明回到中軍后,向劉光世請罪。
劉光世對手下三員大將、數千精騎被一千遼騎打敗,感到很憤怒。
當天夜里,劉光世向別將馮宣慶下達密令,讓他率精騎五百,趁夜色悄悄出發,向易州城進軍。
劉光世心想:“我必須要完成二十日兵臨易州城的作戰任務。”
馮宣慶率軍沿路北上,途中恰巧碰到了明贊一行,雙方都很驚喜。
于是,明贊做向導,帶領馮宣慶所率五百騎兵于天色微明之時,來到了易州城下。
高鳳聞訊急忙親自出城迎接,可他出城一看,宋軍才來了五百多人馬,不禁有些失望。
馮宣慶上前解釋說:“高知州,我們這是先鋒軍,十萬大軍尚在后頭,很快就將兵臨城下。”
聽馮宣慶這么說,高鳳的心才放下。
馮宣慶當即派人回去向劉光世報信:“我軍已入城,易州已被我軍控制。”
劉光世大喜,遂立即下令,大軍向易州出發,同時派人向童貫報告。
童貫、蔡攸和劉延慶獲悉宋軍已占領易州,很高興。
蔡攸笑呵呵地說:“如此來看,燕京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我軍收復。”
童貫很冷靜地說:“恐怕沒那么簡單,蕭干和林牙大石至今尚未出現,這說明契丹主力還沒上陣,怎敢如此斷言?”
蔡攸收斂笑容,道:“是有些奇怪,遼軍的主力都到哪里去了?”
劉延慶說:“遼軍的主力很可能布防在燕京周圍,燕京是一座古城,城防很堅固,要想迅速打下來,恐怕要花費不小的代價。我認為,大軍應持重緩進,等女真兵馬入古北口后,讓他們先打下燕京,然后,我們多以歲幣贖之,此乃收復燕京的萬全之策。”
童貫和蔡攸對劉延慶這種說法,不置可否。
劉延慶是趙佶親自選定的都統制,而且劉延慶在上任前,曾覲見過趙佶,并得到趙佶很多賞賜,因此他們都認為劉延慶的想法應該代表趙佶的想法,所以,對于劉延慶如何進軍,如何收復燕京,童貫和蔡攸并不想多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