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安史之亂

  夜白似乎并沒有注意到我們臉上不解的表情,而是自顧自的繼續說了下去。

  雖然太宗皇帝壽元有限終究會龍馭歸天,但是袁天罡與李靖卻是得到關山傳承的修道之人,盡管不得長生之法,不過其壽元悠長并非常人可比。

  所以在太宗皇帝死后,二者依然存在于世間,只不過出于身份方面的考慮,這二人在授意武則天建造了萬象神宮后便相繼選擇詐死,離開皇宮之中開始游蕩于神州各地。

  正因如此,所以除了極少部分知道真相的人以外并沒有任何人清楚,雖然這二者名義上已經死亡,但實際上卻依然在暗中守護著李唐江山。

  而正是隨著這二人的詐死隱世,讓潛藏于暗中的弱水誤以為二人真的離開了李唐回到了關山之中,所以才展開了新一輪擾亂神州的陰謀。

  雖然二人早已詐死,但是這場陰謀的轉折點卻并非發生在唐初,而是在許久之后。

  那時坐在龍椅上的帝王早已不是太宗皇帝,也不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是高宗與武則天之孫,睿宗李旦第三子,也就是俗稱唐明皇的唐玄宗李隆基。

  聽夜白說到這里,我的腦中飛速閃過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各種記載,一番思索后不由得出聲驚呼道。

  “在唐玄宗時發生的足以稱得上擾亂天下的陰謀,莫非你說的是安史之亂?”

  夜白聽到我的猜測后點了點頭,看來我的猜測是對的。

  由于安史之亂在史書中多有記載,所以我對其并不陌生,那時唐朝時爭奪統治權的一場內戰,正是這場戰爭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轉折點。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之人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這場戰爭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所以也稱天寶之亂。

  華夏傳承千年,無論是王朝間的更替還是王朝內的爭斗其實都不在少數,但是安史之亂卻是其中歷代史學家極為感興趣的一場戰爭。

  因為以安史之亂為節點,唐朝前后所呈現出來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

  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前,初唐欣欣向榮,太宗一手締造了大唐盛世,舉世聞名。

  而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以后,唐朝卻一蹶不振,雖然國祚得以延續,但是卻再也沒有重現昔日的大唐盛世。

  可以說安史之亂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樣,將如日中天的盛唐攔腰斬斷,以致于很多人在提起唐朝之時,根本就不會提到安史之亂以后的唐朝。

  看著我與弈和皺眉的樣子,夜白帶有考究意味的開口問道。

  “在你們看來,安史之亂的起因是什么?”

  雖然知道我們的看法未必正確,但是既然夜白開口詢問,我也只好在整理了一下思緒之后,對他認真的回答起來。

  史書中記載,在開元盛世后期,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在他改年號為天寶后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

  而李林甫雖然表面上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里卻利用自己的職權專橫獨斷,等到李林甫死后,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不堪,他排斥異己,貪污受賄,比之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是在唐玄宗的縱情享樂與前后兩任宰相的胡作非為下,朝政日益敗壞,唐朝逐漸呈現衰敗之象。

  聽我說到這里,弈和忽然開口,似乎有著另外的看法。

  “你所說的確實是天寶年間的各種弊端,但是安史之亂的根源卻并非這些,而是另有緣由。”

  在看到我不解的眼神后,弈和便開始講述起了何為他口中另外的緣由。

  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召募來的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和籠絡,與將領形成了一種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系。

  而且唐玄宗因對外開拓所以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長官,這節度使制度正是安史之亂的直接根源。

  節度使可以統領若干州,權力極大,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可能性,所以他借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便給了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到天寶元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四十九萬人,而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十五萬人,與此相對的朝廷軍隊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

  正是因為節度使的日益強大,所以與李唐王朝的矛盾日漸加深,直到天寶末年終于爆發成為安史之亂。

  弈和說完自己的看法便看向夜白,雖然是詢問,但是眼神卻極其自信。

  “不錯不錯,說得很好。”

  夜白贊賞的點了點頭,示意弈和所說無誤,但是就在弈和露出微笑之時,夜白卻語出驚人。

  “不過你所說的卻都是史書中的記載,而天寶年間所發生過的真相卻并沒有在史書中留下半分筆墨。”

  聽夜白的語氣,似乎此事另有蹊蹺。

  他看著我們,用長者的語氣引導著我們繼續向下思考。

  “你們有沒有想過,安祿山本為胡人,即便他身為節度使,又怎么可能讓手下士兵心甘情愿的隨他反唐?”

  我們聽后一愣,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史書中曾有記載,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雖然貌似忠誠憨厚,但是實則生性狡詐,由于他得到了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所以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風頭一時無兩。

  而問題就出現在這里。

  即便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肆任用胡人擔任節度使,可是唐玄宗能成為皇帝必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怎么可能對這樣的荒謬行為坐視不理?

  退一步說,即便唐玄宗縱情享樂不理政事,可是安祿山手下的士兵又為什么會心甘情愿的為了他與李唐江山刀劍相向?

  看來在這場戰爭之中,一定還有著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