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回到了漢城之后,李衍立即開始著手為出兵中原做準備。
其實,主要的布局,李衍早已布完。
像時遷和走報機密特種營的精銳,早已混入汴梁城之中。
像金軍南下沿路的所有城鎮和要點,朱貴都已開設了酒店。
像許貫忠早已將十萬大軍分別調到水泊梁山的幾個港口駐扎,隨時都能登船出征。
像濟州島上的八萬匹良馬全都已經被皇甫端養得膘肥體壯。
像出征的糧草物資、武器裝備,早已經秘密運到水泊梁山的各個港口,隨時都可以裝船。
等等……
李衍如今做的準備,其實主要就是確認之前的布局是否完全落實,然后密切關注宋國目前風云突變的形勢,準備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出兵!
金軍渡過黃河不久,殿帥王宗濋就進奏說:據探馬所報,金軍先鋒已到達汜水關(又名虎牢關,位于后世河南滎陽汜水鎮),正搶渡汜水河,朝京師方向奔來,京西提刑許高,以及守衛汜水關官兵,皆望風而潰。
趙桓大驚,急忙下令關閉汴梁城的城門,切斷進城道路,守城諸軍與百官疾速登上城墻,嚴陣以待,同時,令禮部侍郎梅執禮為清野使,立即在城外實行清野。
汴梁城中的市民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奔走相告,議論紛紛,到處都呈現出一派驚慌不安的景象。
也就在這時,金使保靜軍節度使楊天吉、昭德軍節度使王汭、貝勒色哷美來到東京汴梁。
金使這次前來,名義上是議和,實際上還是打探宋國的虛實。
見到趙桓之后,楊天吉說:“兵已臨大河,距離京城咫尺之間。兩國戰爭累年,生民涂炭已久,此緣小人用事,起此兵端。今欲休兵致好,以誓書遣臣等來,復兩國之歡好,只求以黃河為界。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此時,金軍已經渡過黃河,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除中山、河間等少數城鎮、據點),已盡歸金國所有。
更重要的是,金軍已經直奔汴梁城殺來。
這種被利劍指著咽喉的情況下,趙桓除了答應金軍的勒索,哪還有其它辦法,至少趙桓是這么認為的。
王汭見趙桓同意了割讓黃河以北,大喜,不過仍不動聲色說道:“陛下敦信許和,乃兩朝休兵之幸,未知遣何人報聘?”
趙桓道:“待與大臣商議之后,再決定人選。”
王汭道:“今春議和退師,以三鎮為約。陛下遣張邦昌、路允迪割地,此二人皆非宰執,皆臨時驟然提升。其銜命而往,果然半途而廢。今我們傾國而來,就是要處理失信之公事也。若不派遣左右親信大臣一往,必不能取信。”
對于王汭的這個要求,趙桓也點頭答應。
楊天吉和王汭見趙桓對他們提的兩個要求皆滿口答應,相視一笑。
接著,楊天吉又提出,要取走蔡京、童貫、王黼、馬擴、吳敏、李綱、張孝純、詹度、陳遘等九家家屬。
趙桓道:“蔡京已經身亡,王黼和童貫已經誅殺,馬擴現不知所在,吳敏責授節度副使涪州安置,李綱責授節度副使夔州安置,張孝純知太原,詹度安置在湖南,陳遘現在知中山,他們的家屬都不在京城,其中有的在遠處,有的已不知去向,這需要慢慢尋找,待找到后給你們送去。”
楊天吉和王汭覺得,趙桓此話說的很實在,就沒再堅持這個條件。
第二天,趙桓令唐恪起草并簽署敕書。
何栗見到敕書后大吃一驚,說:“不奉三鎮之詔,而從畫河之命,何也?”
何栗拒不簽字,并請求辭職。
趙桓于是免去何栗的中書侍郎職務,令他以資政殿學士知杭州,但留在京城,領開封府事。
同時,趙桓任命尚書左丞陳過庭為中書侍郎。
趙桓又御批道:“以金人欲割地,須兩府二人,令各自陳,愿出使者。”
陳過庭首先表態說:“主憂臣辱,臣愿效死前往。”
唐恪、曹輔等皆遲疑不答,耿南仲以自己年老為由而推辭,聶昌則以家中有老人需要侍奉而拒絕出使。
趙桓聽罷,揮淚而嘆息。
沒有人再主動前往,趙桓只能強令。
因此,趙桓又御批道:“過庭忠誼可嘉,特免。差耿南仲使斡離不河北,聶昌使粘罕河東,日下出門。”
耿南仲與聶昌見趙桓發怒,強命他二人出使金軍,辦理交割河北與河東,不敢抗命,只好答應下來。
不過答應歸答應,耿南仲與聶昌還是拖拖拉拉的不肯出京。
僅此一事,忠奸立辨。
然而——
直到這時,宋國是戰是逃是守還未達成統一,朝堂之上仍在激烈爭吵。
有大臣認為:“敵軍乘機渡河,擊鼓而南行,很顯然有輕視我軍之意。現在,我們不如在京城四方十里之內,各屯兵二萬,堅據要害,以挫敗敵之陰謀。再從別處調兵萬騎,前來助之,絕敵糧道。堅壁清野,以待敵糧草困乏,且竭力使其無法四處劫掠。安排間諜偵察其內情,尋找敵之薄弱環節。不時出兵,探其虛實。再令河北各地郡邑結營自守,并趕緊派使者北去拜康王為元帥。令康王集中河北兵力,揚言率兵直搗燕山,以動搖敵之軍心。然后,康王秘密領軍渡過黃河,匯合四方勤王之師,繞到敵軍背后,夾攻敵軍。若如此,則敵不難亡也。”
也有大臣認為:“現在敵兵氣焰囂張,而我軍挫衄久矣。聞敵深入,氣益不振。若是再戰,仍不能勝敵,反而有傷國體。不若保護皇帝出城,以避敵鋒芒,然后徐議御敵之策。若孤城自守,能堅持多久?”
還有大臣認為:“城中有大軍七萬,據堅城而守,以待強援,不需數月,金軍必定北去,恁地時,再精練大軍,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大臣們唇槍舌劍,爭論不休。
究竟該如何選擇?
趙桓仍是猶豫不決。
一連數日,宋國的一眾大臣們都開會到深夜。
可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主張。
幾日后。
夜里二更時分,斥堠馬綱又回來報告說:“賊馬的確已渡河。”
對此,宋國的大臣們還是不全相信。
趙桓于是再遣使臣劉嗣率領三百騎兵從封邱門出城,往遠處偵探。
第二天一早,劉嗣馳馬回來報告說:“我軍剛到陳橋,便遭到金人掩殺,受傷者有幾百人。”
至此,趙桓與宋國的一眾大臣才如夢初醒:原來敵軍已到達汴梁城北郊的陳橋。
趙桓君臣,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倉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