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 334章 中階重寶,殺劍

  “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飛報,凌國已臣服凌國皇室將遷至禹都,以便監視”

  漢軍團的捷報傳回禹都,這已經是柴云天收到的第三份捷報。

  現在的夏王廷實力凌駕于東域其他諸侯國之上,面對三個諸侯國,柴云天只部署了三路兵馬前去討伐,三路兵馬皆勝,毫不意外。

  東域之西最強大的是石國,一個九皇子可滅一個小諸侯國。

  夏王廷不但諸將的修為凌駕于九皇子之上,而且華夏士卒大量武宗高手涌現,橫掃一方完全不成問題。

  唯一令柴云天意外的是三路兵馬分別討伐三個小諸侯國,他以為衛青、霍去病會率先取勝,不料衛青、霍去病反而最后傳來捷報。

  倒不是衛青、霍去病這一路兵馬不及另外兩路,而是各自面對的敵人不同,這不是一場完全公平的比試,只是主將間的樂趣。

  孫臏分兵騙走應國主力,而后與田忌直搗黃龍,迫使應國皇帝投降。

  陳慶之、程知節以重騎兵正面破陣,讓彬國對玄甲軍心生恐懼,戰敗投降。

  衛青和霍去病的征伐稍微曲折了一些,凌國的抵抗比較激烈,連大將軍都戰死,還跑出來一個凌國皇帝的師尊。

  “凌國位于東域最西的大荒邊緣,以戈壁地形為主,道路崎嶇,影響行軍,而且距離比其他兩個諸侯國更遠。東域四周都是絕地,簡直就是與世隔絕”

  柴云天看著東域的圖志,骨子里的大一統思想讓他想要一統東域,建立一個真正強大的諸侯國。

  而且東域可能還不是此方世界的全部。

  即使超越了武尊境界,柴云天可以活千年,他仍然認為距離不死不滅的境界差之遠矣。

  東域可能有不少厲害的人族高手,但和洪荒大能無法相提并論。

  “難道東域只是與世隔絕的一隅之地西為大荒,北為草原,南為大山,東為蒼海,那這些地方之外,又是什么地方”

  柴云天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

  漢代有夜郎國,與漢問孰大。東域可能只是一塊小地方。

  除了九鼎,還有其他華夏至寶流落在此方天地,柴云天卻連其他華夏至寶的蹤跡都沒有看到。

  “主公,蒲元已改良長劍。”

  “讓他進來。”

  柴云天派遣三路兵馬討伐小諸侯國期間,蒲元為柴云天改造青光長劍。這是一把中階重寶。

  “臣已專門為此劍重新打造劍柄,劍柄有明定神識之效,主公可不必擔心劍刃的殺戮之氣侵蝕神識。”

  蒲元將改造后的青光長劍獻上。

  柴云天接過長劍。

  這支長劍是柴云天目前見過的最霸道的攻擊型兵器,也是為數不多的中階重寶。

  其殺戮之氣極其可怕,以至于要有專門壓制殺戮氣息的劍鞘和劍柄,才能讓用劍之人不受影響。恐怖的殺氣僅僅來自于長劍的一塊劍刃。

  柴云天手腕一抖,長劍出鞘,經過蒲元的改造,劍身青光褪去,和普通長劍外觀相似,流溢著寒光。

然而這支長劍是中階重寶,一旦出鞘,無窮無盡的殺戮之氣充斥偏殿,尸山血海浮現,柴云天仿佛置身于洪荒戰場,無數大能隕落  身為煉器師的蒲元也不得不倒退幾步,此劍過于兇險。

  即使劍柄使用可以幫助用劍者保持神識清醒的材質,柴云天還是能感受到劍刃的殺戮之氣試圖侵蝕他的神識。

  以柴云天現在的修為,神識強大,加上特殊的劍柄,卻還是有被侵蝕神識的危險,可見此劍之霸道。

  這些殺氣僅僅來自于劍刃。而劍刃,來自于一把斷裂的劍。

  “此劍,本王決定命名為殺劍。”

  柴云天實在想不到更好的名字。

  這把劍猶如為殺戮而生,一出劍便是尸山血海。

  敵人面對此劍,將會被殺氣所壓制,難以呼吸。

  “主公要是以后可以找到與劍刃相同的其他碎片,臣也許可以嘗試將劍刃分離出來,重鑄神劍。”

  蒲元對神兵有缺大為遺憾。

  目前柴云天有兩塊碎片,一塊劍刃,還有一塊疑似部分劍身的鐵片。

  “如果真的可以找到所有碎片,拼湊出來的長劍品階可能還要在中階重寶之上。不過僅僅東域就十分廣闊,刻意去找神劍的碎片,過于大費周章。”

  柴云天打算隨緣,即使無法恢復真正的神兵利劍,現在這把神劍,中階重寶,就足以凌駕于其他低階重寶之上。

  蒲元向柴云天匯報煉器司之事“煉器司在滕國和石國等地新招募煉器師兩千名,其中有兩個玄階煉器師,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獲。”

  “玄階煉器師是東域最高明的一批煉器師,在整個東域都算罕見,不過他們要誠心為王廷效力,為王廷各個軍團打造兵器方可。要是自視甚高,那么煉器司也不必供奉他們。”

  第一次有土著玄階煉器師投靠煉器司,不意味著柴云天要對他們畢恭畢敬。

  當夏王廷一統東域,到時候整個東域最好的資源被王廷所控制,便不是王廷缺少煉器師的問題,而是煉器師求著加入煉器司。

  沒有珍貴的天材地寶,再好的煉器師也無法打造重寶。再者,在煉器司可以找到東域大部分材料,不必自掏腰包。

  滅滕國,得到一把中階重寶級別的長劍,柴云天將其命名為殺劍,與漢刀成為柴云天的兵器。

  一刀一劍,柴云天都可以駕馭,即使是一些長兵器也不在話下。

  隨后他對滅三個諸侯國的將領們進行獎賞,得知衛青、陳慶之、田忌之間的比試,還特意給田忌、孫臏二人額外賞賜一千兩黃金。

  一千兩黃金乃是身外之物,對眾人而言并不怎么在意,只是一種表示。

  柴云天每年給每個華夏人杰分配的天材地寶價值可遠在一千兩黃金以上。

  “被田忌和孫臏搶了一步”

  程知節在回師途中得知第三路大軍取得比試的勝利,不由有些煩躁。

  “凌國比我們想象中更加頑強,不過比試輸了就是輸了。”

  衛青得知這個消息,倒也釋然。

  以滅諸侯國為賭注,只是幾個統帥之間的樂趣罷了,以后說定還有這樣的比試。

  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