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已渡過黃河,而負責守河的折彥質和李回,竟然都不知了去向。
一想到這事,趙桓便恨得牙癢癢!
因此,折彥質一逃回汴梁城,趙桓便免去了折彥質的副宣撫使之職,責授海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哪怕折彥質給趙桓帶回來了數萬人馬。
李回是單騎逃回汴梁城的,直接被趙桓免去了簽書樞密事職務。
西京留守、西道總管王襄,棄西京而南下,置朝廷于不顧,趙桓對此也非常生氣,因此也免其職,任命孫昭遠為西道總管。
趙桓令孫昭遠即刻起身前往陜西傳達圣旨,命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范致虛,總領陜西六路帥臣,督促陜西勤王軍馬入援京師。
目前陜西這六路的帥臣分別是:環慶帥臣王似、熙河帥臣王倚、涇原帥臣席貢、秦鳳帥臣趙點、鄜延帥臣張深和永興軍帥臣范致虛。
這六路軍馬,是北宋戰斗力最強的軍隊,被稱為大宋西軍。
趙桓希望大宋西軍能及時趕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種師道領軍勤王那樣。
孫昭遠僅率三名騎兵悄悄離開汴梁城,隨后汴梁城的所有城門皆緊緊關閉。
金軍即將兵臨城下,而四方勤王之兵,無一人到來。
在京諸軍,此前大部分已出戍河北、河東,去救援太原,潰散而歸。
換而言之,京中的這些兵將大多都是驚弓之鳥。
可雖說如此,現在汴梁城中的皇宮衛士、上四軍、中軍以及京東西路弓箭手等加到一起,仍共有七萬余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面對嚴峻的局面,趙桓與大臣們經過研究決定,對京城四壁實行分區守御。
分別任命提舉官孫覿負責東壁,安扶負責西壁,李擢負責南壁,邵溥負責北壁。
每壁部署三萬人(包括民眾)。
殿前司指揮使王宗濋擔任都統制。
王宗濋又以京城諸營兵萬人分作五軍,作為預備隊,以備緊急救護:前軍屯駐順天門,左軍、中軍屯駐五嶽觀,由姚友仲統領;右軍屯上清宮,后軍屯景陽門,由辛康宗統領。其余五萬七千人,分配到京城四壁。劉延慶和范瓊也分別統領材武人守衛四壁。
趙桓令所有守城將士皆掛甲上城。
汴梁城無論多么堅固,畢竟是一座孤城——如果沒有外地勤王兵前來救援,獨守孤城,處境肯定會很艱難。
曾經出使金軍的吳革,對此看得很清楚,于是他來到宮中面見趙桓,請求派他前去陜西,調動陜西兵馬,趕來汴梁城增援。
吳革曾以秉義郎、干辦經略司公事身份跟隨涇原軍鎮守西北,可以說是在西軍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對西軍的作戰能力充滿信心。
趙桓很高興吳革能主動請纓,當即下詔,令吳革以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身份,持節前往陜西調兵,讓他到達陜西后,同陜西諸帥臣講清楚京城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請他們趕快率軍入京勤王。
吳革當天就離開了汴梁城,然后直奔西南而去……
陜西畢竟距離京師太遠,而遠水不解近渴。
因此,趙桓更多的將希望寄托于距離京師較近的四道總管。
其實,趙桓早已給四道總管下令,讓他們立即率兵勤王。
可是,截止到目前為止,趙桓君臣只得知西道總管王襄已經往南逃去,其它三道總管都沒有消息。
當初,趙桓設置四道總管的目的就是保衛京師安全。
然而關鍵時刻,卻沒有一道總管能領兵入衛。
一念及此,趙桓便很是傷心。
沒幾日,金軍的游騎便出現在汴梁城下。
戰爭氣氛隨即籠罩在京城上空和人們心頭,朝廷上下全都開始緊張起來。
為加強領導,趙桓對朝廷執政班子又做了調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輔為簽書樞密事,陳過庭為中書侍郎,馮澥為尚書左丞,孫傅為尚書右丞。
同時,趙桓對守城指揮機構也做了調整,設置京城守御使及以下屬官職,任命:尚書右丞孫傅為守御使,殿前指揮使王宗濋為守御副使,郭仲旬、盧益為提舉守御司干辦公事。
唐恪率領新執政班子登城視察一圈之后,向趙桓建議,必須增強城防領導力量。
于是,趙桓又下令,對每一城壁再增置提舉官一員——東壁為辛康宗,南壁為高材,西壁為張撝,北壁為劉衍。
任命:劉延慶提舉四壁,劉鞈副之。
對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擔任同提舉;
對每一城門,又安排一名宗室負責城門啟閉。
如果汴梁城內的人,能夠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守衛汴梁城,以汴梁城之堅,以汴梁城所擁有的充足物資,以汴梁城所擁有的七萬大軍,以汴梁城所擁有的兩百多萬民眾,還是有很大希望守住汴梁城的。
可惜——
汴梁城中的人根本做不到萬眾一心團結一致!
東壁守城士兵見金軍游騎在城下活動,便放箭射擊。
后來,辛康宗覺得金兵離城已遠,遂令士兵不得發箭——辛康宗擔心箭矢被金軍拾去,反被金軍所用。
有一個軍士不聽辛康宗的命令,竟無故向空中射箭。
辛康宗見此,對這個軍士一頓呵叱。
這個軍士記恨在心,于是四處散布說:“辛太尉是童貫親戚,不準城上士兵射金賊,他的目的是想讓金賊登上城來。”
城中百姓聞聽后皆以為真,四處喧騰,到處傳播,議論紛紛,慷慨激昂。
沒多久,人們都前往宣德門聚集。
很快便聚眾數千。
這些人又將登聞鼓抬到東華門,猛烈敲鼓,大聲號呼,請求趙桓下旨誅殺辛康宗。
朝廷的官員們皆不能制止。
后來,東華門內的皇宮衛士,擔心這些人沖入皇宮,于是從樓上開弓射箭。
這些人見狀,大驚而跑。
不過——
這些人并沒有就此罷休。
這些人又紛紛從東華門跑向城東,然后登上東城墻,找到辛康宗,之后二話不說,就將辛康宗殺而磔之(千刀萬剮),辛康宗的十幾名部將,也皆被殺死。
騷亂一直持續到晚上才聲勢稍退。
趙桓君臣全都被這些人的瘋狂給震驚到了。
趙桓很快就下旨,要求開封府抓住為首者,嚴懲不貸。
當晚,開封府便抓獲五名為首者,皆腰斬于東城壁,這才將這場動亂徹底鎮壓下去。
軍政不肅,已成為這時宋國無法醫治的一個頑疾。
不僅如此,這時的宋國,還政令不通,軍令不行,兵民皆驕,不能制御。
這樣的政府,這樣的軍隊,還有這樣的百姓,一旦遭到強敵入侵,豈能不一敗涂地?
順便說一句,這也是李衍一直按著不出兵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宋國就像是一個病入膏肓的重病患者,如果不經歷一場大手術,是根本無法治愈的。
換而言之,不破不立。
鉛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