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六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

  城門大開,武松等人迎接第一營入城。

  第一營離城門還有一段距離,所有人就都感覺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煞氣,壓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來。

  未幾,楊再興便率領第一營的將士們魚貫進入城中。

  這時,所有人都翹首以盼剛剛大展神威的青年將軍的樣子。

  只見這楊再興,頭戴鳳翅銀盔,身穿魚鱗細甲,手執滾金槍,腰懸竹節鋼,穿一件白戰袍,跨一匹銀鬃馬,面白唇紅,微須三綹,腰圓膀闊,頭大聲洪。

  真個是:英雄蓋世無雙將,百萬軍中第一人!

  來到眾人面前,楊再興翻身下馬。

  這時人們才看見,楊再興中箭了,而且不是一枝,而是三枝。

  見眾人看自己身上的箭,楊再興低頭看了看,然后輕描淡寫的拔去,就像拿掉粘在他身上的幾根稻草一般,看得無人不佩服不已,都心道:“遼東王有如此猛將強兵,天下誰人敢欺?”

  武松上前一摟楊再興的肩膀,道:“剛剛那仗打得漂亮,等閑下來了,俺請你吃酒。”

  楊再興道:“好,不醉不歸。”

  這時,李助縱馬而來。

  見到李助,楊再興拜道:“見過李宣撫。”

  李助趕緊下馬,道:“楊都統客氣了……楊都統剛剛那一仗打得甚好,打出了我梁山軍的威風。”

  說這話的時候,李助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四周,只見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的人,現如今都有了向水泊梁山靠攏之意。

  李助心道:“大事定矣!”

  楊再興并不太善于言辭,與處理人情世故相比,楊再興更喜歡在戰場上廝殺,不管遇到甚么事、甚么人,只要一槍就可以解決,如果一槍解決不了,那大不了再來一槍,而與人打交到,則要復雜得多。

  本著“早點將君上交代的事情處理好早了”的態度,楊再興直接說道:“請問哪位是唐恪唐相公,哪位又是陳希真陳國丈?”

  唐恪和陳希真聽言,先后道:“我是唐恪。”、“老夫陳希真。”

  楊再興道:“傳君上旨意,唐恪任京畿路宣撫副使,陳希真任同知,凡京畿路之事,李助、唐恪、陳希真皆可商量決定,無需請示,另,金人圍困汴梁城期間,屬特殊時期,不可按尋常之理罪責,因此特降下大赦,所有人皆免責,原宋臣或有才之士,李助、唐恪、陳希真可酌情、酌才予以安置,務必做到才盡其用,不使人才流失,不使中國損失。”

  簡單一點說,李衍下得這道旨意就是,以前的事我全都不計較了,你們快來投靠我吧,我保證人盡其才,讓你們全都能學以致用。

  當然,李衍下這道旨意還有一個用意,那就是宣示主權:汴梁城是我李衍的了,大宋的江山也是我李衍的了。

  對于李衍的這道旨意,高興的有之,悲哀的有之,羨慕的有之,嫉妒的有之,重新規劃前程的也有之。

  而這其中,唐恪的心情無疑是最復雜的。

  曾經已經坐到了宰相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位的唐恪,自然不會因為一個宣撫副使而激動。

  不過話又說回來,宣撫副使已經是目前汴梁城中的第二高位了,總不能讓他的職位高過李衍派來代表自己的李助吧?

  所以,李衍能給他宣撫副使之職,已經是非常器重他了,對此,唐恪心里很清楚。

  另一方面,唐恪也實在是有點難以接受已經歷時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大宋就這么亡了,就這么被水泊梁山所取代。

  再有,唐恪也很慶幸——他慶幸李衍賞識他,并給了他證明他自己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洗刷他自己的污名。

  最后,對水泊梁山的政治政策和目前的地盤、格局已經有所了解的唐恪,隱隱感覺到,如果李衍走得順利,那李衍所建之國,恐怕不會小于漢唐,進而對未來很是期待。

  總而言之,唐恪的內心是極為復雜的!

