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火車過河用船渡 流言之情的發展有點出呼張小寶的預料,本打算采取點手段的他把心思收回去,決定好好做點實事。
在等待傳說中的火車亮相的時候,圍觀百姓的言論風向變了,從最先質疑秋闈的公平性變成了要求張小寶必須參加科舉,把狀元拿下來。
不知道詳細情況的百姓很聰明地找到了一個好辦法,既然說是秋闈的名次早已安排好,那么只要把張小寶推上去,就可以破壞掉這個‘陰謀’。
不給張小寶狀元不行地。
除了尋常的百姓跟著參合,更喜歡在背后推波助瀾的是商人,商人們不關心秋闈中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地位。
如今商人的地位稍微提高了些,一個是在張小寶組織的幾次商業行動中的支持,一個是朝陽行動里所付出的物資與金錢,使商人們的形象有所改變。
他們聽見百姓商議出來的辦法,唯一想到的事情是如果張小寶真的參加了今年的秋闈,得不到狀元的話,那自己一個‘階層’的人是不是地位會下降。
在‘文人’的眼中,張小寶和王鵑是一對兒重視‘教育’的人,他們在褒信縣首次提出了朝陽行動,并為之努力。
在百姓的眼中,張小寶二人是一對兒很有本事又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但凡兩個人去當官的地方,百姓的日子都過的非常好。
在商人的眼中,王鵑被自動忽略了,張小寶成為了商場上的‘戰神’,只要是他說的話,只要是他指揮的行動,不用去懷疑,更不必猶豫,跟著往前沖,絕對不會錯。
如果他考不上狀元,那豈不是說大唐的商人的本事更低?好不容易建起來的一點點聲望又會付諸東流,何時還能恢復不可知,所以這面旗幟不能倒,哪怕是用錢堆,也得把張小寶給堆到狀元的位置上去。
有了這個想法,商人不像百姓那樣只會說,怕夜長夢多,也顧不得火車的事情了,紛紛擠出人群,找到可以發電報的地方,一封封電報發給自己的合作伙伴,商議怎樣做能在張小寶參加秋闈的時候,把其給推到狀元的位置上。
如此這般,本應是看火車的熱鬧場面,氣氛變了。
乘熱氣球在天上看熱鬧的李隆基也時刻關注著下面的情況,不時有人把情報送上來。
但今天發生的事情有點出乎李隆基的預料,開始的時候還是眾人說火車,說到后來變成了今年秋闈的名次。
初時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眼睛便瞪向另幾個陪同著的熱氣球,那上面是宗室的人,尤其是與張王兩家一直不對付的宗室之人。
李隆基要是不知道背后是他們使壞,就不必當這個皇上了,正不知道怎么做把事情壓下去呢,下面議論的風向竟然變了。
聽著接電報后匯報的人說的話,李隆基呼出口氣,端起杯加了冰塊的葡萄酒,舒心地品上一口,對高力士問道:“力士可有話說?”
高力士正高興中,聽皇上問,略做沉吟,回道:“臣發現百姓變聰明了,膽子也大了,竟然開始關心朝廷的大事,不知內情的情況下,妄議朝事,這可不妥。”
“真的不妥?”李隆基又問一句。
“呃這個,臣一時不好判斷,若說不妥,確實不妥,百姓怎知朝廷之事難做?可若是說好處也有,至少地方的官員想要蒙蔽百姓做點壞事,百姓就算嘴里不說,心中也清楚,不會如以前那般,官員所做所說的事情百姓只能隨著。
今年春汛之時,很多治理地方不當的官員就被舉報了,加上報紙的宣傳,受災的地方百姓撤離的非常快,沒有像已往那樣遇到災害的時候有人寧肯死在家業當中也不離開的情況,因為他們知道離開是暫時的,等大水過去,還有人幫忙建設。
周圍沒有受災的百姓也愿意暫時接納逃災來的人,這就是凝聚力增加了,臣估計陛下要起戰事,把敵人對我大唐不敬的事情寫在報紙上,到時就算正規軍數量不夠,臨時增兵,也能增到千萬勇士為國沖殺。”
高力士這一刻心中沒有為干兒子得到百姓的支持而高興,也沒有單純地去評論百姓應不應該變聰明,完全站在了國家的角度上來分析得失。
李隆基不曾馬上說話,瞇起眼睛,靠在椅子的靠背上,想了一會兒,才露出笑容,說道:“朕認為,只要沒有人刻意搬弄是非,百姓還是不錯的,等著百姓學到的知識越多,別人想要煽動百姓就越難。
除非,除非朕真的昏庸到了該下去的程度,不然百姓還會擁護朕嘛,只是到地方當官的人不好做了,辦錯了事情,百姓難糊弄,總不能瞪著眼睛說瞎話吧?
