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關于版權的事情之后,孫作家又和張偉談起了小說單行本出版的事情。當張偉聽說雜志社將首印數定在180萬冊的時候,也是吃驚不已。
張偉痛快的在發行協議上面簽了字,孫作家給了他一張稿酬單和一張支票。
張偉這次有了經驗,一看稿酬那一欄就明白了,不過看到最后的那數額卻吃了一驚。
這次出版社將基本稿酬提高到了6元每千字,接近封頂的價格,又按百分之八的額度支付了180萬冊的印數稿酬,兩項加在一起總計是一萬兩千多塊錢。
但是這筆錢要到幾個月后才能全款拿到,現在只有百分之三十的預付款,但那也是三千多塊錢了。
張偉拿到支票,心里美滋滋的,這么快就成了萬元戶,土大款的感覺很好。
為了感謝孫作家不辭辛勞的來給自己送錢,張偉特意在軍營外面的縣城里面找了家不錯的館子來招待他。張偉也叫了吳雪一起來,可惜小丫頭面皮薄不好意思就沒來。
孫作家第二天就想回帝都,張偉硬拉著他在駐地旁的銅良縣城周圍轉了轉,這時的銅良還沒有并入山城大都市區。
銅良最著名的人物大概就是志愿軍特等功臣邱紹云烈士了,當地為了紀念他,在鳳凰山頂樹立了烈士紀念碑,由朱老總為之題詞。并建立了邱紹云烈士紀念館,對外免費開放。
紀念館里面陳列著烈士遺物20余件,抗美援朝戰爭志愿軍使用過的兵器40余件,甚至還有“殲六”退役飛機一架。以及高麗共和國表彰烈士的表彰狀和獎章,此外還有高麗領導人送給烈士親屬的禮品十余件。
張偉在這兩天晚上趕工,將當代雜志約稿的花環創作談〈高山下的花環〉篇外綴語寫了出來,將自己在戰場上面的所看所感與讀者分享。
第三天,張偉將這篇文章交給孫哲,讓他幫自己潤色一番。又將自己之前寫的攻占諒山的劇本,以及最近文化組和新聞組的幾個筆桿子寫出來的幻燈片腳本給孫哲看了看,讓他提點意見,看看有沒有發表的價值。
孫哲著急回帝都,就將幾個劇本帶走了,回去再進行編輯校對。
晚上,張偉將孫作家送上了回帝都的火車。張偉這次特意托團里后勤的同志幫他買了一張臥鋪票。
張偉估計直接給孫哲一些錢,作為幾次幫忙的報酬,他可能不會接受,這個年代的人,尤其是文化人還都挺清高的,所以張偉買了很多土特產,讓孫作家帶回去。
尤其是銅良的傳統名點“蘭花根”,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由于其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可惜由于制作工藝復雜,成本居高不下,在后世基本被西式糕點擠出了市場,到了新世紀,掌握生產工藝的更是只剩下一位當地糖果廠的下崗工人了。
孫作家走后,沒幾天張偉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名氣上漲所帶來的后續影響。
首先是有記者找上門來了,張偉開始還很熱情的接待了幾家,接受了他們的采訪,但是很快的就陷入了應接不暇的處境,被熱情的記者包圍了。張偉還不敢敷衍得罪,不然人家分分鐘教你做人。
記者這波剛應付完,又開始有各地文藝單位,和廣播臺的長途電話以及信件進來,張偉最忙的一天接了十幾個長途電話。
接著又有三家電視臺的人直接找了過來,洽談電視劇改編的事情。其中齊魯臺的人最有辦法,他們請來了軍區的副司令員當軍事顧問,要將花環改編成四集電視連續劇,過來就是請張偉幫忙對劇本把一下關。
人家都把軍區的大人物請來了,張偉沒辦法,只得就范。不過齊魯臺也不錯,他們幾年后拍攝了水滸傳,是國內第一個改編古典文學名著的電視臺,八集的武松成為了國內第一部引得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電視連續劇。
本來張偉將版權的事情交給孫作家,就是想圖個清閑,但是沒想到人家文藝制作單位的人這么熱情,有些單位非得請張偉參與改編工作,或者提供下創作思路,再不濟也要幫忙審查下改好的劇本。
這不,軍區文工團的趙團長也來了,這次真的是團長了,人家已經升官了,將副字去掉了。
趙團長也不客氣,開門見山的就請張偉幫忙,將花環改編成草原女民兵那樣的舞蹈劇。人家也有底氣,趙副團長是拿著尚方寶劍來的,他來之前找到了軍區政治部,直接讓政治部給張偉下達了任務。
張偉有些搞不清狀況,改編成“舞蹈劇”也來找自己是什么鬼?自己連廣場舞都不會跳。再說花環改編成舞蹈劇真的好么?這倒是張偉孤陋寡聞了,前世花環的舞蹈劇由泉城軍區前衛文工團在1983年首演,比電影版出現的還要早,當時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華國青年報均有較高的評價,演職人員甚至受到總政和中宣部、文化部領導的接見。
趙團長是老交情,還帶著軍區領導的指示,張偉不好糊弄,只好接下了劇本改編的工作。張偉為了舞蹈劇改編順利,還得經常往文工團跑,和創作編導,舞美設計,藝術指導等進行商討,張偉變得更加忙碌了。
就在張偉被記者和閃光燈包圍的時候,電影組在他的遙控指揮之下,又陸續制作了幾部幻燈片作品,在軍營放映之后,雖然沒有第一部那么吸引眼球,但是也都取得了成功。
一部是新聞組的姜干事創作的智挖“地老鼠”,取材于兄弟部隊的一個真實戰例。講的是某部四連在進攻敵人據守的山頭時,發現敵人利用山內的溶洞將大大小小的碉堡聯結在了一起,組成交叉火力網,向我軍射擊。而我軍用炮火還擊時,敵人就躲進地洞隱藏,十分狡猾。四連戰士克服困難,從敵人背后爬上三百多米高的懸崖絕壁,搶占制高點,最終將敵人一舉殲滅。其中一名叫做謝華山的戰士一個人就搗毀了敵人五個火力點,殲滅了九名敵人,擊傷三人,繳獲輕機槍三挺,沖鋒槍四支。
一部是張偉提供素材,文化干事于鵬海創作的神奇的眼睛,講的是某炮兵團副營長為了讓我軍的大炮“長眼睛”,保證射擊目標準確,帶領一個炮兵觀察組艱難的穿過敵人防線,深入敵后,為炮兵指示射擊目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