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01章 路線問題

許望秋有些驚訝,心想我們中國也在進行幾乎相同的討論,才兩年的時間,很多人都搞得勢不兩立了,就道:“吵了這么多年,竟然還能坐在一起討論,倒是挺難得的。水印測試  水印測試”

  皮爾卡丹笑著道:“很多激進的人都退出沙龍了,比如戈達爾。戈達爾第一部電影是夏布洛爾投資的,而且跟特呂弗是親密戰友。在夏布洛爾回歸商業片后,戈達爾意見很大,覺得這是在向資產階級投降。等到特呂弗開始拍商業電影后,戈達爾憤怒地退出了沙龍,并公開宣稱,特呂弗絕對不懂拍電影,他只拍了一部真正的電影,就是《四百擊》,那之后他只不過在講故事罷了。在那之后,很多跟戈達爾持相同的觀點的人先后退出沙龍。原來沙龍組織活動的時候,會有數百人參加,現在你也看到了,就這么點人。留下的人雖然繼續爭吵,但還算是能包容對方,不像戈達爾他們那么極端。”

  特呂弗與戈達爾的恩怨是電影史一樁有名的公案,只要學電影的,對此都是耳熟能詳。只是許望秋沒想到他們都曾是這個沙龍的成員,并在沙龍中激烈爭吵過。

  皮爾卡丹繼續道:“我聽他們說,今年年初戈達爾從日內瓦回來了一趟,找到夏布洛爾,希望跟他們和解。夏布洛爾說,我沒有關系,但你長時間攻擊特呂弗,他真的非常傷心,恐怕很難跟你和好。當時特呂弗不在巴黎,戈達爾沒有見到他,就回瑞士了。聽說他給特呂弗寫了封信,表示希望和解,還說要邀請夏布洛爾,里維特和特呂弗到日內瓦當面談談,他說,無論如何,友誼尚存。特呂弗拒絕了,并回了一封長信,他在信里寫道,如果你準備拍一部自傳,片名我知道,就叫《一坨屎就是一坨屎》。”

  戈達爾和特呂弗原本是親密無間的戰友,好得可以穿一條褲子,鬧到如今這步田地,許望秋真的為他們感到遺憾。他想到了張一謀他們,現在大家非常團結,卯足了勁頭,要改變中國電影的現狀,可將來會怎么樣呢?會不會因為觀念不同而決裂?會不會鬧到戈達爾他們這般田地呢?許望秋不知道,但他希望不會。

  許望秋沒有參與波蘭斯基他們的爭論,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他知道自己把觀點亮出來非但不能改變什么,反而會招來許多敵人。法國電影往哪個方向走,是死是活,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懶得操這份閑心。

  不過許望秋當吃瓜群眾沒當多久,還是被拉入了戰團。娜塔莎金斯基見許望秋興致盎然的看雙方吵架,好奇地道:“你是什么觀點,你認為電影應該更藝術,還是應該更商業?”

  娜塔莎金斯基這么一說,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許望秋身上,想聽聽許望秋的觀點。

  許望秋見眾人都盯著自己,心里十分無奈,他真的不想摻和法國電影圈的爭斗,不過現在這么多人等著他發言,肯定是躲不過去的,就道:“太祖曾經說過,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其實對電影產業來說也是如此,電影要搞好必須搞清楚我們的敵人是誰。

  我認為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不應該是敵人,我們現在真正的敵人是誰?是好萊塢。好萊塢是一種強權文化,如同美國的強權政治一樣。如何應對好萊塢文化霸權,以及好萊塢文化入侵,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電影人都面臨的共同問題。你們為了對付好萊塢,主張走跟好萊塢完全不同的路線,搞作者電影,走精英路線;而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國家對藝術的態度是文藝作品要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中國革命靠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也就是群眾路線。我們認為要對抗好萊塢就要走群眾路線,要拍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只有團結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喜歡我們的電影,那我們才能夠打敗好萊塢。

  電影的路該怎么走,各國的情況各有不同。就像蘇聯十月革命是在城市去得成功的,那是蘇聯自身的條件決定的。我們中國的情況跟蘇聯不同,就不能走這條道路。在中國革命的早期,有一幫人主張學習蘇聯,在城市搞革命,結果損失慘重,最終靠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取得了成功。我覺得電影也是這樣,法國大學生多、知識分子多,走精英路線、作者路線也許能夠成功。但我們中國貧窮落后,國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拍高深的藝術片大家不愛看,精英路線肯定是走不通的,只能走群眾路線,用商業片跟好萊塢爭奪文化控制權。

  我認為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并不是對立,尤其是在好萊塢大兵壓境的情況下,雙方更應該攜手合作,守住我們的文化。”

  娜塔莎金斯基不懂許望秋在講什么,群眾路線,農村包圍城市這些東西聽都沒有聽過。不過其他人大部分都能夠聽懂,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佐派,甚至讀過《太祖語錄》,只是他們沒想到許望秋會把商業片和藝術片的爭論跟革命路線扯到一起,而且聽上去還挺有道理。

