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36章 第十三人杰,縱橫家重生

  九鼎散發金光,大道之聲在蒼穹回蕩。

  陳慶之、典韋、花木蘭等人在一旁護法,等待第十三位華夏人杰重生。

  面對大敵石國,柴云天得到更多資源之后,不得不考慮再培養一位華夏人杰。

  無論武將、文臣、謀士、刺客、醫師,都可以在夏王廷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十三個華夏人杰重生!

  一個頭戴冠、身穿窄袖長袍、腰系帶的文臣出現,裝束像極了之前重生的公孫鞅,大概是相似朝代的人臣。

  這個文臣先后與在場的武將們作揖,了解對方的身份和經歷。

  當柴云天從修煉的狀態醒來之時,此人已經摸清楚了此方世界的情況和在場華夏人杰的性格。

  柴云天看向這人,中年人的長相端正,留著短胡須,眼神中有精光。

  又是一個文臣。

  文臣也可以接受,有些文臣天下太平時治理內政,天下大亂時帶兵打仗,同時有多種才能。

  目前夏王廷有資格稱上是真正文臣的只有范仲淹和公孫鞅二人。

  再添一個文臣可以分擔他們的壓力。

  不過眼前這人又非真正意義上的文臣。

  “臣張儀拜見過主公。”

  重生之人對身為主公的柴云天作揖,精明的他已經清楚自己的定位。

  “你是張儀?”

  柴云天心里暗驚。他正計劃派公孫鞅出使夏王廷,結果現在出來一個真正的縱橫家人物!

  縱橫家也是諸子百家流派之一,圣鬼谷子創立的學術流派,相當于后世的外交官,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縱橫家之中,以“連橫”的張儀,“合縱”的公孫衍、蘇秦最為著名,也是“合縱連橫”、“縱橫”等詞匯的來源。

  “臣聽聞主公想要派一人出使石國,臣隨時可以為主公效力。”

  張儀大概是從其他華夏人杰口中得知柴云天想要派使節出使石國,分化石國幾位皇子。他洞曉柴云天的心思,于是毛遂自薦。

  “如果此事由你前去承辦,自然最好。”

  不管是張儀,還是蘇秦、公孫衍,這一批縱橫家任何一個出來,都足以擔任夏王廷的禮部大臣。

姓名:張儀朝代:秦國修為:洞虛一重天賦:縱橫家大能士卒:秦銳士  經歷:鬼谷子門徒,精通縱橫之術,首創“連橫”,游說六國入秦。以“橫”破“縱”,玩弄楚懷王于股掌之間,為秦獲楚六百里地,受封為武信君!

  九鼎簡單傳來其經歷,張儀曾參與秦國滅巴蜀,麾下也有五千秦銳士。

  秦國人才濟濟。柴云天的部下之中便有兩個秦國的人杰,公孫鞅和張儀。公孫鞅是法家大能,而張儀是縱橫家大能,兩個人在各自諸子百家流派都是佼佼者!

  修煉之路殊途同歸,無論是法家大能還是縱橫家大能,堪比典韋甚至是霍去病,他們的上限極高,只不過重生時境界較低。假以時日,他們將會成長為此方世界的大能,甚至是圣人!

  法家、儒家、縱橫家、道家、兵家。

  幾個重要流派的人物夏王廷都有。

  九鼎暫時沒有多余的能量讓張儀的秦銳士重生。

  不過張儀一張嘴便可抵過十萬雄師。

  要是讓蘇秦、公孫衍等其他縱橫家也重生,以他們的口才,夏王廷估計會熱鬧非凡。

  “臣需要更多有關石國的情報,方能胸有成竹。”

  “待我們回到召城,公孫鞅會將出使石國之事交待于你。”

  柴云天新得張儀,這下不用指使公孫鞅出使石國,可以轉派張儀出使。

  張儀曾經玩弄六國,派他去石國進行挑撥離間,說不定比派公孫鞅前去效果更好。

  張儀多次參與秦國的軍事行動,也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他輕易翻身上馬,追隨柴云天他們回到目前大軍駐扎的召城。

  與他們同時回到召城的,還有重生的上萬個華夏士卒。這些士卒或是三年前陣亡的士卒,或是從未重生的華夏士卒。

  除去陷陣營和重戟宿衛兩支小規模的部隊,華夏軍團恢復到53000人,還多出張儀這一個縱橫家,以及九鼎剩余的三萬方能量。

  “夏王!”

  召城的守城士卒見到夏王柴云天率領一支軍隊回來,他們紛紛下跪。這是擊敗了石國九皇子的王侯,力挽狂瀾,收復召地,值得他們的尊敬!

  “公孫卿你不必前往石國,有關出使石國之事,你詳細交代給張儀。然后你和范卿負責整頓召國內政,協助觀虎恢復召國國力,在召城廣積糧草、生產器械。”

  柴云天作為主公,要讓臣子各司其職。

  游說石國皇子,縱橫家的張儀更加合適,治理內政,法家公孫鞅更加合適。物盡其用、人盡其職。他相信以公孫鞅的能力,可以將出使石國要注意的地方交代清楚。

  召國觀虎投靠到夏王廷的帳下,柴云天也可以名正言順派遣公孫鞅、范仲淹介入召國的治理。

  召國名存實亡,將來很有可能會被并入夏王廷。柴云天不得不為以后做準備。

  召國之所以寧死不屈,是因為石國要將召國上下變為奴仆,而召國與乾國的制度相近,寧愿投靠乾國的王侯,也不愿在石國的統治下茍活。幾大王侯還無法決定召國的歸屬,只能暫時由觀虎負責統帥召國的殘兵敗將。

  張儀耐心聽完公孫鞅的叮囑,對出使召國之事已了然于胸。

  他對柴云天說道:“主公,臣需要前往石國國都,對石國各個皇子的性情有所了解,才能決定投靠哪一位皇子。到時請主公相信臣的判斷。如果主公不相信,臣難以在諸多皇子之間周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張卿。你還需帶多少人前去石國國都?”

  如果連縱橫家的張儀都無法挑起石國各個皇子之間的內斗,那么也沒有更好的人選。

  “臣聽說主公有一內衛,只需要派內衛兩個武宗境界的刺客,與臣一同前往即可。無須勞師動眾,臣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擾亂石國,為主公爭取時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