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四章 霸王條約(下)

  在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看來,漢人只要收復燕云,將胡人鎖在關外,他們就可以安居樂業。

  而在李衍看來,這是非常短視的。

  時常有人拿李衍跟唐玄宗相比。

  那這次還以唐玄宗為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空前強盛、疆域空前遼闊的王朝。

  大唐帝國戰功赫赫,自開國始便積極進取,以鋼鐵般的意志,打垮一個又一個對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國聲威遠達北西伯利亞;在東方,征服朝鮮,并在白江口海戰中大敗日本海軍;在西北,降服西突厥,使得西域在漢之后又一次回歸中國;在中亞與南亞,大破中天竺、遠征小勃律、大勃律,戰勝阿拉伯等。

  到了唐玄宗時,大唐帝國迎來了第二個春天——開元盛世。

  這是中國古代最鼎盛的一個時期,沒有之一。

  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經濟及文化。

  若論武功,唐玄宗時代仍然不及唐太宗時代,唐太宗的戰略是大縱深的圍殲,不打則罷,一打勢必要一戰定勝負,貴在速決,而不打持久戰。

  唐玄宗時的戰略格局沒那么大,多是陷入曠日持久的苦戰,或是一城一池的爭奪,或是邊界線上的拉鋸戰,難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勢如破竹的戰爭場景。

  可雖說如此,但在唐玄宗早期,他的功績仍絲毫不辱沒他的先祖。

  唐玄宗早期的戰爭十分頻繁,而且范圍很廣,與突厥、吐蕃、契丹、突騎施、大食、南詔均有軍事沖突,幾乎與周邊有實力的政權都交鋒過,幾乎都是大勝而歸。

  而其中戰果比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與中亞爭奪戰。

  與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紇等游牧部落的力量,實際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

  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

  中亞爭奪戰則是盛唐軍事史最精彩的篇章,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勢力角逐于中亞,盡顯縱橫捭闔的智謀,迭起、險象環生,精彩紛呈。

  由此可見,初時的唐玄宗是多么睿智神武。

  然而——

  唐玄宗能善始,卻不能善終。

  在唐玄宗晚年時期,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很多人將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強安在了楊玉環身上,說因為楊玉環勾引唐玄宗,使得唐玄宗無心朝政,才爆發了安史之亂,這也造就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

  其實這是錯的。

  明朝那么多皇帝很久很久不上朝,其統制不也照樣持續了很多年嘛。

  清朝是外族入侵,其統制同樣持續了很多年,如果沒有趕上那個大時代,興許會持續更多年。

  所以,究其原因,還是在制度上。

  唐玄宗以前的唐朝之所以強盛,那是因為那時期的唐朝牢牢的控制兩原,即中原和草原,也可以說唐玄宗以前的唐朝是二元帝國。

  到了唐玄宗時期,可能是因為唐玄宗在即位之初太過“英明神武”了,有些飄飄然,亦或是被那些文臣所蠱惑,他竟然主動放棄了草原。

  結果,導致草原脫離了唐朝的控制。

  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

  再舉個例子,舉個跟李衍切身相關的例子。

  那就是金朝的滅亡。

  世人皆知,金朝亡于蒙古。

  可很多人卻不知道,本在金朝控制下的蒙古是怎么崛起的?

  蒙古之所以可以崛起,那是因為金朝的皇帝跟唐玄宗一樣,自己放棄了草原,才導致蒙古崛起,最后滅掉金朝。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金朝的皇帝,一再漢化,將都城先從上京遷到燕京,然后又將都城從燕京遷到了東京汴梁,最后徹底放棄對草原的控制,然后蒙古崛起,滅掉金國。

  當然,金朝遷都,也是有其必然的原因,那就是金朝的那些軍事貴族權力太大,他們牢牢的限制住了金朝的皇權,因此,金朝的幾任皇帝才不得不漢化、不得不向南遷都,以此來擺脫金朝的那些軍事貴族的控制。

  而明清兩朝,前者雖然出了好幾個長久不上朝的昏君,后者雖然是入侵的外族,可其朝的統治卻是非一般的長久,并且在統制其間相對較為安穩,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既控制了中原,又控制了草原。

  所以,要想讓自己建立的王朝長久一些,能禁得住一些風雨,李衍除了要坐穩這中原的江山,也一定要控制好草原。

  而只要李衍得了恩州圍場以南到燕云以北的這部分領土,就可以將自己的手伸進草原之中,擁有草原視野,然后李衍就可以利用和操縱草原上的部落矛盾,分而治之,操控草原,這才不會給蒙古、女真滅亡自己江山的機會。

  所以,李衍才堅持這個霸王條約。

  李衍想干的事,誰能阻止得了?

  很快,中金議和的條約就正式開始實施。

  不久之后,金軍就撤出了燕京,大中全面收復燕云地區。

  緊隨其后,岳飛、劉锜、吳玠親率二十五大軍一直護送金軍撤到達赤峰府(李衍為大定府改的名),逼迫金軍盡快交付赤峰府——大有,“你們金國如果不交付,我們就自己動手搶”的意思。

  迫于中軍帶來的強大壓力,也迫于大金國目前的尖銳形勢,不到六月,僅僅是五月中旬,金人就從赤峰府全部撤走,將赤峰府交給了劉锜。

  可這并沒有完,岳飛和吳玠隨后繼續率兵北上。

  金國的高層哪能不知,岳飛和吳玠此舉是逼迫他們盡快將答應給的金銀財物交付?

  不久之后,金國發生一場規模不小的內亂,幸得完顏斜也及時帶兵回去,才鎮壓下了那場叛亂。

  這場叛亂過去不久,金國就將該交付的戰爭賠款和歲幣全部都交付了,中金兩國也正式遞交了國書,雙方休兵,暫時和平相處。

  誰都知道,中金兩國的和平是暫時的,等雙方準備好了,還得再戰。

  換而言之,雙方隨時都有可能再起戰端。

  而最先爆發戰爭的,一定是地處兩國之間、蒙冀遼交匯處的赤峰府。

  因此,赤峰府變得至關重要,非猛將、能官不能鎮守這里。

  李衍在自己手下一眾文武中篩篩選選了一番之后,親自點劉锜為赤峰節度使鎮守赤峰,并任命陳遘為赤峰知府,二人為大中鎮守北方邊境。

  李衍選劉锜和陳遘鎮守赤峰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劉锜穩重善戰,由他鎮守赤峰府自然是合適的,可事實上還有比劉锜更合適鎮守赤峰府的人,這個人就是在收復燕云過程當中立功最多的岳飛。

  然而——

  不知為甚么,李衍選了劉锜,沒選岳飛。

  至于陳遘。

  從能力上來說,陳遘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可問題是,陳遘原來是宋臣,不久之前才投大中的。

  任用這樣一個人,駐守這么關鍵的地方,真的沒有問題嗎?

  劉锜比不比岳飛更適合鎮守赤峰府,陳遘有沒有問題,這都得等以后再說,因為這項任命很快就塵埃落定了,沒有任何懸念。

  與赤峰府相比,大中的人現在更關心,誰來鎮守更為重要的燕地?

  要知道,這里才是漢人安全的真正保證,萬萬不容有失!

  對此,人們有很多猜測。

  而人們猜得最多的還是,由岳飛來鎮守燕地,這也能解釋為甚么是由劉锜而不是由岳飛來鎮守赤峰府。

  可不知道為甚么,李衍卻遲遲沒有下達讓岳飛鎮守燕地的命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