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49章:朝野震動

  “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張維賢神情陰郁的看著趙宗武,語氣卻十分堅定的講著:“不久前本公才著令有司,處理了陜西發生的旱災,胡廷宴還上書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處理好陜西境內的一切事宜。”

  作為管轄民生的主管國公,這等時候陜西出現民亂,甚至于這暴動之風,已經有了席卷之勢。

  那這事不管怎么說,最主要的失責人就是他張維賢。

  趙宗武聽了張維賢的話,微皺眉頭,余光看了眼議論紛紛的群臣,遂強壓心中要起的怒意,道:“今日朝議到此結束,內閣當值大學士組織后續。”

  講完這一點,便不管群臣,走至張維賢等人身前,皺眉低聲講道:“這事不要在這里講,去文淵閣再辨別真假!”

  盡管說他們四位輔政國公,當前存在的矛盾很多,但此時陜西出現這么大的變故,卻不是鬧分歧的時候,不然他們就將會被很多人盯住。

  不要以為當前朝廷上下一片平和,但是這內部暗潮洶涌,有太多的人想推翻國公輔政,重回文官巔峰時期的模式。

  只是礙于當前大勢,只能暫時蟄伏于陰暗處,一門心思的尋求機遇,確保能一擊致命的效果。

  四人一路無言,神情嚴肅的朝文淵閣走去。

  剛抵文淵閣,神情嚴肅的張維賢,便扭頭對親隨講道:“在門外看好,不得讓任何一人靠近!”

  而朱純臣、徐希亦是這般。

  “都說說吧,你們是什么看法?”進入文淵閣后,趙宗武是開門見山的講道:“本公先聲明一點,現在不是推卸責任的時候,當前陜西出現這等情況,恐沒人敢以此來開玩笑。

  更何況陜西巡撫胡廷宴更已身死,他本人更是不會開這樣的玩笑,一旦說此事鬧大了,我等身為輔政國公,不管是身居何位,恐都脫不了干系!”

  盡管說趙宗武他,是主管大明兵權的國公,但先前礙于張維賢他們心中的忌憚,也就使得趙宗武并沒有真正管控過兵權,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度過。

  所以說陜西發生民變,這件事再怎么繞,也繞不到他趙宗武的身上。

  聽到這話,讓原本在心中想了諸多說辭的張維賢不說話了,因為他清楚趙宗武講這些話的含義是什么。

  如果說對這件事采取鴕鳥心態,就是死不認賬的那種,恐本就不容小覷的民變,其規模會朝著更大的方向發展,單單是擾亂一個陜西這并不算什么,若是耽誤了平叛,使得其勢蔓延到整個關中,那麻煩就大了!

  張維賢點了點頭道:“定國公說的沒錯,方才的確是本公做得不對,不應該一上來就推卸責任。

  不管怎么說,這陜西之地出現民變,就與本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根據方才本公看到的消息,此時陜西之地的賊酋有多股,其中勢力較大的有王二,王嘉,王自用等賊,皆多有向府谷一帶遞進的趨勢。

  當前陜西巡撫胡廷宴,在鎮壓民亂的過程中被流矢射中喪命,這也使得陜西地方恐已亂做了一團,這也就給了陜西賊民機會,使得其勢力能夠快速蔓延開來。”

  這到底是老油子啊。

  既然說事情已經發生了,既然事情已經甩不開了,那么倒不如坦蕩攤牌,與趙宗武他們商量事情究竟該怎么去解決。

  就當前陜西這一突發情況,不管是哪位國公,都不能置身事外。

  既然掌握著大明的頂級權柄,現如今在大明的境內,出現想掀翻大明統治的不穩定因素,那絕對是一件不允許的事情啊!

  這關乎他們的合法性。

  如果說他們自己都不認真面對,恐沒人會在意他們的權勢。

  這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

  朱純臣皺著眉講道:“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說這些事情,當前我等需明確一點,這陜西出現這等境遇,朝廷應該怎么辦?

  且不提其他,既然陜西方面發來了這等告急文書,恐陜西本地兵馬已不堪重用,可如果朝廷從其他地方調動兵馬,我等應該如何進行調配?”

