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章 決勝因素

  明以前,勛貴、文官、外戚三足鼎立,為朝廷的中樞力量。他們幫助皇帝處理政務,自詡為皇帝分憂。太祖為防外戚干政,立下祖訓,良娣(太子妃)擇賢德而家世不顯之女,因而有明一朝,不曾發生外戚干政掌權之事。

  而皇帝的左右手,文官和勛貴,一文一武,互相看不順眼。由此為皇帝所用。

  勛貴子弟從小學騎射讀兵書,走的路子和讀書人不同,他們之中少有寫得一手好字,做得好文章的。

  張勇領兵在外,由老關延請名師教導小主人,無奈小主人頑劣不堪,兵書讀不熟,畫畫不精,四書五經更是左耳進右耳出,只有騎射勉強過得去。張寧保留原主的記憶,以原主肚里的墨水,怕是無法考上。哪怕提前三天臨陣磨槍。

  這不是高考,他前世在學校學的知識完全派不上用場。

  找槍、手是最簡便快捷的辦法。

  可是勛貴瞧不起讀書人,覺得他們奸詐,一肚子壞水。夠得上和勛貴們平起平坐的讀書人便是朝廷中樞那些大佬了。這些人同樣瞧不起勛貴,認為他們靠祖上余蔭,才能成為貴族,自身沒有能力。加上勛貴是武將,和文官是兩個圈子,雙方更加沒來往。

  張寧頭痛啊,槍、手不容易找,好槍、手更沒處找。

  劉念鬼點子多,或者有門路也說不定。

  “沒有,誰稀罕和他們混一塊兒。”劉念想都沒想搖頭道。

  “校閱要考八股文吧?”破題承題先生教過,可張寧就學了個皮毛,離寫得好差遠了。

  劉念想了想,道:“只考策論。”

  策論就是時事,對當下某一事件的看法。

  張寧一拍腦袋,道:“瞧我這腦子,怎么把這事給忘了。”

  校閱考策論,對勛貴子弟來說是常識,他怎么會忘了?他在好運和厄運之間轉換,以致分不清現實,還是得皇帝親口允準,以后有機會見到悠悠,高興過了頭?不用考八股文,對文采要求不高,那就沒問題了。

  “阿寧,題目是什么?”劉念眸中閃過一絲渴望,不提前知道題目他不可能考上,提前知道題目就有可能了,他不會揣測上意沒關系,父親會呀,得父親提醒,考上沒難度。

  聽說張寧被縛進郡主府,劉念沒有推辭,一心救他,這個兄弟張寧交定了。他聲音壓得極低,道:“韃子。”

  相信劉念會明白這兩個字的意思。

  “韃子?”劉念眼珠子滴溜溜轉個不停,道:“消息確切嗎?”

  北邊瓦剌每年派好幾撥使者朝貢,每次臚鴻寺都派官員接待,雙方關系前所未有的緩和,為何策論的題目會是韃子?

  張寧點頭表示肯定。

  劉念臉色變幻,道:“阿寧,你會不會被人騙了?”

  他轉念一想,張寧極有可能從安定郡主那兒得到消息,安定郡主常在太皇太后和皇帝身邊行走,消息靈通,或許能猜測到大致方向也未可知。但是,安定郡主怎會把這么重要的消息透露給阿寧?真如阿寧所說,郡主請他喝茶喝點心?

  “我不是說郡主騙你,我是說郡主有可能為人蒙弊。”他言不由衷補充道。

  張寧微微一笑,道:“不是郡主說的。你放心,題目不假。”

  阿寧很自信。他的自信從何而來?劉念覺得這樣的張寧很陌生,以前的張寧好狠斗勇,什么事都用拳頭解決,何曾用過計謀,又何曾智珠在握的樣子?

  劉念沉默幾息,道:“阿寧,你沒事就好,我回去了。”

  張寧明白他要回府和父親誠意伯商量,并不挽留。劉念走后,他把剩下的點心吃了,讓清兒磨墨,試著寫策論。

  現在只有張寧知道八年后,大明和瓦剌將有一戰。這一戰,大明的精銳勛貴喪失貽盡,大明國運從此走下坡路。

  朱祁鎮憂心瓦剌可說十分有先見之明,這或許是他會御駕親征的原因。土木堡兵敗被俘,史書后人對他的評價不免低了,說他為宦官王振所惑,匆忙出兵。

  他沒有為戰敗承擔主要責任,卻成了一個識人不明的皇帝。

  史書沒有記載,張寧不清楚這位皇帝為征戰瓦剌做了什么,可他親口說,“北邊韃子不安份,朕夜不能寐。”

  可見在他心中,瓦剌是必須除去的心腹大患。

  既然如此,瓦剌太師借機分兵四路進攻大明,朱祁鎮御駕親征就不奇怪了。可惜的是,敗了,而且敗得很窩囊,敗得很慘。

  一敗涂地啊。

  張寧擱筆長嘆,心情沉重。

  他穿越到這兒,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盡一已之力改變這一戰的結局?

  身為現代大學生,生在盛世長在盛世,張寧也曾有過當英雄的念頭。不過盛世的英雄是用毛爺爺的多少衡量的,每年最有錢的十個人會上富豪榜。這些人就是英雄。

  張寧曾經幻想過,自己的名字上這張榜單,名字后是一串長長的數字。

  既然曾經做過英雄夢,那就在這兒讓夢繼續吧。張寧自嘲一笑,希望以一已之力改變歷史走向殊為可笑,可盡一已之力,避免敗得窩囊,避免一敗涂地總是可以做到的。

  張寧拿起筆,蘸滿墨水,提筆在紙上寫了起來。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張寧放下筆,轉動有些酸的手腕,待墨跡干了,拿起紙看了起來。

  打仗,打的是銀子,首先必須國庫充盈。要國庫充盈,發展經濟勢在必行。發展經濟,不外發展工業和對外貿易,這在現代已經證明可行。不過,現在他人微言輕,提出這些恐怕會惹禍上身。

  其次,武器裝備。士兵的武器和甲胄、馬匹是決戰的關鍵因素之一。瓦剌是馬上民族,戰場上騎兵倏忽來去,士兵騎在馬上,連人帶馬的重量和馬匹奔跑帶來的慣性,步兵根本無法抗衡。要戰勝,除了戰略戰術,還必須有裝備馬匹。

  再次,士兵的訓練。這也是決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后,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是,軍隊的指揮者。讓一只羊去指揮一群狼,不敗還有天理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