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復仇(8)

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無論徐達選擇哪條路,他都是勝利者  可是徐達卻選擇了第三條路,一條讓他哭笑不得的路。

  徐達在得到王保保進攻大都的消息后,冷靜的分析了局勢,他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決心給他一個意料不到的驚喜。

  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嗎,我就打你的太原!

  徐達認為大都有大軍駐守,而且城防堅固,不足為慮。退一萬步說,即使丟了,再打回來就是了,賠得起。而王保保就不同了,他傾巢而出,太原成了空城,而明軍的主力離太原很近,王保保如果沒有了太原,就只能去關外放羊了。于是他連夜帶領騎兵直搗太原。

其實徐達的目標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他相信王保保一定會回兵救援的  果不其然,王保保得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立刻率領十萬騎兵回救太原,他回擊速度十分之快,在太原附近遭遇了徐達。

此時徐達的軍隊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大隊還未趕到,士兵數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  兩支騎兵部隊就這樣相遇了,這也是中原政權的騎兵與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

怎樣戰勝騎兵  自古以來,騎兵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種之一,在馬的幫助下,原本柔弱的步兵成為了具有高度的突擊性和機動性的部隊,而不幸的是,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少數幾個王朝外,其軍事力量都是以步兵為主的。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騎兵時吃了大虧。

  但騎兵并不是不可戰勝的,事實證明,古羅馬的重步兵是可以用長矛陣克制騎兵的,可是中國人向來沒有穿幾十公斤盔甲的習慣,而且當時并沒有中西交流制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辦法,他們不斷研究著以步兵制騎兵的方法,其中的成功者之一是諸葛亮。

  在他指揮下的蜀軍,是曹魏軍團的噩夢。

  他發明了若干武器來克制騎兵,首先是絆馬釘,這個玩意兒設計獨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總有一面鐵釘朝上。打仗前就灑在騎兵即將沖擊的地帶,騎兵到來時,馬蹄就會被扎爛。其使用方法類似今天修自行車的小販在路上灑圖釘。當然,唯一的區別在于,馬被扎后,是不會有人幫你補的。

  第二招是大車,諸葛亮的軍隊都配備有木車,當發現騎兵時,就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面,用來阻擋騎兵沖擊,也算是木械化部隊了。

  最狠的是第三招,也是諸葛亮最神奇的發明,連弩,這絕對是當年的機關槍,據史料記載,這種連弩是一擊十發,殺傷力極大,所以當年的魏軍騎兵很畏懼與蜀軍交鋒。

  但這種方法操作性太強,而且不適合進攻,所以使用的范圍并不大。

  到了宋朝,在與西夏和遼的戰斗中,由于步兵長期打不過騎兵,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不知是哪位天才一拍腦袋,想出了以幾千名步兵組成大方陣,還取了個學名,所謂“以步制騎”。

  上陣交鋒,其結果是,打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直到天才將領岳飛出現并組建了專業騎兵岳家軍后,中原政權才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抵御住了金國騎兵的攻擊。

  到了元朝,以騎兵起家的蒙古軍把騎兵戰術發展到了極致,并依仗這一戰術橫掃天下。他們驕傲的認為,只要自己有馬,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統治被推翻。

  然而就在蒙古騎兵威風凜凜的在官道上呼嘯而過,兩邊的南人百姓只能俯首躲避時,那些低垂下的頭所思考的并不只是往哪里躲避,他們中間的很多人都堅信,一定有辦法打敗這些騎兵,一定有辦法的。

其實方法很簡單,只是實行起來很困難沖擊!騎兵對騎兵  綜觀歷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都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而此時的明朝也是一樣,徐達和常遇春都是非常厲害的騎兵將領。他們對騎兵調配自如,選擇突破方向準確,對騎兵的使用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

  在被元朝統治的九十余年里,中原的人們不斷向他們的敵人——蒙古騎兵學習著使用騎兵以及戰勝騎兵的戰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