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不三不四

  跟兩千年后截然不同,此時的農村人無比羨慕城里人,都向往進城里生活、進工廠工作,有個定量戶口成為公家人。

  秀兒見小姑媽根本不在意干著的工作,認為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插嘴道:

  “小姑媽,一個月拿二十八塊八毛錢不少了,你上班的地方還有棚子擋太陽呢!

  我們上工都是頂著大太陽,算下來一個月才十來塊錢。”

  張慧芬道:“農村人當然更加苦,比我苦多了!

  如果我們單位領導有本事把不好好干活兒的人弄去農村種田,我相信只要三天時間,單位上就不會有一個人敢混日子!”

  這話不假,絕對立竿見影,可是誰有這個牛逼?

  張芳芬道:“有這個權力也要有‘包公’那樣的清官,要不然肯定反了天。”

  張慧芬道:“姐姐說得太對了,要說壞,普通工人能壞到哪兒去?風氣是被誰帶壞的?”

  張禹根見妹妹越說越離譜,制止道:“不許胡扯!以后萬萬不能說這種話!領導真盯上你了,以你這個吊兒郎當的工作態度,人家會整不了你?”

  張慧芬道:“我也就是在你們面前發個牢騷,在外面都說領導好,說領導關心基層職工呢!”

  張芳芬笑道:“呵呵,就應該這么說,哄死人不犯法!蚊子為什么遭扇子打?就是因為嘴傷人!”

  張禹根道:“這話在理,惠芬,你平時就是話多,千萬要學乖點,別不分場合不管遇上什么人就亂講話。”

  “我哪有啊!我就一個人在棚子里上班,想說話也沒人聽啊!我去幫秀兒支蚊帳去了。”

  在哥哥、姐姐面前,已經接近四十歲的張慧芬總是個被數落的,她找個借口逃了。

  四點半鐘,張芳芬下了一大碗面條,用的是酸菜魚湯,面條碗里放了有半斤中午吃剩下的“豬拱嘴”。

  這面條真香,油水足,張禹根吃得美,贊不絕口。

  回去時,張芳芬拿錢要張禹根搭順路的公共汽車,這樣就可以少走一多半的路。

  可是張禹根堅決不肯,說吃得太飽正好走路消食。

  他還叮囑張芳芬,家里要做大事,錢一定很緊,用不著按月給秀兒工錢,有得吃、有地方住就行了。

  黃瀚早就給黃道舟和張芳芬灌輸按時給勞動報酬的觀念,明明家里缺錢,也沒有短了方桂蘭、張芳芬的工錢。

  張芳芬道:“哥哥,你回去告訴嫂子,秀兒在這里,我有啥子吃,她就吃啥子,不管我家能不能賺到錢,每個月按時給秀兒三十塊。”

  張芳芬因為看不上文盲,要找個知書達禮的。

  當時的農村還真是少有讀書人,有文化的基本上都是小干部,他們又看不上張芳芬這個成分不好的。

  張芳芬高不成低不就,故而出嫁得晚。

  張禹根結婚得早,小姑子和嫂子一起生活過十幾年。

  嫂子葛蘭英是個沒心沒肺的,成天嘮叨個不停,真拖欠了秀兒的工錢,張禹根能被葛蘭英煩死。

  聽到妹妹這樣說,張禹根當然明白了,他道:

  “你家日子好過了,我家日子也有了盼頭,昨天在大隊里聽說上面準備把田都分到各家各戶,如果真不用上工自己種田,以后我都能在農閑時來幫忙!”

  “分田?呵呵,剛剛解放那會兒不是分過?”

  “也是!唉!分田到戶是好事,就怕分不了幾天政策變了!”

  “黃瀚說過,國家會越來越好,政策不會往壞的方向變,只會變得更加好!”

  “乖乖隆地咚,他一個小學生能說這樣的話?”

  “你還別小看黃瀚,他開竅后可聰明了,現在還經常看報紙,為了家里開店的事,還特意找我們縣最大的官打聽政策。”

  “不得命,黃瀚認識我們縣一把手?”

  “他還就真的認識,還跟人家說過話!”

  “這、這,我有點不相信呢!”

  “你別不信,縣里一把手的閨女跟黃瀚是同學,倆人處的不錯,還一起跟著邱老師學鋼琴!”

  “學什么?”

  “鋼琴!”

  “鋼琴?那是個什么琴?是鋼鐵打制的琴嗎?”

  “呵呵,我也沒見過,黃瀚說過,跟那一種用腳踏的大風琴是差不多的東西,就是高級了些!”

  “哦!是那樣的東西啊!芳芬,黃馨、黃瀚成績都好,都應該考得上大學,唉!我家六個子女呢,就老五讀了一年高中,沒發達啊!”

  “那不一定,我都能開飯店了,放到一兩年前你敢想?六個孩子都不是蠢的,沒準就會‘大翻身’!”

  說到這里張芳芬的眼眶紅紅的,張禹根也是悲從中來。

  他倆都想起了“大翻身”,想起了臥病在床兩三年的媽媽臨死前渾身難受,總是反反復復說來個人,拉我一把,我要“大翻身”。

  后來張家真的“大翻身”了,四個兒子遠近聞名。

  除了搞建筑隊收入也是不菲的老二,其余弟兄三個合辦的工廠在九十年代初期產值曾經高達幾千萬,利稅排名全縣前十位,混得比黃瀚強太多。

  張芳芬總是說,那是死去的婆婆保佑他的孫子“大翻身”。

  然舅舅甚至于比黃道舟還要可憐,就在他家剛剛開始“大翻身”的前一刻,他就生病死了。

  他跟黃道舟是同齡人,壽命還要比黃道舟短八九年。

  也就是因為家里沒了張禹根這個壓得住的家長,只剩下個拎不清愛嘮叨的文盲葛蘭英,發了財后的四個兄弟中有兩個膨脹了。

  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只要膽大肯干,發家致富真的不難,進入兩千年后,就再也不是“不三不四”發了財。

  甚至于有太多發了財的“不三不四”因為有了錢后不知道爹媽姓什么,又把錢虧掉、揮霍掉了。

  “不三不四”的土豪素質太差,吃喝嫖賭養小三,真應了那句話:“眼看著他蓋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張禹根凄然道:“是要‘大翻身’啊!再這樣下去這日子沒啥過頭了。”

  “嗯!我相信黃瀚說的話,相信國家不會再搞運動,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張禹根點頭道:“我也信!我家今年的日子就肯定比去年要好上雙倍!你回去吧!不用送了!缺人手讓錢站長帶個信,我隔天就能趕來幫忙!”

  “嗯!嗯!我知道,你慢些走,過兩天再來,我和你一起去看電影!”

  “我最喜歡看電影,你家的飯店離電影院沒幾步路,又有住的地方,只要有空我肯定來。”

  “以后來別匆匆忙忙的,住上幾天!”

  “嗯!你回去吧,我走了!”

過往的君子請留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