  “拍商業電影是走群眾路線,是農村包圍城市,你的這個說法挺有意思。”波蘭斯基是社會主義國家出來的,五月風暴的時候,他在戛納跟戈達爾等人高呼“要電影更要革命”。他對革命認識比其他人要深,聽完許望秋的話不禁拍起手來。

  “你說得很對,與爭論商業和藝術到底誰更重要相比,如何面對好萊塢入侵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最近幾年好萊塢電影的觀影人次逐年上漲,在這么下去,要不了幾年,好萊塢電影在法國的市場份額就會超過法國電影。”夏布洛爾連連點頭。

  “有道理啊!”其他商業電影的人也不住點頭。

  新浪潮的人很快反駁道:“我不認同你的觀點,商業電影追求商業利益,只有利益的計算,沒有文化和精神追求,最終會制造出大量的文化垃圾。就像前幾年,法國掀起了一股拍色情片的風潮,因為那種電影特別賺錢。如果任由商業片泛濫,就算我們抵抗住了好萊塢又有什么用呢?我們的文化丟了。”

  “就算法國電影最終死掉,死在藝術片手中,也比死在商業片手中好。死在藝術片手中,至少還有藝術精品留下;死在商業片手中,留下的只有文化垃圾。”

  許望秋知道自己很難說服這些人,在八十年代后期,法國的本電影被好萊塢打得丟盔卸甲,紛紛跌到了20,很多人驚呼“法國電影完蛋了”。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大膽向好萊塢學習,投身到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的類型電影,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帶動下,法國新一代年輕導演也開始加入到類型片的行列里來,拍出了《的士速遞》、《颶風營救》等海外大賣的電影,使得法國電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興。

  不過法國評論界卻沒有絲毫念呂克貝松的好,反而抨擊他墮落,罵他向好萊塢投降,他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會遭到法國評論界的瘋狂謾罵。

  呂克貝松尚且如此,更何況許望秋這個外人了,不過他還是道:“為什么一定要把兩者對立起來呢?在三十年代時候,中國有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利益的,以及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這兩個黨是敵人,一直在打仗。當東瀛人侵略中國后,這兩個黨很快聯合起來,組成統一在線,最終把侵略者趕出了中國。現在法國電影面臨的是類似的情形,面臨好萊塢入侵,為什么不攜起手來,組成統一戰線,共同應對好萊塢入侵呢?”

  波蘭斯基忍不住道:“法國人是有名的內斗內行,外斗外行,想讓他們聯手抵御外敵,簡直是不可能的。”

  在場的法國人聞言對波蘭斯基怒目而視,甚至有人道:“要說內斗,誰比得上你們波蘭人!”

  事情就如波蘭斯基說的那樣,許望秋的話沒有起任何作用,商業片和藝術片的人很快又爭論起來,吵得不可開交。

  許望秋微微嘆了口氣,其實中國電影又何嘗不是如此,上一世中國電影跌到谷底,國產電影市場份額不到20,而這些國產片大部分是靠政府包場的主旋律影片。中國電影處在瀕臨死亡的邊緣,在如此艱難的情況,電影專家和影評人們任然視商業電影為仇寇,商業片出來一部罵一部,簡直跟犯下了滔天大罪似的。

  許望秋突然有些疲憊,不想再待下去,便對皮爾卡丹說想回去了。隨后他和皮爾卡丹起身向在場眾人道別,并再次向眾人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出席《獵鷹》的首映。

  第二天上午,許望秋和中國電影代表團離開巴黎,坐飛機飛到尼斯,然后坐小火車前往戛納。在火車上,一個亞裔男子看到許望秋他們,略帶激動地問,你們是越南人嗎?許望秋他們笑著回答,不是,我們是中國人。那個越南人臉色大變,將頭轉到一邊,再也不理他們。

  在許望秋他們之前,中國電影人先后三次參加戛納電影節。1956年中國電影《白毛女》在戛納展映,1979年謝鐵驪導演的電影《早春二月》入圍一種關注單元,去年《鋤奸》、《小花》和《哪吒鬧海》在戛納展映。

  這一次,中國組織了一支的龐大代表團,帶了九部電影過來展映。戛納專門為中國電影組織了一個特別展映單元,其中許望秋的《獵鷹》是最后的壓軸影片。

  許望秋他們抵達戛納的時候,電影節已經開始好幾天了。街道兩側到處是大幅的宣傳和飄揚的彩旗,而大街上隨處都可以見到俊男美女穿著漂亮的禮服,拍照留念。

  人群中一個身材高挑,穿著超短裙的女子,引起了張一謀的注意。看著那雙白花花的大長腿,他不禁咽了咽口水。不過就在這時,他發現張一謀正看著自己直接笑,不禁老臉一紅,批判道:“資本主義果然墮落,這成何體統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