  因為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這也讓主管財稅大權的朱純臣,接著張維賢的話就說了起來。

  這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盡管說朱純臣他依靠著這個權柄,安置了很多嫡系進來,也在這過程中獲取了很大的利益獲取。

  但是既然做了這份工作,那么最起碼要確保大明能夠維系下去,可大明實在是太大了,他有著眾多的承宣布政使司,還有著諸多的衛所、邊軍等復雜的軍隊系統,再加上龐大的驛站體系需要維系,盡管說在這之前朱純臣他已經裁撤了一些不必要存在的驛站,對大明龐大的驛站系統進行了所謂的精簡,但是這還依舊存在著很大的財政缺口……

  也因為這樣的做法,使得一些依靠著皇糧活命的驛卒活不下去了。

  據趙宗武了解所指,在后世聞名的闖王李自成,就是因為驛站被精簡,他被裁撤掉了,才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軍來的。

  原本以為朱由檢沒有登基稱帝,恐李自成就不會有這個機會,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軍中來,這樣也就不會有與陳圓圓那轟轟烈烈的愛情了吧,更不會有吳三桂那沖冠一怒為紅顏吧。

  當然了。

  這一世因為他的出現,吳三桂已在遼東健兒營中,接受著殘虐的訓練、教育,與曹變蛟、曹鼎蛟等精英少年在一起。

  但是讓他萬沒想到的是,因為四國公輔政分權的緣故,朱純臣居然會搞裁撤精簡驛站的提議,這也就使得大明很多驛站體系都受到了很大沖擊。

  由此也使得在銀川驛站當差的李自成,恐也還是要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軍來。

  至少趙宗武在派人前去尋找時,可得到的結果卻是未找到李自成他們。

  歷史大勢的矯正性的確很強。

  聽了朱純臣的話后,趙宗武便明白他是什么意思,“成國公,且不說其他,單單是這一次陜西民變,朝廷調撥銀餉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就不要再想著自己分內有多大的難度,現在還是多考慮考慮如何盡快平息這場暴動吧!

  陜西距京城有千里之遙,即便是快馬加鞭趕來,恐這一來也耽誤了不少功夫,這文書中講的情況,此時恐要更嚴重幾分。”

  與三位沒有打過仗的平常人在這分析戰局,這對趙宗武他來說,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一日會帶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更何況在陜西有很多個一日,那兵勢一旦起來,足以造成摧枯拉朽般的毀滅。

  為什么說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一步步下滑?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明對于地方的掌控已經到了最虛弱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士紳管控欺壓著地方,這也使得崇禎年間的農民起義,那是越鎮壓越勢大,越鎮壓參與起義的人越多!

  而這也形成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循環。

  徐希對此卻質疑道:“定國公,你不要以為我們沒打過仗,就不清楚打仗那點事,就算那賊民有幾分勢力,我大明在陜西的兵馬也足夠抵抗一陣子,總不能說這賊民造反了,我大明地方軍隊就沒有任何的反應吧?!”

  無知啊……

  讓趙宗武心中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最反感的就是這種質問,自以為自己懂些什么,就覺得專業的人,講的話都是存在著很大漏洞的,而他卻在心中不斷堅信自己講的這些……

  與此同時,就在趙宗武他們在文淵閣商議著的時候,朝廷的官員,盡管說在內閣當值大學士李國的勸說下離開了,可這人的心思終究是不可能斷的啊,而且陜西爆發民變,這對于他們是最至關重要的事情。

  “你們說陜西爆發民變,這一次的根由是因為什么?總不能是因為英國公他,對陜西地界出現的災荒并未放在心上吧?”

  “這件事說不準,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陜西巡撫胡廷宴已經身死,這從側面也反應出該次民變的規模小不了!”

  “唉!這兩年的大明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上天總是降下這么多的浩劫,在前年出現的大爆炸,至今都讓老夫心有余悸!”

  “誰說不是呢?大明近幾年接連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恐是上天要下來什么啟示吧……”

  因為陜西出現的劇變,使得朝中大臣對此也是議論紛紛,諸多小的勢力聚集在一起,齊齊議論著這樣一件事,而不過半個時辰,整個京城都傳開了陜西爆發民變的訊息。

  在京城這一核心圈,根本就沒有什么可以相傳的秘密,因為到處都是能傳遞出訊息的傳聲筒,更因為這樣也使得京城百姓陷入震動之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