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雙管齊下的死局

  原來如此。

  夜白僅用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便讓我們清楚了秦始皇陵與秦皇地宮的區別,若是真的如他所說一般,那這二者間確實有著極大的不同。

  秦始皇陵,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那處帝王陵墓,即便早已過了千百年,如今依然安靜的沉睡在驪山之下,臨潼之地。

  而秦皇地宮雖然位于秦始皇陵之中,但是卻獨立于這座陵墓,其乃是一處被祖龍單獨開辟出的空間,若是嚴格來說,這座地宮雖然依托于神州存在,但是卻并不屬于神州之中。

  也就是說,羅睺完全不需要進入那座秦皇地宮,他只需要讓手下之人進入秦始皇陵,就可以對龍脈做出破壞,這樣自然就已經達成了他的陰謀。

  可是眾所周知,秦始皇陵自建成之日起,千百年來一直都位于驪山,天下無人不知這座傳說中的陵墓到底位于何處,卻從來不曾聽聞有人真的進入其中。

  千百年來,神州的能人異士從來不在少數,在其中當然也不乏想要探索秦始皇陵之人,既然從來不曾有人進入其中,那便證明在秦始皇陵中一定有著當初祖龍所留下的某些防范措施。

  既然祖龍早有準備,那我們又有何擔心之處,而換句話說,就算我們擔憂此事,可是又能有什么樣的辦法對其加以補救?

  “祖龍嬴政一身修為可以說是通天徹地,功參造化,秦皇地宮作為他親手開辟出的空間,其上自然有著獨屬于祖龍的烙印存在,除了他自己以及他允許之人以外,絕無第二個人可以輕易進入。”

  看到我們臉上的表情,夜白知道我們已經想清楚了這二者的區別,于是繼續對我們解釋道。

  “可是秦始皇陵與其卻并不相同,盡管祖龍當年征調了全國的民夫修建秦始皇陵,并且在其中布置了各種各樣的機關,在其外不下了守護的法陣,但是秦陵畢竟依然處于神州之內,冥冥之中會受到神州的影響。”

  “你們也知道,今年正是轉元換運的重要時刻,神州本就處于動蕩之中,而過幾天的中元之日又是地官赦罪之時,在那日鬼門洞開,百鬼夜行,神州大地便會同人類一般,進入到一個無比虛弱的狀態。”

  “龍脈與神州息息相關,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所有的龍脈之地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作為除了昆侖之外最大的龍脈之處,秦陵自然也不例外。”

  “在中元之日,秦陵處的守護法陣會暫時的進入關閉狀態,對于有心者來說,只要秦陵外的守護法陣關閉,那秦陵中其他的防護機關便已經無法阻擋他們的進入。”

  “而若是羅睺或者羅睺手下之人真的進入了秦始皇陵,那么位于皇陵中的那處神州龍脈便如同對其絲毫不設防一般,神州頓時就會變的岌岌可危。”

  雖然從來沒有進入其中,但是對于秦始皇陵我們自然不會有人感到陌生。

  傳說祖龍剛剛繼位便挖通了酈山,而等到一統天下之后,更是從全國各地征調了七十多萬民工勞役,在驪山鑿地有三重泉水那么深,然后灌注銅水,填滿其中的縫隙,同時把外棺置于其中,修建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各種珍惜的寶物全部都放入帝陵之內。

  同時,祖龍命令工匠制造由精妙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果有人試圖進入其中,只要走近就會觸發機關將其射殺,在地宮內用水銀做成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飾成成天文圖象,地面放置有地理圖形,取人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以保其萬年不會熄滅。

  盡管我們相信秦始皇陵中的各種布置,但是夜白如今所說卻有著讓人無法反駁的道理。

  秦陵中的各種機關布置確實極為精妙,若是想要攔住俗世之人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對于羅睺這尊誕生于混沌未開之時的魔祖來說,這些機關未免有些不夠看了。

  而由于龍脈不能離開神州的緣故,所以祖龍并未將其收于自己所開辟出的秦皇地宮之內,僅僅是將其放置在了秦始皇陵之中,只要有人能夠進入秦陵,那么這處龍脈就有了被損壞的可能。

  “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瞞天過海,暗度陳倉……”

  春亭臉上的表情逐漸嚴肅起來,他的手指無意識的敲擊著身旁的銅鑄大鐘,口中緩緩說道。

  “夜白,若是按照你的說法,那么中元之日在上善軒并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他們真正的陰謀實際上是想要進入到秦陵之中破壞那處龍脈,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計劃。”

  “你們確實應該改變一下計劃,但是誰告訴你上善軒不會有事發生?”

  夜白與春亭間的關系很奇怪,從種種細節之中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二人曾經似乎同生共死,按理來說本應親密無間,可是有時候這二人在不經意之間就會互相挖苦,讓人著實難以理解。

  “羅睺想要進入秦陵破壞龍脈不假,但是就算龍脈真的被其損壞,神州也不會在瞬息之間就分崩離析變成人間煉獄,由于羅睺自身無法出手,那他如果想要加快神州重歸混沌的進度,就一定需要弱水中的某些傳承。”

  “所以,進入秦陵破壞龍脈是其一,由上善軒開始掌控弱水是其二,羅睺在明面上試圖掌控弱水,暗地里悄悄派人進入秦陵,中元之日,二者雙管齊下,只要稍不注意,我們便會陷入極大的被動之中。”

  聽到夜白所說,我們終于清楚了羅睺真正的打算。

  羅睺不愧是誕生于混沌的魔神,從混沌至今,他親眼見證了華夏無數朝代的興衰更替,從中更是吸取了許多朝代滅亡的教訓,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正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陽謀。

  羅睺并不怕我們知曉他真正的意圖,因為我們本就人數稀少,所以無論最后結果成功與否,我們最多也只能前往一處,另外一處自然無人能夠對他進行阻攔。

  若是這樣看來,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似乎已經是一個死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