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的是千歲。
顏燾雖然布下結界,但和邱林還在偏廳內談話,仍在阿修羅的神念擴展范圍之內。
千歲就等著他提問呢:“看他口型,仿佛是個驚天消息。”
“嗯?”知道她喜歡賣關子,燕三郎很配合地應了一聲。
“這侍衛說,‘王上病危了’。”
燕三郎悚然動容:“當真?”
這消息堪稱石破天驚。
“我說過了,只能看口型!”千歲哧了一聲,“你覺得,我看錯的幾率有多大?”
很小。
燕三郎立刻想起半個月前與少年天子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見面。
那時,他就看出宣王頑疾在身,很難根除。“他的病情應該進展緩慢才是,怎會突然惡化?”
“維持慢性,還是由慢轉快,這都因人而異。”千歲并不在意,“你也知道的,這種病人最后往往是死于并發。”
燕三郎默然。宣天子與他同齡,過年才到十七歲,還未識盡人間煙火呢。他病了這么久,攝政王今日卻急召顏燾回宮,那就說明宣王怕是撐不過這一關了。
“宣國又要變天了。”燕三郎輕聲道,“青芝鎮叛亂,莫不與之有關?”
他心思靈巧,瞬間就將這二者聯想到了一起。
千歲贊他一句:“極是可能!”
或許鐸人已經知道宣天子病危,這才在宣國腹地突然舉事?
那么,這時機得掐得多么精準?
對宣王廷這個龐然大物而言,區區一個作亂的小鎮就像牛身上的虱子,早幾天或者晚幾天,它都能抽出手來,直接撲滅動亂。
偏在這當口兒,它是焦頭爛額的。
很快就到午時,譚培設豐盛酒席,兩人小酌。酒意方酣,端方才問譚培:“融繪堂隔壁就是太傅府吧?”
“是啊。”譚培得意道,“站在我這角樓的西窗邊,還能看見他家的園子呢。”說到這里卻轉而嘆了口氣,“可憐太傅府最近辦喪事,庭院都無人精心打理,看起來冷森森地。”
“鐵太傅好大的面子,居然能勞動玉太妃上門。”端方繼續試探。
“你不常住安淶,不知這里的情況。玉太妃從來深居簡出,也沒去過哪個大臣家里作客。”譚培笑道,“不過鐵太傅的原配木夫人是她的手帕之交,玉太妃還是玉妃的時候,鐵家替她出頭兩次,擋去不少災禍,王廷上下都知道她和木夫人交情深厚。現在鐵赫將軍不幸過世,玉太妃前來探望也在情理之中。”
他壓低了聲音:“這或許也出自攝政王授意。因為鐵赫之死還未查出結果,鐵太傅的怨氣很大,攝政王的安撫或許不如玉太妃親自上門慰問木夫人管用。”
端方露出恍然之色:“是啊,我說這些前朝的妃子怎么能大張旗鼓出宮,原來是攝政王派出來的。這么年輕的太妃,我還是第一次見,當年很得寵么?”
“她是梁人,傳說曾是梁都第一美人,其父就是梁王的親叔得勝王。當年先王花了好大力氣,才從梁國把她納過來,哪有不寵愛的道理?不過我聽說這位玉太妃性子平和軟弱,就算得寵也在后宮中吃了點虧。”
譚培頓了頓:“太祖仁慈,臨死前下令,嬪妃可以發回原藉地,不必守陵或者陪葬。玉太妃原本也要被送回梁國,結果次月就發現——”
端方接了下去:“有孕?”
“是啊,三個月大了,只是不顯懷,于是她立刻升格為太妃。這對玉太妃來說倒是件好事,那時得勝王已經兵敗身亡,她若被遣送回國,恐怕也是死路一條。”
說到這里,譚培又露出神秘笑容,現在端方知道這是他八卦的前奏。
果然譚培小聲道:“其實王宮里私下還有一個傳言……”
他說到這里就住嘴了,端方輕咳一聲:“你放心,我不傳第二人。”他知道譚培也是喝大了,否則平時嘴巴沒有這么不牢靠。
譚培這才接著往下:“傳言說,玉太妃的兒子恐怕不是先王的遺腹子。”
端方挑起眉頭:“那是誰的?”
譚培不說了,只是笑。
有些話,他就算醉到沒邊兒了也不敢說出口。
他又啜了一口酒,“不過安淶還為鐸國都城時,先王曾經盜走神廟中的寶物。此事你可知曉?”
“聽說過。”端方今趟出門之前,特地研究過宣國和安淶城歷史,對于那個故事印象深刻,“寶物上附有詛咒,盜走它的人必會斷子絕孫。我以為只是野史軼聞,作不得真。”
“這事兒誰說得準?”譚培搖頭,“不過先王的三個兒子的確都沒了。”
“那也不能說明詛咒成真。”端方本著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反駁他,“帝王子嗣易夭折,死亡率本就遠遠高過了平民百姓。”
這不是他一家之言,而是公認之理。
“的確,先王請來大能鑒定寶物,只知道那上頭的確有古怪力量,卻不一定就是詛咒。”譚培夾了顆話梅蕓豆,慢慢嘗味兒,“但謠言早就傳開了。”
端方搖頭:“不對罷,當今宣王是顏梟第四子,他不也仍然健在?”
“王有血癥,御醫只能拖延,卻無法根治。”譚培的聲音更小了,“你也知道,最近宮廷上下人心惶惶,王的身體越發不好了。”
“聽說了。”出身攏沙宗的官員在宣王廷里是一大勢力,端方從他們那里聽到不少風聲。
其中就有最糟糕的推斷:
怕是就在這幾日了。
“就有人說,好像詛咒又要生效了。”譚培喃喃道,“其實就算王上身體康態,民間也隱隱有些議論。”
“我知道。”端方往太傅府又瞥去一眼,這都午時了,玉太妃還會在鐵家待上多久呢?他隨口道,“這流言也早就在宗門傳開了,說當今宣王不是真正的顏同燁,只不過是攝政王扶起的一個傀儡。”
“這就真是廷上的忌諱了。”譚培說到這里,好像一下子就酒醒三分,“當年四王子從梁國被找回時,就有臣子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