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2章 條件

  “楊大人,此策一出,小子便成天下商鋪公敵了。”張寧苦笑道。

  終太祖一朝,商賈不得穿絲綢的規矩極嚴,如今幾十年過去,京城依然如是,很多偏僻的州縣卻漸漸松馳,穿絲綢的商賈日益增多。

  張寧另一個辦法是,先派錦衣衛校尉嚴查,將平日穿絲綢在街上晃蕩的商賈抓起來,再由皇帝下詔,示以恩典。

  當然,這是最后一招,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這么做。

  至于他所說的,成為商鋪公敵,不過是借口,資源就那么多,一方面增加,另一方面肯定會減少。換句話說就是,是藏富于民還是藏富于國。

  明朝特殊的稅收制度,導致后期的稅越收越少,農民的負擔越來越重,一旦遭遇天災,農民就活不下去了,為了活命只能抗爭,于是起義頻發。

  這是一百多年后的事,張寧本可以不管,但問題在于,正是朱重八定下的科舉免稅政策導致這種局面。中舉的人越來越多,合理避稅的人自然越來越多,逃稅的人多了,稅哪還收得起來?

  沒有稅,國庫的銀子從何而來?

  國庫沒有銀子,談什么發展武器,強化軍隊?朱祁鎮征伐瓦剌的心愿怎么完成?張寧怎么建功立業,怎么三年封侯?

  嗯,貌似三年之約沒有用了,但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讓人看扁。

  楊榮不明白張寧的小心思,沉思一小會兒,道:“確實不能讓張大人擔此罵名,請陛下在詔書中提上一句:老夫獻言。”

  張寧負責皇帝出行儀仗、刺探軍情、為皇帝耳目,稅收沒有他的事,他好心提醒,自己不擔著,對不起他。楊榮顯然想為君國作出犧牲。

  張寧道:“這么一來,老大人一世清名盡毀。”

  一個貪得無厭的罵名是跑不了啦。

  楊榮苦笑道:“只要國庫充盈,老夫挨幾句罵算不得什么。”

  我只想要些好處,并不在乎罵名。張寧無聲吐槽,道:“小子的名聲一向不怎么樣,如果老大人允準將從商賈的稅收中撥一半裝備軍隊,這罵名嘛,小子擔擔也無妨。”

  國庫的銀子用在什么地方,有時候皇帝說了不算。

  朱祁鎮眼睛亮晶晶的看著楊榮。

  楊榮一怔,隨即笑道:“你呀,原來給老夫挖好了坑。你可知道,天下商賈一半稅收是多少?”

  “不知道,不過肯定比農稅多得多。而且高中之人不能免稅,不管東家是高官還是小民,一律得交稅。楊大人,你名下商鋪也是要交稅的。”

  張寧可不信楊榮名下沒有產業,要么商鋪,要么田莊,肯定有產出,才能支撐他衣著光鮮,三餐豐盛,人情往來,車馬代步。

  楊榮搖頭笑道:“張大人,太精明可不好。”轉頭向朱祁鎮解釋道:“臣家中有兩處商鋪幾十畝良田,都是舍弟經營,臣并沒管這些事。”

  這也是官宦人家的正常形態,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家族資源會對他傾斜,為他延請最好的先生,供他書籍筆墨,盼他有朝一天能高中。沒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則早早學習賺錢的營生,用賺來的銀子供養有讀書天賦的兄弟。

  只要家族中有人高中,便能成為家族的保護傘,家族產業在他的庇護下日益興旺。

  楊榮的家族也不例外。

  張寧道:“與其和他們吵翻了天,不如用實際行動表明態度。楊大人,你若讓令弟主動繳稅,可有說服力得多。”

  他是閣老,文官中排名前三的人物,帶頭繳稅,意義非同凡響。

  朱祁鎮笑道:“張卿說得有理,楊卿不妨做帶頭人。”

  繳稅的人越多,國庫越充盈,他自是樂見其成。

  楊榮為難道:“不是臣不起帶頭作用,只是這兩家商鋪的東家是誰,極少人知。若是公開,只怕有些不便。”

  讀書人為示清高,一向不屑與銅臭為伍,更不會接手庶務,只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楊閣老也不例外,現在突然對外宣布,名下有兩家商鋪,這位格掉得太厲害,只怕新一輪攻擊又開始了。搞不好,他只能黯然辭官。

  張寧再次道:“我不為難你,只要五成用于朝廷軍士,我就擔下這個罵名。”

  不是三大營,而是所有軍隊。這一點,他說得很清楚。

  事關重大,楊榮哪敢答應?猶豫十幾息,道:“張大人,容老夫斟酌斟酌。”

  朱祁鎮點頭道:“好。張卿一個時辰后回復朕即可。”

  一個時辰,我怎么能夠考慮清楚?皇帝太著急了吧?

  張寧暗笑,皇帝這是巴不得將軍隊武裝到牙齒呀,這么急切。

  三人都明白,一半商稅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隨著商賈地位的提高,從商的人會越來越多,這個數字會像滾雪球一樣,多到不可想象。

  楊榮無奈道:“請陛下恩準臣到靜室斟酌。”

  他必須冷靜考慮,權衡利弊,因而要求有一個絕對安靜的場所。

  朱祁鎮讓小太監帶他去后殿,備好茶水點心,帶上門,讓他靜靜考慮。

  昭仁殿中只剩張寧和朱祁鎮。

  朱祁鎮難掩興奮地道:“卿怎么想到一半用于軍士?”

  張寧道:“本朝的軍務,臣所知不多。不過歷朝歷代多有吃空餉的將官,也有因為軍費不足而兵敗如山倒的例子。臣想,軍費足夠,武器裝備精良,軍士餉銀豐厚,自然人人拼死向前。

  如此,瓦剌可平,陛下的心愿也就達成了。”

  而我,也建功立業,成就一番事業,封侯自是不在話下。

  別看收稅的計策招人罵,那得看對誰,在皇帝眼里,這就是功臣,得封賞。

  原來一切為了朕。朱祁鎮心下感動,道:“只是卿背負罵名,朕于心不安。卿府中也有商鋪吧?”

  要維持安鄉伯府的日常開支,靠張勇的兩份俸祿肯定不行。

  張寧坦然道:“是,有幾間鋪子,以前由管家老關管著,現在老關忙不過來,交給府里信得過的奴仆。”

  太平廠就夠老關忙的了,除了太平廠,還有鐵坊,現在已經成為京城第一大鐵鋪,幾乎壟斷京城打鐵產業,別外還有幾處商鋪,老關哪里還顧得過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