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50章:地方權力的真髓

  作為控轄地方的關鍵,趙宗武必然需將地方的權力脈絡整理清楚,唯有這樣才能確保地方穩固。

  按照現有格局,過多的增加后世職能,這反而不利于地方發展。

  簡明扼要的點出核心所在,這才是確保地方發展的關鍵。

  在軍隊已全面掌控的前提下,治理地方、確保治安,就是整套行政班底的根本。

  諸如什么三權分立、大道歸一等等體制,對現階段的金州來說并不適用,任何官場上的革新,都是需要通過產能的改變而相應作出調整的。

  超前的設出超前的官位,但基礎建設并未達到,那不就是勞民傷財嗎?!

  趙宗武不做這蠢事!

  作為主要負責此事的張承,趙宗武有必要將理念講述清楚,不然張承在推進此項體制時,難免會存在歧義。

  指著金州地圖,趙宗武講道:“為確保金州有效統轄,特設16個鄉、鎮,每個鄉、鎮下轄56個村。

  金州境內的村、鎮,不可一家一姓獨大!

  為全面掌控局面,特設相應職務治理地方。

  設‘長’一名,或為村長,或為鎮長。

  設‘警’一名,或為村警,或為鎮警。

  上述可組村公所、鎮公所,負責轄下全面民生;村警所、鎮警所,負責轄下全面治安。

  村級,配副職2名,胥員6名,協助村長、村警發展地方,穩定地方。

  鎮級,配副職4名,胥員10名,輔員20名,協助鎮長,鎮警發展地方,穩定地方。”

  作為歷朝對鄉野掌控最薄弱的存在,大明雖有里甲制操控鄉野,但真正掌握鄉野話語權的,卻為地方士紳、豪強。

  再加上特有的糧長制,若是吏治清明時期,這對于地方百姓并不算什么。

  崛起于微末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自幼飽受苦難,深知地方士紳、豪強所得,因此其中損耗皆有其承擔。

  但在這世上不存在墨守成規的制度,長于深宮中,自幼含著金湯匙長大,后繼之君又有幾位懂得民間疾苦?

  基于這樣的前提,也就使得現在大明百姓的生活,簡直是水深火熱的存在。

  權力的基礎來源于何處?

  百姓啊!

  你權力的基礎都沒有觸碰到,那不就是空中樓閣嗎?

  根底讓地方士紳、豪強掌控,一旦局勢出現大的動蕩,想要從底層獲取資源,那是難如登天!

  既然金州現階段的根本,就是治理地方、確保治安!

  那趙宗武必然削減不必要的存在。

  至于教育、醫療等基礎創建,還需后續逐步進行加持,屆時一個完整的行政班底就會出現。

  穩定。

  唯有地方穩定,才能去發展上述事宜。

  “作為地方權力的基石,東海鎮地方衙署需要嚴格把關,真正做到地方權力,掌控在東海鎮地方衙署手中!

  士紳、豪強威霸鄉野的時代,從金州宣告結束!

  根據各級需求不同,此次‘長’、‘警’兩級選拔,無論正副,必須從傷殘將士中選拔!

  本將花這么大的精力去培養他們,并非是說說那么簡單的事情!

  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三人,皆下放到最艱苦的村中任職,雖說他們先前做的成績的確不錯,但這并非是能頂撞東海鎮地方體制的資本!

  原以為他們能夠成熟些,畢竟東海鎮所處的環境,并非是大明其他安逸的地方,在這里無疑是與虎搏殺!

  稍有不慎,那是會全軍覆沒的!”

  回想起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他們的表現,趙宗武的心中的氣又多了幾分。

  玉坯到底是玉坯,不經歷重重打磨,根本就成不了美玉良器。

  張承點了點頭道:“大人放心,這一點下官心中明白。

  早在覺華島期間,下官就一直在思索該如何有效辦公,雖說村、鎮為首者是傷殘將士!

  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沒有頭腦。

  早先的當兵生活,讓他們骨子里都刻上了謹遵軍令的理念,東海鎮如今需要這種全方位服從!

  此次設立村、鎮兩級,下官一定結合金州本地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歸置。”

  地方權力如果不能確保,那后續的政權鞏固,根本就無法得到保障!

  對張承,趙宗武這心中還是很信任的。

  別看張承出身吏員,但自身才能做一方父母官、一部主官,都是綽綽有余的存在!

  只不過因為所謂的祖制,科舉制固然讓天下寒門擁有了希望,但同樣也堵住了天下寒門的野望。

  大明的文化普及度,使得許多有才能的人,最終皆擋在了這品階之下。

  趙宗武交代道:“此次相關官吏的選拔,本將會親自制定相關規矩。

  以此為基準,此后東海鎮再行選拔時,必須要做到嚴上加嚴!

  村、鎮級別的官吏,可使用此法!

  一方面可解決傷殘將士的安置問題,另一方面可加強地方權力的掌控。

  但與之需并行的,還有通過教育篩選出來的優秀人才,當然這都是后續才會考慮的事情。”

  治政從沒有一條路走到頭的,它都是通過并行、交叉來達到協同管理的目標,

  張承拱手道:“大人放心!相關章程下官一定認真梳理。

  此次金州地方權力的搭建,將會確保后續失地收復的建立!

  村、鎮權柄的明確,會大大增強東海鎮的底蘊。

  對孫傳庭等人,下官一定會好好打磨,或許下官才能不比他們,但經驗尚深厚幾分。”

  張承想做些實事,實實在在的事情!

  在遼東巡撫府時,雖說張承是刑房司吏目,但在這中間需要顧及的事情太多,真正想去做些實事并不現實。

  直到跟了趙宗武,這樣的情況徹底得到扭轉。

  或許跟在趙宗武麾下很累,但張承的身心是愉悅的,因為他可以根據標準來行事。

  行得正,坐得端。

  絲毫不用顧及所謂的人情世故,扎扎實實的做些實事,這對張承來講就是件很高興地事情。

  在正應該有一番作為的年紀,如果不去拼搏的話,那老了就沒有一件值得回憶、驕傲的事情。

  以張承的脾氣,這絕對是不能容忍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