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98章 初成氣候

  秦銳士、齊技擊,兩支戰國時期以步兵為主的精銳出現在柴云天面前,秦、齊兩個戰國時期的大國精銳在夏王廷麾下效力,聯手對敵!

  秦銳士作戰勇猛舍命,而齊技擊擅長個人技藝。

  兩個軍團的旌旗招展。

  統帥秦銳士的是建立軍功制度,讓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大戰中被天下稱為“銳士”的公孫鞅。

  雖然公孫鞅的軍事能力不比白起、王翦等人,但作為幫助秦國建立新軍的功臣,他有資格統帥一隊秦銳士。

  統帥齊技擊的是齊國主將田忌,憑借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功勞,也有資格統帥齊技擊。

  秦銳士、齊技擊作為兩個戰國大國精銳部隊的統稱,經歷了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人數眾多。以后同樣是秦國、齊國重生的華夏人杰可能也有資格統帥秦銳士、齊技擊。

  不管以后白起、田單等人是否會重生,眼前的部隊已然是精銳!

  除了秦銳士、齊技擊,為陳慶之、程知節、衛青、霍去病、花木蘭、范仲淹補充的士卒也陸續重生。

  花木蘭用騎兵清理出來的空地顯得十分擁擠。

  這一次重生的華夏士卒有三萬余人,各種旗幟、各個朝代都有。

  夏王廷現在的兵力是5.3萬人的華夏軍團、30萬人的土著軍團。

  高順的陷陣營武卒成為了陷陣軍團的統領,現在高順指揮10萬人的步兵軍團。

  張角也有一個10萬人的步兵軍團。

  還有柴云天親自統帥的10萬騎兵。

  柴云天讓這批重生的華夏士卒分批進入王城,避免引起太大的騷動。

  畢竟一次重生三萬余士卒,還有盔甲完全不一樣的秦銳士、齊技擊,很容易引人注目。

  秦銳士、齊技擊的訓練有素不必多說,但是柴云天要為他們更換兵器、盔甲。他要用此方世界的礦石重新為重生的古武卒鍛造兵器、盔甲。

  程知節、陳慶之、衛青、霍去病、范仲淹等人各自領了自己的部眾,人數又增加,他們也都甚是興奮。

  不只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任何一個將軍都希望自己手下的精銳更多,在征戰時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公孫鞅、范仲淹則成為柴云天的兩個股肱之臣,兩個都是變法文臣,治理王廷應該不成問題。

  公孫鞅重生后還要向范仲淹了解現在王廷的形勢,方可因勢利導。

  “王廷僅僅有三十萬武卒和騎兵,一旦大戰,還要臨時征召各座城池的武者進行補充。如此不利于作戰。因此王廷應準備預備兵役,至少要有50萬武卒作為后備。其中30萬為步兵、15萬輕騎兵、5萬重騎兵。”

  柴云天清點兵力,雖然夏王廷走的是精兵路線,三十萬兵馬卻不夠多,一旦遭到重創,補充需要時間。有預備兵役的話,補充將會更加快速。

  “此事交給臣二人來辦。臣將統計王廷下轄二十三路合格的武者,讓各城派遣一批武者按時前來接受訓練,如此一來,則可有50萬預備武卒。”

  范仲淹、公孫鞅承攬下為王廷額外訓練50萬預備武卒的任務。

  “為了不影響任何一個華夏人杰的修煉,訓練士卒之事,由各個武將輪流進行。”

  有兩個可以排上號的文臣辦事,柴云天倒是輕松了許多。

  招募兵馬之事暫時告一段落,還有不少事需要柴云天決定。

  封王之功,所有參與中州之戰的華夏人杰盡皆有封賞。

  陳慶之、衛青、霍去病、花木蘭、程知節、高順、張角盡皆被封為王廷大將。

  典韋被封為禁衛軍統領,額外招募一萬禁衛軍士卒,負責保護王宮和柴云天的安全。

  藥王孫思邈被封為煉藥司主事。

  范仲淹仍然參知政事,掌管王廷瑣事。

  新重生的公孫鞅、田忌還沒有立下寸功,所以明面上不封,實際上公孫鞅熟悉事務后開始與范仲淹平起平坐,而田忌帶領8000齊技擊,也可以列于王廷大將的隊列。

  華夏人杰這邊還好解決,內部商議即可。

  比較麻煩的是追隨柴云天的廣江路節度使洛刀、東陽世家東陽塵、風雷宗宗主等人,要完全按照戰功來評定他們的功績,否則他們會有所怨言。

  洛刀選擇留在張角的軍團,柴云天提拔其為王廷大將之一。

  東陽世家從劍南路搬到禹都,他們想要嘗試投靠柴云天,看有沒有機會從千年世家成為萬年世家。

  風雷宗、無痕宗兩個中州十大宗門也搬遷到了禹都,成為此地的宗門。

  據說兩個大宗門一共兩萬多弟子從中州遷徙到禹都之時,浩浩蕩蕩,讓禹都百姓都前來觀看。

  兩個宗門分別在禹都附近兩座山中設下新的宗門,部署護宗大陣,打算在此地招收弟子。

  對于兩個宗門招收弟子的行為,柴云天并不怎么介意。一來他沒有那么多資源培養土著士卒,僅僅培養華夏武將和武卒就已經可以將王廷的資源消耗殆盡,兩大宗門卻會消耗自己的資源來提升土著的修為,二來兩大宗門也要服從王廷管理,并非可以搶走王廷的兵源。

  一時之間,禹都有了不少土著高手出沒,有欣欣向榮之象。

  “那一座宮殿便是夏王的新宮殿,據說他曾經親自出手毀了西忠王的主殿,在廢墟上建起新的宮殿。”

  “這大概便是天意。那座宮殿還挺有韻味,叫做什么名字?”

  “好像叫做未央宮。”

  風雷宗、無痕宗的宗主偶爾造訪禹都王城,當他們看到半山腰上的宮殿群,或多或少被快要完工的未央宮所吸引。

  未央宮還在建造之中,已初成規模。

  平定叛亂的大戰落幕,眾將士也參與未央宮的建造,因此未央宮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

  范仲淹對象征王權的未央宮建造一事很是關心,他也是主導這個大工程的文官,務必要保證未央宮的建造不會出任何的問題。

  終于,當二十五座新殿逐漸完成,范仲淹為了讓主公不犯強迫癥,強行將原本王廷中還完好的十一座偏殿也改成了秦漢風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