  不過唐恪到底是當過宰相之人,雖然內心復雜無比,但很快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鄭重朝東方一拜,道:“臣領旨。”

  與唐恪相比,陳希真的情緒就要簡單得多。

  陳希真無比喜悅的想道:“難怪我那女婿能一步一步走到今日,未來問鼎天下,其看人的眼光真準,也真有用人的氣魄!”

  不怪陳希真會這么想。

  論名聲。

  如今的汴梁城中,集中了宋國的無數人才,僅擔任過宰執的,就有十幾位。

  再來說陳希真。

  此前,陳希真只是一個六品武官,縱然有些名聲,也不可能跟那些當過宰相的人相比——這些當過宰相人,有一個算一個,縱然不是合格的宰相,但也絕對全都是人才,至少治理一方,治理一個沒有那么復雜內部和外部關系的一方,絕對都沒有問題。

  論親厚程度。

  先不說汴梁城中有柴進、燕青、武松這些跟了李衍十幾年李衍十分信任的老兄弟。

  陳麗卿雖然很得李衍寵,但說到底,陳麗卿只是李衍的妃子,李衍的王后是劉慧娘,而劉慧娘的父親劉廣此時也在城中,之前奪城門的時候也立了不少功。

  可李衍并沒有讓那些宰執、柴進、花榮、武松、劉廣等人當汴梁城中的三把手,而是讓他陳希真當汴梁城中的三把手。

  在陳希真看來,李衍這絕對是慧眼識珠。

  至于屈居李助和唐恪之下,陳希真一點意見都沒有。

  李助是代表李衍之人,位置不可撼動。

  唐恪的名聲雖臭,但再怎么說也是前宰相。

  總之,陳希真非常滿意李衍對他的安排。

  所以,唐恪領完旨之后,陳希真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面向東方一拜到底,道:“臣陳希真領旨謝恩!”

  李衍只親自任命了唐恪和陳希真,無疑讓王時雍、徐秉哲、范瓊等人很失望。

  可王時雍、徐秉哲、范瓊他們這些人也能理解李衍這么安排,畢竟水泊梁山才得到汴梁城兩天時間,李衍可能連他們的功勞都還不知道,怎么可能任命他們?

  王時雍眼珠一轉,然后來到李助身邊,小聲道:“宣相,楊將軍他們中不少人受傷了,得及時處理,再說咱們也不能一直在城門這里說事,您看咱們是不是換個地方?”

  李助點點頭,道:“王大人所言極是,那就由王大人給第一營安排一個營地,然后找醫師為他們醫傷,咱們則回宣撫司。”

  王時雍道:“下官一定安排妥當……宣相,下官還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助道:“有甚么話,王大人但說無妨,嗯……君上雖然沒提王大人你的職務,但我與唐副宣撫商量過,一會我們再去跟陳同知說一聲,就由王大人暫任宣撫參事兼開封府知府,由徐大人繼續擔任開封府府尹。”

  王時雍明白,李助和唐恪這么決定,主要是為了求穩——在李衍和梁山大軍到來之前,穩定大于一切。這么說吧,只要在李衍和梁山大軍到來之前,汴梁城中不發生大的紕漏,使汴梁城得而復失,自李助以下,就全都立了大功。

  可雖說知道李助和唐恪是為了維穩才重用他的,可王時雍還是非常高興。

  因為,這意味著,他王時雍是汴梁城中的四把手,仍大權在握,關鍵是,他可以利用這個權力,在李衍和梁山大軍到來之前,多立些功,進而在新朝謀一個好差使。

  所以,得了李助的話,王時雍在放心和欣喜的同時,建議道:“城東宣撫司太小了,位置又偏,宣相不如考慮將宣撫司搬到都堂去?”

  都堂是宰相退朝后辦公之處。

  李助自知,水泊梁山文有聞煥章、趙鼎,武有許貫忠、朱武,還有王倫、蕭嘉穗、陳康伯、劉锜、岳飛、韓世忠、吳玠等等一大批后備能臣,他雖然也受李衍器重,卻肯定是成為不了宰執之臣的,所以,對于王時雍的提議,李助有些遲疑!

  王時雍見此,道:“宣相,此時萬不可拘泥啊,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若是不入駐都堂,怎么能掌管汴梁城?”

  得王時雍這么一提醒,李助恍然大悟,然后道:“好,就將宣撫司搬到都堂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