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68章:探索科研之自生燧發

  當著研討所的眾人,講述自己的中心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趙宗武想要向眾人講明,提升火銃威力的要點。

  在后膛槍沒有問世前,前膛槍的威力是可控的。

  在技術并未真正跟進前,先行創造出較為完善的技術,為后續擴充改良奠定扎實的基礎。

  這世上任何技術,都是存有根腳的,他不是一舉而成的。

  沒有底蘊積累的技術,那就像是在沙灘上建高樓,隨時隨地都會有崩塌的可能。

  趙宗武不想要這樣的結果,他需要的是堅實基石,寧可慢一些,也要將想要的科研做出來。

  因此作為核心技術,燧發、銃管膛線、分類定產、流水線組裝,這四類就成了關鍵所在。

  見眾人皆陷入沉思,趙宗武覺得自己有必要開個頭。

  “對于火銃擊發,想必你們都清楚,通過火捻點燃,觸及銃膛內火藥,引燃,然后觸發!”

  在當前的火銃一道中,雖說提出過自生擊發的概念,但技術并不成熟。

  但如果能解決這一情況,這對火銃的威力,將會是極大的提升。

  聽完趙宗武的講述,原本陷入沉思中的張鐵眼前一亮,自生燧發?!

  其實對于當前火銃存在的弊端,制作火銃的工匠,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尤其是在貪婪成風的當前,官營火銃以次充好。

  為什么明軍,現在的戰斗力低下?

  這與自身裝備直線降低,官場貪腐成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一次次的戰敗,終究會形成心理障礙。

  張鐵激動道:“大人,您能具體講述一下,有關自生燧發嗎?”

  大明在火器一道上,尤其是在火銃一道上,絕不像后世一些人,在心中想的那么低端。

  君不見,努爾哈赤便是死于此!

  固然是受重傷得還,背生瘡,但這終究是因此而亡!

  恰恰是因為,在火器一道太過于強大!

  使得撿漏建國的滿清,為了不讓傲視四方的勇武、騎射沒了用武之處,故竟以所謂的祖制,來扼殺火器發展!

  最典型的例子,存放百余年的明造火銃,與洋鬼子戰場對決,絲毫不比那時的火銃相差太大。

  康乾盛世?當真是一大笑談。

  或許這其中真正有用的,當是被人唾罵的雍正吧。

  見張鐵及徐駕等人,對此皆表現出極高的興致,趙宗武有必要通過這一次探索,來樹立研討所的核心思想。

  唯有探討才能成功!

  唯有研究才能成功!

  靠固步自封?

  靠自我編織的幻境?

  似乎除了滅亡,便沒有再恰當的詞匯了。

  心中想了想相關事宜,組織一下語言,接著便道:“在提及自生燧發前,本將先重申一遍,在大明現行火銃的情況。

  現行火銃皆為前膛式,其用前膛裝填火藥、鉛彈,后壓實,裝火捻,點燃、瞄準擊發!本將稱之為前膛槍。

  如果說在戰爭烈度不強的情況下,火銃自身強度足夠大的情況下,遇到這支火銃兵,更多的就是面臨死亡!

  但戰爭并非想當然,每每爆發戰爭,每多節約一丁點時間,就會給己方帶來勝算。

  或許現階段,改變前膛式并不現實。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點燃火捻的情況,那在短距離沖突中,本能射擊兩次的情況,增加到三次,甚至四次,那會給戰爭帶來怎樣的改變?”

  任何意義的革新,都是基于改良改善的前提,如果沒有這一前提,那任何革新都是沒有意義的。

  論點要立穩,根據才能明確。

  張鐵疑問道:“這一點小的都明白,但火藥與自生,這本身就是相沖突的,想要改變這一點,這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趙宗武臉上多了笑容,接著便快步走到實驗臺,隨手拿起一塊小鐵石,眾人的目光也隨之而動。

  “噠……”

  清脆的撞擊聲,在實驗臺上響起,一道幾乎看不見的火花,就這樣映入眾人眼中。

  看明白的人,這心中漸漸被震撼所填充。

  心中更是徘徊著:“還能這樣?”的想法!

  張鐵神情中滿是震撼,手中帶著顫巍,指著那已經消失的火花:“這怎么可能,這……”

  隨手將小鐵石拋去,趙宗武接著認真道:“大家這心中都清楚。

  想要擊發火銃,那必須要點燃銃膛內的火藥,而火藥是需要火花點燃的。

  想要做到這一步,那就必須要解決這一點才行。

  但火藥與火花,天然就是矛盾點,想要完成自生燧發,我們必須要完美解決這一點!

  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能夠解決這一情況,那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

  看著眼神中帶著震撼的眾人,趙宗武嘴角揚起幾分笑意。

  “明白了!小的明白了!

  如果能夠在火銃中,安置一塊自帶火花的石頭,在敲擊時能迸發火花,不敲擊便安然無恙!

  這樣一來便能解決火銃,自生燧發的問題!”

  張鐵神情中帶著亢奮,言語中透露著激動的指出。

  徐駕接著便道:“對對對!張頭說的沒錯。

  論擊發火花效果最佳的,當屬火石!

  致密、堅硬,多為灰、黑色,是古人取火的首選!

  即便是在大明的一些地方,也是很常見的取火之物!”

  想要的效果達到了,趙宗武臉上露出了笑容。

  或許他可以直截了當的講出,但是這帶來的效果,就沒有現在想的那么明顯,科研就應該這樣腳踏實地。

  拔苗助長的行為,或許短時間內能夠見到成效,但是時間長了,除了害處,便沒有一絲好處。

  研討所是承接大航海時代,大工業時代的保障,趙宗武在心中不希望,這是一處徒有其表的地方。

  議論聲在此時驟響,所有人都在為這種情況而商討,講述自己心中的想法,碰撞出最激烈的火花。

  作為沉浸其中的專家及準學員,拋開身外之物的顧及,恐在自身喜歡的領域中,尋求到突破、改變,這恐是每一位專家、準學員最高興的時刻。

  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最值得信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