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章 東都

  雖然不知道春亭為何語氣如此憤怒,但是從他口中說出的東遷洛陽之事,卻讓本來不解的我與弈和豁然開朗。

  我們二人剛才之所以會那般迷惑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正是因為有著關山的存在,所以弱水即便傳承千年,勢力龐大,卻也只能在暗中進行謀劃。

  他們并不能憑借自己的勢力去擾亂天下,因為那樣便會被關山所發現,關山既然負責守護神州安定,那么對弱水的行為便不可能視若無睹,而是會出手破壞掉他們禍亂神州的陰謀。

  但是春亭與夜白說的卻極其明確,他們言之鑿鑿的告訴我們,隋朝確實是亡于弱水之手。

  那也就是說,弱水一定是發現并完成了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從表面上看起來并沒有半分不妥,只有這樣才能夠暫時騙過關山之人的注意,從而讓弱水有時間布置下后續的陰謀。

  而我們左思右想,卻并沒有想到什么事情能夠看上去理所當然,實際上卻對隋朝有極大的危害,直到春亭說出這東遷洛陽之事,我們才終于明白過來。

  隋朝,雖然在華夏歷史之中極為短暫,但是卻從來不會被人輕易忽略,正所謂漢承秦制,唐承隋制,唐朝之所以能有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實際上是因為唐朝幾乎完整的繼承了隋朝的制度并加以改善。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統一了分裂已久的華夏,擊破突厥,被尊為圣人可汗,他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七百余萬戶,是華夏千年難得一見的鼎盛時期。

  等到楊廣即位后,他同樣勵精圖治,統軍滅陳、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渾、開科取士、修建隋朝大運河,雖然后世對于楊廣有諸多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所做出的這些舉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而除了這些之外,隋朝還有一點與眾不同,那便是隋朝并非只有一個都城,而是采用了二都制,長安與洛陽都是隋朝的都城所在。

  隋朝在建立初期之時,本是定都于長安,但是由于當時長安故城凋殘日久,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都已經相當陳舊,城中供水、排水嚴重不暢,水質咸鹵,難以飲用。

  而且長安北臨渭水,渭河不時南北擺動,改道多次,隨時都有被水淹的危險,于是隋文帝楊堅考慮營建新都。

  這時有術士勘察了龍脈走向,告知隋文帝在龍首原之南有一處極佳的龍穴,于是隋文帝楊堅便立即前往察看地形。

  漢長安城選取了龍首原北地勢最平坦的一塊,建立起了西漢的都城,而經過一番考察之后,龍首原的南方區域就成了隋文帝的首選之地。

  于是,隋文帝楊堅于開皇二年詔令開始營建新都,當時稱為大興城,也就是新的長安城,這是隋朝的第一個都城。

  而隋朝的第二個都城,便是洛陽城。

  楊廣繼位之后,由于隋朝勢力開始向全國輻射,于是有人提議,將隋朝的中心向東方遷移,除了長安城之外,另外設置東都作為實際上的政治中心。

  此人認為,在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乃是絕好的軍事要地,極其符合隋朝作為都城的條件。

  楊廣親身查看之后,對這個地方很是滿意,于是便在此處興建了洛陽行宮,從此,他便把把洛陽定為東都,之前的大興城便成為了西都。

  我一邊思索,一邊從口中緩緩說出了自己腦海中對于隋朝都城的印象,說完之后看著不發一言的春亭與夜白,試圖探究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沒錯,西都大興,東都洛陽,你所說的正是隋朝所采用的二都制。”

  春亭點了點頭示意我所說沒錯,然后便解釋起了問題出現在何處。

  “楊廣在位前期隋朝國力仍然強盛,他設置東都的本意乃是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帶動中原與南北地區的交流與商貿發展,同時便于對四周展開征討,以此擴大隋朝的版圖。”

  說到這里,他話鋒一轉,語氣中又帶上了那不知從何而來的怒意。

  “雖然他的這番想法很美好,但是他卻并不清楚,洛陽雖然是一處古城,但是卻并不適合隋朝定都。”

  “眾所周知,隋文帝楊堅出自關中弘農,弘農也就是隋朝的龍興之地,實際上那里本就是一處龍脈所在,此處龍脈于五行中屬火,因此隋朝自然以火德立國。”

  “此前為隋文帝大興城選址的術士并非欺世盜名,而是確有真才實學之輩,大興城在五行中同樣屬火,其與弘農的龍脈相輔相成,龍氣充足可報隋朝國祚綿長。”

  “但是東都洛陽卻與這二者截然不同。”

  說到這里,夜白自然二人的接過了春亭的話,似乎一旦談及風水上的事情,他便再度化身成了那個傳說中的一代奇人,袁天罡。

  “隋朝以火德立國,但是洛陽城在五行中卻并非屬火,而是屬土,雖然地理位置極佳符合隋朝的都城需要,但是在風水上卻并不適合隋朝定都于此,若是一意孤行在此定都,那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聽夜白說到這里,我忍不住開口問道。

  “夜白,歷朝歷代的帝王無不對風水之說深信不疑,既然你清楚的知道洛陽并不適合隋朝定都,那楊廣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就算他不清楚,難道他身邊就沒有精通此道之人么?”

  “韓川,你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聽到我的詢問后,春亭冷哼一聲,這才開口解釋道。

  “其實早在隋朝之時,朝廷中早已設有太史監,而太史監的職能便是推算歷法,其中并不乏高人的存在,并非沒有人能看出洛陽的不妥之處。”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楊廣為了更好的找出適合東都的最佳之地,特意尋來了一名世外高人為其選址,而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所尋找到的這名為東都進行選址的世外高人,其實正是來自于弱水之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