地方上可以學學,陸州,褒信縣,舒州,還有昌寧縣,把收入的錢,要做的事情和要花的錢公開,心中沒鬼,怕什么?力士你說可對?”
“陛下所言極是,如褒信縣,臣關注了一下,新的縣令一直是蕭規曹隨,按照原來的辦法來做,今年新修了衙門,自己的行在也修了,用的還是衙門中的錢。
這可不是他自己要修的,是百姓看到縣中的衙門太過破舊,覺得影響本縣的形象,主動聯名要求縣令修的,不像以前,哪個官員要修衙門,百姓明面上不敢說,也會在背后罵,小寶與鵑鵑曾言,我大唐的百姓是最好的百姓,最講道理的,只要不把他們逼到沒活路,他們就會非常聽話,所以……。”
“所以只要讓朕知道了哪個地方的官員把百姓給逼死,朕就抄了他的家,讓他不得好死。”不等高力士說完,李隆基就一臉煞氣地把話接過來。
說完這句話,李隆基又笑了,掃一眼另幾個熱氣球,道:“小寶和鵑鵑今年參加秋闈的事情定了,即便他二人再想找理由逃避也不成,這是民心所向嘛,也讓在背后使壞的人知道民意不可違,給朕老實點。”
另外幾個熱氣球上的人確實老實了,他們也收到了下面傳上來的消息,他們最先是想把聲勢弄大了,等著考秋闈的學子不愿意,百姓不高興,一同反對的時候,把張小寶的名字說出來,讓張小寶無法得狀元。
沒想到的是,在背后推一手,得到了不同的結果,還不等自己一方的目的達到,把張小寶的名字說出來,百姓自己就想到了張小寶這個人,主動推了出來。
傳話的人不加任何加工的話,可是一口一個咱們的小寶,咱們的鵑鵑,這種話聽了讓人感到恐懼,沒有距離感的稱呼可不是說明張小寶和王鵑在百姓心中失去了官員的身份,不僅僅不會對他們發布行政命令有阻礙,反而會讓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得到百姓的支持。
‘螳臂當車’呀,一部分要與張王兩家敵對的宗室之人,心中同時有了這個詞。
擠在人群中的張小寶和王鵑兩個人終于來到了鐵路邊,就是要有火車接軌的地方,火車沒在這里,而是在船上。
當初說好的是洛陽通長安,到了黃河邊之后,乘客下火車,走橋過去,再坐那邊的火車繼續走。
張小寶和王鵑為了此事商量了好幾天,最后下決心用船裝火車,往來兩岸,畢竟乘客可以走來,但貨物就不好辦了,有那裝卸的工夫,還不如直接拉呢。
王鵑等著一會兒火車過來,好和張小寶站上去宣布事情,眼睛在河面上來回掃視著,對張小寶說道:“什么時候有電力機車就好了,現在的蒸汽機拉不動太沉的東西,一次只能拉十五節車廂,每節還只能載二十噸的貨物,速度僅僅是三十多公里每小時,真慢。”
“火車的速度慢點,拉的少點,但我大唐的科技發展卻是快的,今天能造出火車,明天我就敢去造飛機,看看這鐵軌,別說不給日本等國蒸汽機技術,就是給他們了,他們也修不出來鐵路。”
張小寶對這個火車還是很滿意的,這可不僅僅是一列火車的問題,其他方面的技術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才能使火車出現。
“是,全是你的功勞,記得要派人守好鐵軌,我怕有人惦記著咱們,派人過來挖鐵軌,一次能運三百噸的東西,要是修到西藏的話,我到時候調兵,你組織后勤,那么……太遠是吧?不能修哦。”
王鵑幻想著打仗時候火車的運送能力,想到隴右道那里,自己先笑了,現在想把鐵路修到那邊,無異于癡人說夢。
“會的,會有那么一天,可是,我估計有一天能把鐵路修到印度,你真的想打仗,用的就是大型運輸機了,誰參與研制的火車,到時候記得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存在,我可不敢居功。”
張小寶輕輕攬著王鵑的腰,與她同時看向西北的方向,感慨地對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